萬達信息:800億空中樓閣,再講萬億保險故事


萬達信息:800億空中樓閣,再講萬億保險故事

適者生存。



2019年底,萬達信息(300168)老闆史一兵,終於等到了他的白衣騎士。

經過在二級資本市場一年的舉牌增持,保險行業巨頭中國人壽(601628)入主萬達信息,成為第一大股東,並完成了對管理層的調整。

作為曾經市值800億的信息行業巨頭,如今的萬達信息市值僅剩228億。不僅讓人起疑,是國壽做了筆好生意,還是史老闆賺了個好價錢?

時間倒流至2014年,大牛市突如其來,萬達信息股價從7元瘋漲至78元,市值一度突破800億。而彼時萬達信息的營收規模僅15億出頭,淨利潤不到2億。

史老闆內心迅速膨脹,決定要講一個大故事。一手在公司內製定10億元的員工持股計劃,一手在資本市場上制定了35億元的定增計劃佈局互聯網醫療,想要帶著大家一起發財。

A股市場風雲變幻。2015年6月,上證指數從5000點一路向下狂奔,計劃定增的史老闆頂不住了。9月29日,萬達信息發佈公告稱,撤回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此時,萬達信息的股價已跌到30.65元,此前計劃定增的價格則為51.49元。

高位定增風波已過數年,在被國壽接手後,萬達信息對歷史的財務包袱進行了集中處理。這一次,金主國壽為萬達信息準備了一個更大的故事。

據萬達信息披露,中國人壽將利用公司在“三醫”領域的資源及科技手段,在健康險業務領域實現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值得注意的是,國壽意欲通過此次控股,將萬達信息對標國際健康險龍頭—美國聯合保險,以期實現企業間的深度融合。

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健康險市場將達到2萬億,7年間行業增長將達267%。與此同時,保險賽道逐漸擁擠,慧擇、眾安、微保等互聯網險企紛紛入場。加之疫情的催化,業內已呈現洗牌之勢。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悄然打響。困局當前,中國人壽作為龍頭險企選擇奮力出圈,積極收購互聯網科技企業,推動健康險業務的轉型。

但對於萬達信息而言,對標之路必將會充滿荊棘。這不僅源於企業之間健康險業務模式的差異,更源於中美醫療體系之間存在的差異。

保險業老兵、萬達信息新任總裁胡宏偉,是選擇走出一條特色之路,還是將美國模式原搬照抄,一切仍是未知數。


萬達信息:800億空中樓閣,再講萬億保險故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興業證券研報顯示,聯合健康集團2018年營收為2262億美元,歸母淨利潤為120億美元。其中,Optum(健康服務業務)雖僅佔據全年營收的35.6%,卻貢獻了47.5%的利潤率。

縱觀聯合健康數十年的發展,既是一部美國醫保政策的改革史,也是一部傳統保險企業的科技轉型史。

1974年,受益於美國醫保體系改革與“健康維護組織法”的通過,聯合健康集團成立,開始與獨立的醫生個體簽約,提供醫療健康相關服務。隨後依靠UnitedHealthcare(健康險業務)在美國攻城掠地,迅速發展上市。

但在美國,健康險業務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與美國聯邦及州政府的公共醫療保障政策有關。特別是在2010年奧巴馬醫改法案通過後,聯合健康集團受額外繳納的稅費與競爭者的影響,健康險營業利潤率大幅下滑。

而那一年,正是Optum(健康服務業務)的發力時刻。這一業務也正是萬達信息意欲對標、投資打造的科技業務單元。

聯合健康集團的業務結構顯示,Optum業務主要由旗下的OptumHealth(健康管理公司)、OptumInsight(健康信息服務公司)和OptumRX(藥品福利管理公司)三家子公司運營。

其中,OptumInsight是聯合健康集團旗下的信息技術公司,如今已成為聯合健康經營利潤率最高的業務板塊。從2010年至2018年,其營業收入由23.4億美元增長至90.1億美元,年化複合增速為18.3%;營業利潤由0.8億美元增長至22.4億美元,年化複合增速為50.8%。

事實上早在2000年,聯合健康集團便收購了數據挖掘公司Picis,並將其業務併入信息技術與數據板塊,進行大規模互聯網技術資產收購與業務整合,謀求企業新的增長極。

十年間,大潮湧動,互聯網科技已助力傳統險企巨頭聯合健康實現轉型。

數據顯示,由於Optum(健康服務業務)盈利能力增加,聯合健康的估值在近年來持續提升(從2010年的1.5倍PB逐漸提升至2018年的4.79倍PB),公司股價從2008年末至2018年末的十年間,股價漲幅已超過10倍。


萬達信息:800億空中樓閣,再講萬億保險故事


2月13日晚,國內最大的獨立在線長期壽險及健康險產品與服務平臺—慧擇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這吹響了互聯網險企奔赴資本市場的集結號,同時也為國內各家傳統保險巨頭敲響了警鐘。

安信證券研報顯示,眾安在線僅上線前三年,便累積服務了4.92億名投保人及被保人。且在2018年與日本前三大財險公司SOMPO簽訂科技輸出協議後,逐漸轉型成為一家科技險企。

而背靠騰訊流量、堅持打造精品的微保,在短短兩年間,也收穫了5500萬用戶,40%的復購率,人均投保保費突破1000元。

預計2023年,中國互聯網保險市場將增至8774億元,預計複合年增長率為37%。從滲透率的角度看,中國網絡保險市場的滲透率有望在2023 年達到13%,仍然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回望數年前,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在奮力佈局科技業務時,其他巨頭們或許難以想到,互聯網技術竟會對傳統保險業務有如此大的衝擊。

如今,在互聯網險企的圍剿下,掉隊的傳統險企在保單滲透率、數字化等多項業務中已逐漸式微。

屋漏偏逢連夜雨。


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則更是一針催化劑,大大加速了業內的洗牌。中小險企由於早期難以承接數字化轉型與技術改造,已逐漸退出賽道,而大型險企則開始意識到未來的行業趨勢,依託強大的資本優勢,積極收購科技企業,助力自身轉型。

但顯然,這注定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誰早佈局科技業務,誰就具有先發優勢,誰就能吃到更大的蛋糕。

據Choice統計數據顯示,A股5家上市險企巨頭2月成績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行業整體萎縮。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線下渠道封閉的情況下,平安健康迅速轉戰線上渠道,依託原有技術優勢與客戶資源,前兩月健康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達到83.05%,成績亮眼。

如今,面臨行業內競爭激烈的環境,保險科技戰役已經打響。

從業務融合的路徑來看,在企業內部培育出一家科技公司,往往能使雙方基因更為匹配。但保險行業的競爭格局已不容等待,中國人壽選擇直接增持控股萬達信息。

天風證券研究報告顯示,萬達信息是我國領先的信息化方案解決商。主營業務包括民生信息化和健康城市兩大板塊。在醫療、醫保、醫藥三大領域擁有廣泛的資源與豐富的信息化改造經驗。

根據國壽的佈局,萬達信息將作為科技平臺賦能公司轉型。萬達信息旗下蠻牛健康將對標聯合健康Optum業務中的OptumHealth(健康管理公司),整合國壽的健康險業務,為客戶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原有醫衛信息化業務將對標OptumInsight(健康信息服務公司),為其他企業進行信息技術輸出。

此外,萬達信息還將深度參與健康險的產品設計、互聯網營銷以及保單核準流程。

中國人壽的一盤健康險改革大棋已經鋪開。


萬達信息:800億空中樓閣,再講萬億保險故事


治病應治本。

中國人壽之所以將萬達信息對標聯合健康,是因為其傳統保險業務與科技服務業務實現了深度協同,形成閉環,且盈利能力仍在不斷增強。

夢想終歸要回到現實。從實際看,萬達信息對標聯合健康之路將難言順利。這一方面,源於中美兩國的健康險模式存在巨大的差異。

在國內,健康險產品大多為長期重疾險,一年期的費用報銷型醫療保險極少。而聯合健康旗下的產品大多為1年期,且主要為管控型醫療保險(美國健康險產品中,管控型醫療保險是主流,保費要比普通的費用報銷型醫療保險便宜,但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指定醫院等方式控制賠付成本)。

除此之外,國內的健康險主要的客戶群體為個人客戶,聯合健康集團主要的客戶群體為團體客戶(主要為僱主和政府公共醫療相關機構)。

在渠道上,國內主要通過代理人渠道銷售健康險,中小保險公司則主要依賴於第三方中介平臺,聯合健康集團針對大型公司僱主和公共醫療相關業務很多是採用直銷的方式,成本更低。

而從源頭上看,健康險模式的不同根本在於兩國醫療體系的差異。

首先,在我國醫保體系中,政府佔據絕對的主導權,保險公司在全過程中參與率極低。其次,PBM(Pharmacy Benefit Manager,藥品福利管理)業務在國內發展受到“以藥養醫”現象與醫療資源不均衡的限制,難以普及。

反觀美國,由於政府將很大部分的公共醫療保險委託給保險公司運營,加上保險公司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以相對便宜的仿製藥進行控費。聯合健康旗下管理PBM業務的OptumRX公司,從2010年至2018年,Optum的營業收入由167億元增長至695億元,年複合增速為19.5%。

行百里者半九十,目前萬達信息對標OptumRX公司的業務板塊仍還在佈局之中,意味著PBM業務還未看到苗頭。


萬達信息:800億空中樓閣,再講萬億保險故事


依靠現有政策,潛心佈局,打通上下游,方能成就健康險新模式。

顯然,我國醫保體系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難以出現大的改革,短期內在我國實現聯合健康集團的運營模式與高盈利能力是不可能的。

但借鑑經驗,取其所長,逐步提高國內健康險的覆蓋率,增強險企在醫院的話語權,打通足夠多的醫院、線下藥房與醫保系統仍具有可行性。

這是一場持久戰,也是僅限於險企巨頭們之間的遊戲。

背靠中國人壽的萬達信息,能否成就中國特色的健康險模式,尚有待考。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