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缺口超500万!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一个实验室,获3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1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7%;同期中国的人工智能年复合增长率会超过50%。在国家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里,特别提到2030年我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要超过一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十万亿元。猎聘发布的《猎聘2019年中国AI&大数据人才就业趋势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了500万。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规划,提出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要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

人才缺口超500万!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一个实验室,获3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北京外国语大学积极抢抓这一历史机遇,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路径,经过一年的酝酿和准备,于2019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瞄准国家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结合北外"双一流"建设规划布局,面向学科、面向世界汇聚人才。实验室的成立对于探索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内在联系,挖掘创新技术辅助下的因材施教和终身教育的巨大潜能具有巨大作用与意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经济时报、国际商报、经济参考报、中国产经新闻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人民日报海外网、央广网、环球网、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凤凰网、腾讯网、今日头条等30多家媒体对成立大会进行了报道。

人才缺口超500万!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一个实验室,获3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向实验室成立发来贺信,对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的成立表示祝贺。贺信指出,北外在人工智能时代,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时应势建立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集中学校各学科的科研优势和人才培养力量,聚焦人工智能与语言教育发展中的前沿问题,开展语言学习机理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语言教学研究,多语语料库、多语自然语言处理和外语健脑强智研究,无论是对国家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是对我国语言教学与研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必将极大激发教育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巨大能量。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势不可挡,人工智能的应用,集中在教育领域,尤其是语言识别和翻译领域。在此背景下,北外成立"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可谓应运而生,恰逢其时,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有长远的历史意义,更体现了北外的使命担当。我们将把握方向,提高站位,深入研究,有所作为。

第一,服务国家战略。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规划。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教育部要求,服务国家战略的成果。

第二,发挥北外优势。北外目前获批开设101种外语,涵盖了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语言和主要语言,在语言教学和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开展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研究的过程中,北外要发挥学校的外语优势、多学科优势,并且认真总结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经验,不断拓展语言和脑科学研究,使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在此基础上深化研究、真正发挥作用。

第三,聚焦前沿课题。立足新时代,北外有责任和信心抓住人工智能的机遇,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实验室将聚焦相关领域的前沿课题,学校也将给予实验室更多支持。

第四,探索崭新机制。北外创办这个实验室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本着"开放、协同、智能、一流"的建设原则,依托交叉学科智库,围绕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汇聚海内外贤才,力争成为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助推语言教育的研究高地。与兄弟院校、科大讯飞、华为集团等共建共享、合作互助。

人才缺口超500万!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一个实验室,获3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立足新时代,北京外国语大学有责任和信心抓住人工智能的机遇,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实验室将聚焦相关领域的前沿课题,采取科学方法,探索外语学习的生理机制和内在规律,着力推进多语言脑科学实验研究、大数据驱动的语言智能教学建模和应用研究、跨语言多模态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以"健脑强智观"为支撑的人生智力发展研究等,把研究做得更加深入,有所发现、有所作为、建功立业。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北外新闻网、环球网、北京外国语大学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