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马谡一万胸甲骑兵,可否逆转街亭之战?乃至整个季汉第一次北伐?

王增军0628


不能。蜀汉军队真正的精锐早就和关羽一同被东吴灭了,就是真正给了马谡一万胸甲兵,实力也远不是魏军对手。况且马谡败的不是兵力。韩信能背水一战,靠的是赵军后营被袭,这增加了士兵战胜的心。马谡哪里有援军,上去就是等死。魏军把水源一断,军队一围,别说一万,在来一万也无济于事。更何况对方领军是张郃魏国元老级将领,而马谡并非行武出身,威信与统帅力更比不上。从一开始,马谡决定上山就错了。来的人再多也没用!





呲呀哼的那些年


1万胸甲骑兵街亭之战结果绝对可以改写,北伐结果也可能大不相同。

如果光说街亭之战的结果,因为张郃的兵力有限,不要说1万胸甲骑兵,就是1万普通的骑兵张郃都未必扛的住。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为马谡违背部署丢失街亭而不得不仓促撤军,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不过街亭之战虽然重要,实际双方兵力都不会太多。

蜀汉灭国时举国兵力不过10.2万,其中姜维统帅的机动部队不过4、5万人。当然诸葛亮时期蜀汉国力比后期要强一些,军队也多一些。但是此时镇守永安的李严手下有2万兵马,兵力比蜀汉后期强得多。再扣除留守南中、成都、汉中的部队和各地的州郡兵以后,诸葛亮能用来北伐的兵力最多也不过5万人。

而这5万人还需要扣除赵云出箕谷的一路偏师,剩下的才在陇右。即使在陇右的部队也不是全在街亭。诸葛亮出祁山以后虽然天水等郡降服,但是陇西郡、广魏郡都有魏军据守,雍州刺史郭淮也率军占据上邽,加上凉州军由北杀来,蜀军在陇右地区还有很多敌人。所以诸葛亮能用于街亭的部队不会太多。

而魏军此次投入的兵力包括两块,一是原来驻守雍凉的部队,二是曹叡带来的5万援兵。

由于对蜀汉北伐预计不足,此时雍凉驻军并不太多,主要是应对当地的胡人叛乱,顺便警戒蜀汉。这部分部队在陇右和凉州的部队正和蜀军主力交战,而街亭以东,特别是长安一带的魏军则和曹叡带来的5万援兵在一起。

由于赵云率军出箕谷可以威胁长安,因此曹叡命张郃去攻打街亭的同时,命曹真率魏军主力去迎战赵云,自己则留守长安。因此张郃一路是魏军的偏师,同样不会太多。

所以马谡如果多出1万骑兵,那么在兵力上会占据很大优势。即使马谡能力有所不足,张郃也难以对抗。

更重要的是题主给的是胸甲骑兵。所谓胸甲骑兵,是装备了胸甲,以马刀和火器为武器的骑兵。和三国时期的骑兵相比,不仅有了完备的马镫,而且还有超越时代上千年的火枪。其作战威力远远大于当时任何一支骑兵。

而且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不仅可以在蜀军中推广马镫,让蜀军骑兵的战斗力上升一个台阶。而且诸葛亮还可能根据火枪推导出火炮的制造技术。这么一来蜀军的攻城技术将得到飞跃发展。

这样魏军野战打不过蜀军的骑兵,守城会被大炮轰成渣,诸葛亮有很大可能击败魏国复兴汉室。


不沉的经远


我是刀笔传神,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马谡失街亭其过有三:

一说街亭偏僻,魏兵不敢来,孔明多事派他守街亭。

二是不听王平劝阻,非要屯兵山上。

三是指望司马懿不会围山。

此三点导致街亭失守,孔明挥泪斩马谡。马谡该死,其实罪在孔明把他用错了地方。马谡只能当做谋士,不能当做将领,就是给他一万胸甲骑兵,也不会帶来很大的变化,更不用说给北伐带来什么好的结局。





刀笔传神


你这个问题有点理想化。我的答案是,在战争开始多一万兵不多,影响不大。在战争过程中多一万兵 那不得了。战争是双方的博弈,双方的布置都是有针对的紧平衡,不能出现一个局部突然多一万兵的情况。如果出现这个状况,它会破坏这个点的力量对比,进而从一个点的突破导致平衡的偏移,导致另外一方的崩溃。这也是战争中预备队的重要体现。


夜暗声远


给他十万也不行,原因如下

一 性格问题

马谡自以为熟读兵法,但是从来没有实战,跟赵国的赵括一样,之前算是诸葛亮的参谋,提了很多意见,而且结果很好,所以诸葛亮对他委以重任

二 防守策略问题

放着城池不守,确屯兵山上,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蜀军不能攻破张郃的营寨,死伤无数,导致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


小民学历史


马谡能否守住街亭,并不在于他拥有什么样的兵,而在于他的战略思维的是否正确/他教条主义地引经据典,能不打败仗吗?比如说,中国红军人数最多时达到了三十万,可是因为王明教条主义的错误,长征结束时三十万变成了三万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