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不少文臣武將,為何阻止不了江山的衰敗,反而被司馬懿搶走?

柚子視界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曹操的江山並沒有衰敗,曹魏的江山也沒有衰敗。折騰完還能一統天下,跟衰敗扯不上關係。

但是,江山確實被司馬氏搶走了。

這是一個步子邁的太大扯到蛋的案例。

魏禪自於東漢

而東漢最嚴重的兩個問題,宦官和外戚。

曹魏一下子把兩個問題都解決了。

曹魏沒有宦官專權,也沒有外戚干政。

但是,這樣一來帝權空出來的太多了。

就被士族鑽了空子。

司馬氏只是士族的一個代表,如果幹掉司馬氏,也會有另外一個士族露出頭來。

以前可以利用宦官和外戚跟士族打對臺戲,現在成了士族唱獨角戲了。被搶走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漢魏英雄傳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曹家為何被司馬懿奪取了天下?

一、人員老死

曹操留下的人才很多,但都已經衰老。忠於曹操的官員被自然淘汰。比如郭嘉張遼這些人死後子弟不顯。賈充則背棄父親賈逵對曹操的忠誠,逐步成為司馬家鷹犬。

說白了,就是濁族出身曹操,政權被世家滲透乾淨,終被取代。

司馬師爪牙的賈充:

二、司馬懿裝傻

司馬懿最大的優勢就是活得長,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積累到了旁人無法獲得的巨大軍功、人脈、經驗。事實上,司馬懿政變成功後兩年就死了。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也是利用了當時一些官員反對曹爽的因素,掌握權力後大殺曹魏宗室,原本忠於曹魏的大臣無法改變現狀就紛紛離開。司馬懿進一步掌握政權。比如,太尉蔣濟就覺得愧對曹爽而被司馬懿欺騙,不久就憂慮死去:

三、核心因素

曹氏被取代的核心原因是利益交換。

曹丕當初為了代漢,用九品官人法交換世家的同意。九品官人法評價的不是學識而是門第出身,實際導致世家開始壟斷仕途,這就等於放棄了曹操的唯才是舉。所以北方世家紛紛支持曹丕。

司馬懿為了代魏,乾脆改革九品官人法,用九品中正製做交換。

九品官人法,是郡中正官負責評價本郡士子等級,但僅僅也只是出仕的資格,具體職務需要中央任命。

九品中正制則設置州大中正,和各郡中正一起評價本州士子,並直接擁有授予八九品職務的權力。

明白嗎?

世家權力進一步膨脹。州郡低價官員完全被本州世家壟斷,可別以為八九品小,魏晉時期縣令也就正九品而已。


四川達州


司馬懿能通過高平陵成功奪權,一是因為曹氏皇族的衰弱和士族勢力的加強,二是曹爽太廢物了。

士族實力的加強和曹氏皇族的衰弱,是司馬懿成功的重要原因

東漢時期,士族世家擁有很大的勢力。他們不僅掌握著大量的土地人口,還依靠門生故吏的關係影響朝政和地方事務。曹操起兵以後,因為他出身不高,和士族關係並不是太好,所以雙方關係僵硬。只是因為曹操的軍事力量強大,所以士族不得不俯首聽命。

曹操死後,曹丕開始和士族緩和關係。並執行陳群的九品中正制,使得士族可以通過舉薦賢士的機會讓自己人出仕。此後士族的權力日益增長,權勢日重。

而另一方面,也許是因為當初曹植和自己爭奪繼承權的原因,曹丕對皇族提防之心很種,規定“親王不得干政”。這麼一來曹氏宗親的嫡系人員就被排斥在了權力中心之外。只有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和夏侯家等旁系皇族還活躍在朝堂之上。

而隨著曹仁等人去世,曹氏、夏侯氏兩大皇族日益衰落,無力和士族抗衡。更糟糕的是曹丕和曹叡兩人都英年早逝,原本可以制約士族的皇權也遭到了削弱。

曹叡重病時,原本有意任命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人為顧命大臣。這些人多是曹氏、夏侯氏之人,秦朗則是曹操收養的義子,所以清一色都是皇族成員。

《漢晉春秋》:帝以燕王宇為大將軍,使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輔政。

這個任命遭到朝中士族大臣的全力反對,而曹叡的親信親信大臣劉放、孫資因為和夏侯獻等人不和,也表示了反對。在這種情況下,曹叡只能以曹爽和士族中資歷最老的大臣司馬懿共同出任顧命大臣。而曹宇等人被逐出中樞,皇族力量再度遭到削弱。

曹爽的無能又導致幾乎所有大臣倒向了司馬懿一邊

曹叡去世以後,曹芳繼位。此時雖然士族在朝堂之中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不過對於曹魏來說還沒構成致命威脅。

士族們注重的只是自己家族的利益,因此他們並非鐵板一塊。司馬懿能出任顧命大臣,只是因為在士族出身的大臣中資歷最老才被推選出來,並非他能左右其他士族的力量。而曹魏畢竟也建立了相當的時間,朝中一些大臣也有忠於曹魏之心,因此此時對於曹魏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危機。即使司馬懿,也並沒有任何篡位之心。

然而曹爽一心和司馬懿爭權。初期他倒確實把司馬懿排擠出了權力中心。不過曹爽能力太差,他發起的伐蜀之戰以失敗告終,損失慘重,魏國國力大損。而且曹爽大肆任用自己的親信何晏、鄧颺、李勝、丁謐等人,又遲遲不肯還政給曹芳,排擠郭太后,這就招致了其他大臣的不滿。

所以後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郭太后和大多數大臣而站在了司馬懿這一邊。即使是忠於曹魏的大臣,也認為司馬懿此舉是撥亂反正,有利於魏國而加以支持。這些人在政變中都發揮了不同的作用。

像郭太后的懿旨對於司馬懿政變的合法性提供了很大的依據。而太尉蔣濟利用自己在中軍任職多年的有利條件,和司徒高柔、太僕王觀等人一起協助司馬懿控制了中軍,掌握了洛陽的主要武力。

相比之下,支持曹爽的大臣寥寥無幾,有分量的只有一個大司農桓範。因此也可以說是曹爽自己把大部分人推給了司馬懿。

所以曹爽不是敗給司馬懿一個人, 而是幾乎魏國中樞所有大臣都一起反對他。直到司馬懿推翻曹爽專權以後,才陸續有一些人或是忠於曹魏,或是對司馬一家專權不滿才試圖反抗。不過因為司馬家族控制了中樞大權,這些反抗都以失敗告終。曹魏的命運也就不可逆轉了。


不沉的經遠


首先須說明一點,曹魏國家很強,衰退的是曹氏宗族。

司馬懿發動政變之時,曹魏已是第四代君王了,當年跟著曹操打天下的元勳宿將,極大多數,早已作古。僅餘幾個老臣,與司馬懿一樣,對大將軍曹爽的胡作非為,極其反感。所以,司馬懿發動事變時,元勳功臣們,大多是支持司馬懿的!

還必須說明的是,司馬懿絕不是早就有異志,蓄謀已久的要篡魏自立。在曹爽排擠他之前,司馬懿是沒有政變之心的。

曹爽任人唯親,亂改制度,排擠勳臣,激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而等到司馬懿政變成功之後,一切就讓形勢逼著發生了變化。最殘酷之事,莫過於政爭,兵諫之事幹下了,還回得了頭嗎?

若是存婦之仁,誅敵不盡而讓人反撲了,身死族滅的,那就必是司馬氏。所以,夷了曹爽三族,此時,司馬氏與曹氏宗族,已是難解死結!他若不順手取了曹氏江山,那就是司馬全族誅滅。

而司馬懿久在戎旅,戰績彪炳、軍功卓著,其之威信,至明帝以後,儼然就如軍中一號人物。其二子,又長於基層歷練,皆有乃父之能,甚得士心。作為曹操時期那些功臣宿將的後人,大多數實際是換誰來當家,都無所謂的。鍾會伐蜀時,許諸的兒子許儀,就參加了伐蜀軍。只是讓鍾會用來立威而殺了。鍾會此舉,威是立了,但使得軍中的諸校尉們為之不恥,也是為他自己後來欲謀逆而不成,為亂兵剁成肉泥埋下了伏筆。


風去了無痕D


小編認為有幾點:首先,曹操親自培養的文臣武將在曹操趨勢前後都逝世了,給司馬懿很大的機會。熬不過高壽的司馬懿,另外,曹操為了讓他的二字曹丕篡位當新王朝的皇帝,找藉口殺了不少文臣武將,活下來的逃離了曹操的魔掌,和曹操根本沒什麼感情。他們要麼明哲保身,要麼恨透了殺了無數的亂世梟雄曹操,根本不想再支持曹操的子孫後代執掌天下了。

其次,司馬懿靠著他多次打勝仗,在軍中和朝廷積累了不少的威信,並且在朝廷安插了不少自己的親信。司馬懿在魏文帝曹丕執政的時候,被魏文帝曹丕授權可以領兵東征西討。司馬懿得以在軍中和朝廷當中大展拳腳,通過不斷地打勝仗,讓對曹氏政權失望的人看到了希望,讓盼望中國統一的人看到了急切的渴望。

在魏明帝曹睿活著的時候,司馬懿很有所忌憚,不敢有任何的非分之想。一旦魏明帝曹睿死了,司馬懿更是不用再擔心了。魏明帝曹睿在臨死前,又親手把曹氏江山社稷送給了司馬懿,活活斷送了祖孫三代打下來的江山社稷。司馬懿肯定很感激曹睿,趕緊磕頭,不停地磕頭,希望曹睿趕緊駕崩,不希望曹睿在臨死前把他殺了,讓他的夢想就此破碎。

曹睿看到司馬懿那麼拼命地磕頭謝恩,以為司馬懿非常感激他的任命,也就放心地閉上了眼睛,走完了他那短暫而充滿爭議的的一生。這就是司馬懿的高明之處,也是司馬懿能打贏諸葛亮的地方,還是司馬懿在曹操手下安然無恙的原因吧。

事實上,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睿先後英年早逝,讓已經年邁但是身體卻比較健康的亂世梟雄司馬懿有了可乘之機。退一步說,如果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睿的身體很好,能活得像司馬懿那樣的高壽,那麼,司馬懿這輩子都不會有希望篡權的。然而,歷史上沒有如果,有的只是血淋淋的現實和曹氏子弟的被趕盡殺絕,有的只是滿頭白髮的司馬懿到最後終於成了大贏家。這就是歷史,不但讓人很無奈,更讓人意想不到啊!

以上是小編的作答,歡迎大家一起來評論啊!


白澤小書生


我是小民學歷史,我來回答

我認為原因如下

一 三國局勢

司馬懿可以說是三國後期的曹魏主要謀士了,之前曹操的五大謀士都已去世,而且西蜀一直在虎視眈眈,諸葛亮一直在北伐,曹魏無暇顧及司馬懿的勢力,還得依靠司馬懿去抵擋東吳和西蜀的攻擊,所以司馬懿無論如何都能保全自己

二 人才殆盡

東漢末年到三國混戰時期,英雄輩出,梟雄盡出,互相攻伐的過程中,很多都戰死了,人才都是一出一批的,這個時代耗盡了很多人才,所以在人才選拔上沒有新的能人出現,所以只能依靠司馬懿

三 曹氏家族

曹操後人能力不足,從曹叡病逝之後,一直沒有曹氏家族的人接替,曹爽跟曹真差距巨大,而司馬懿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此消彼長


小民學歷史


曹操為代表的曹魏並未衰敗。之所以被司馬氏取代,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曹操後繼兩位明君短命。魏文帝曹丕40歲死了,魏明帝曹睿36歲就死了。兩個繼任者的壯年病歿。明帝無子,造成曹芳年幼繼位,曹爽和司馬懿輔政,而曹爽無能驕橫無斷,自取滅亡。而司馬懿活了72歲,熬死了曹氏三代。

二:東漢豪族崛起,到三國時期就算強如曹操劉備孫權也與豪族共治天下。曹操雖然一直抑制豪族,但並不能根除。曹芳年幼,司馬氏作為豪族中的佼佼者趁機取而代之就不足為怪了。

三、老將和老臣凋零造成司馬獨大。賈詡,夏侯淵等逝世人,朝中無名臣輔佐,蜀吳環伺。對抗蜀魏依賴司馬懿。軍功讓司馬坐大。

四、司馬家三代明主,司馬懿挫敗曹爽取得實際領導權,司馬師、司馬昭深謀遠慮進一步擴大勢力,傳到司馬炎已經水到渠成。

五、時勢時局造英雄。三國鼎立,戰爭頻繁,人民渴望和平。曹魏實力遠超吳蜀,需要強有力的君王一統天下。曹丕曹睿文治有餘,武功不足,後繼者更遜。司馬也順勢成了眾望所歸。


風兮29


江山並沒有衰敗。它一直就在那裡,只是換了主人。


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將是不少,只不過很多都改換門庭,開始為即將到來的西晉王朝服務。司馬家族搶走的只不過是曹氏家族的管理權而已。


究其原因,是曹操家族的人才凋零導致的。


曹丕一輩,實際上是人才輩出。曹昂、曹丕、曹植、曹彰、曹衝等,個頂個都是人才。無奈爭鬥太厲害,夭折的夭折,被滅的被滅。魏文帝曹丕即位,無奈卻只活了三十九歲。他的兒子曹叡才能一般,又早早身死。後來上來的,更是一個不如一個。


從此,曹氏家族徹底失去了對魏國江山的執掌。


任十三讀史


曹操是以藩鎮實力壓住皇權和士族,進而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死後,曹丕沒有足夠的能力繼續皇權和士族,所以自己在向士族妥協的情況下,奪了皇權。

然而,後來司馬家作為士族的代表,可以給士族更多的利益,所以司馬家就取代了曹家。


天涯觀史


一朝天子一朝臣,曹家已經好幾代了,司馬家一直是臣跟著曹家幾位皇帝混、,把朝中的人際關糸和有能力的人都拉過來了,再加上自已本身也威望很高,最後是新帝根本就和下面的大臣不熟也沒感情,這種情況和北宋太祖的情況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