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角度談《項鍊》 是虛偽人性還是附屬於男性對女性造成的悲劇

之前讀過莫泊桑的《羊脂球》,發現莫泊桑不愧被稱之為語言高手,用形態和動作把婦女描繪得栩栩如生,把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疫情期間閒來無趣,便找到了出自《莫泊桑短篇小說》的《項鍊》。

女性角度談《項鍊》 是虛偽人性還是附屬於男性對女性造成的悲劇


全文講述了身為小公務員的妻子,但卻幻想著富人生活的瑪蒂爾德為參加一次晚會展露風頭,向朋友借了一串金剛鑽項鍊,來炫耀自己的美麗。她帶著項鍊出現在宴會上,引起全場的讚歎與奉承,她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不料,項鍊在回家途中不慎丟失。她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鍊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為別人打短工,整整勞苦了十年。最後,得知所借的項鍊是一串假金剛鑽項鍊。

女性角度談《項鍊》 是虛偽人性還是附屬於男性對女性造成的悲劇

對於瑪蒂爾德這個人物,我更多的是同情而不是嘲諷。她是一個被資產階級虛榮心所腐蝕而導致青春喪失的悲劇形象,她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裡,想要認識,並嫁給有錢的男人,但是卻“無門無路”。她強烈的虛榮心又源於錯誤的人生觀,“她覺得自己本是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華的事物而生的,因此不住地感到痛苦。”可以看出在那個年代,人們崇尚金錢,愛慕富貴。


女子卻是男人的附屬品,在晚會上,“所有的男賓都注視她,打聽她的姓名,求人給介紹;部裡機要處的人員都想跟她跳舞,部長也注意她了”。受到男人賞識,她就覺得是最大的幸福。所以魯迅先生曾一針見血地說:“在女子充當男子附屬品的社會里,娘兒們的頸項上、耳朵上的鏈兒、環兒都是古代奴隸身上的鏈銬演化來的。” 她們好像是富貴的象徵,其實是苦難的標記。

可以說瑪蒂爾德是當代的悲劇,而在現代社會,女人還是在努力的不被“附屬”,性別差異可以說是“未曾改變”,瑪蒂爾德的悲劇並沒有被當代人所理解,卻成為了現在小說中的佳作,人們看到這個小說時,只會指責她的虛榮,葬送了自己和丈夫的十年以及後半生,卻沒有讀出她的苦痛,以及所謂的“女人的虛榮心”。


一個女人在用一生的辛勤、最美好的青春,來維護一個承諾。她的虛榮是可以被理解的。

女性角度談《項鍊》 是虛偽人性還是附屬於男性對女性造成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