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穿在身上的傳承

這兩年來,走在西安的大街上,已經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人穿著漢服在大街上展示自己。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 ,源自黃帝制冕服 。定型於周朝,並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 ,是說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聖的 。漢服還通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


漢服,穿在身上的傳承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繫結,也兼用帶鉤等,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所謂“交領”,就是穿起來之後,衣服左右前襟重疊,衣服兩邊相交成領。 所謂“右衽”,就是上衣前襟右邊短,左邊長,穿起來後,前襟向右掩。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源自《詩經·無衣》的詩句道出了許多漢服愛好者的心聲。以“同袍”來互稱漢服愛好者,以深衣為例,其形制必須符合“規、矩、繩、權衡”。深衣的下襬所用布帛共12幅,以應一年有12月之意,體現了強烈的法天思想,衣袖呈圓弧狀以應規,交領處成矩形以應方,這代表做人要有規矩,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衣帶下垂很長,一直到腳踝,代表正直,下襟與地面齊平,代表權衡。包含很多儒家思想。


漢服,穿在身上的傳承

1、漢服是漢族人的服裝,並非漢朝服裝,唐裝宋服都是漢服,如果現代服裝加上漢服元素,也算漢服,就是漢服改良。

2、漢服的一大特徵就是沒有釦子,有釦子的漢服都不是真正的漢服。

3、漢服是右衽交領,左衽是逝者穿的,穿漢服的時候不能夠披頭散髮。

漢服是華夏禮儀的必要組成部分。中國又稱“華夏”,這一名稱的由來就與漢服有關。《尚書正義》注:“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左傳正義·定公十年》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中國自古就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詞,同時更是華夏禮儀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