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大學生“不值錢”了,比不上農民工,背後真相是什麼?


大學生和農民工都是龐大的群體,然而,網上的一個段子,將這兩大群體,列為相比較的對象。有人說,月薪三千的工作,能夠僱來大學生,卻不一定能夠僱來農民工,換句話說,就是大學生“不值錢”了,比不上農民工,那麼,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呢?

有人說,大學生“不值錢”了,比不上農民工,背後真相是什麼?


為什麼大學生會變得“不值錢”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單純從收入上來看的話,大學生並沒有“輸給”農民工,根據《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農民工月均收入3721元,比上年增加236元,增長6.8%。

而在《201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居行報告》中顯示,2019年高校畢業生月平均薪資6423元。從這兩個報告給出的數據來看的話,大學生在平均收入方面,是“完勝”了農民工。

有人說,大學生“不值錢”了,比不上農民工,背後真相是什麼?


即便如此,依舊有人認為,“廉價大學生”時代已來了,而這一原因,或許會讓大學生變得“不值錢”了,那就是,現在的大學生“多而不精”。

常言道,讀書能夠改變命運,很多學子寒窗苦讀十幾年,就是為了一朝入榜。過去,能夠考上大學,對於很多人來說,並非易事,從而讓大學生變得“鳳毛麟角”,而那時候的大學生卻是也是“香餑餑”,畢業了,走入社會,都是各大單位爭奪的人才。

有人說,大學生“不值錢”了,比不上農民工,背後真相是什麼?


而如今,各省高考錄取率不斷攀升,讓進入大學的門檻,變得越來越低了。就拿2018年來說吧,全國高考報名考生人數達975萬人,根據各地公佈的高考錄取數據顯示,總錄取率較高的地區有內蒙古、浙江、江蘇、河北,這些省份的高考總錄取率已超過90%。

由此可見,能夠邁入大學,成為大學生的人,變得越來越多了。在如此情況之下,也給我們帶來了這樣一個感受,那就是,身邊的大學生一抓一大把,由於大學生的數量增多了,而“質量”卻在下降,從而,讓人得到了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了。

很多人會說,現在的大學生確實多,但是有“真材實料”的大學生卻很少。很多人進入大學之後,都會放鬆自己,四年的時間,一晃而過,才發現在大學,並未提升自己。也正因如此,每年畢業季,很多大學生都要面臨“就業難”。

有人說,大學生“不值錢”了,比不上農民工,背後真相是什麼?


大學生多了,而市場飽和了,用人單位也會“挑肥揀瘦”。因此,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就很嚴峻了,那些自身競爭力相對偏弱的大學生,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一些工資相對不是很高的工作。在此情況之下,也就出現了“月薪三千的工作,能夠僱來大學生,卻不一定能夠僱來農民工”的現象。

“大學生變得不值錢了”這樣的觀點,或許比較直白、極端,但是卻那麼的現實。大學生在瞭解到現實的殘酷之後,也應該改變“上大學混日子”的態度,在學習上更加投入,提升自己的社會競爭力,自我價值變高了,才會有更大的市場。對此,你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