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消極”思想的典型代表,為何卻受到學界的普遍推崇?

說起“消極”“反動”,你的第一印象是否就會條件反射般地跳出以下概念:維護舊禮法,反對新制度,因循守舊,反對革新?是的,它帶有特定語境下的政治元素,打上了時代非主流的烙印。

其實,這個詞彙有多種解法和用法,只是被我們經常與“倒退”、“開歷史倒車”等詞彙連用,被賦予了某些特定的色彩。

他是中國“消極”思想的典型代表,為何卻受到學界的普遍推崇?

那麼,你會想到在中國歷史上最反動的人是誰?是孔子嗎?不是。20世紀初,一批接受西方文化的先覺們倡導的那場“新文化運動”,最響亮的口號就是“打孔家店”(不是“打倒”,而是“打孔家店”,說打倒的是陳伯達),把中國貧窮、落後、黑暗等等一切罪責都歸咎於孔子及其思想。

然而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民族魂,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之一的魯迅先生卻十分清醒,他提醒大家說:不要搞錯了方向,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

儘管魯迅這句話的原意在於糾偏,要大家調整方向,對準道教開火,但卻點出了中國文化的根子所在,既然提倡新文化,反對舊文化,就要追根溯源,找到幕後那個老根子,這個老根子不是別的,正是老子和他代表的道家學說,因為孔子的學說雖然被皇權改造利用,但畢竟他的思想還是積極進取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而老子極力主張”無為“,要人們“不敢為天下先”,認為“強梁者不得其死”,希望社會退回到原始社會的”小國寡民“狀態,是開歷史倒車的總舵主,他才是中國最“反動”、最“保守”、“最消極”、“倒行逆施”的罪魁禍首!


他是中國“消極”思想的典型代表,為何卻受到學界的普遍推崇?

那麼,老子到底有多反動,他都有哪些“倒退”的思想呢?讓我們來分析比較一下,順便穿插幾句新文化運動的話題。

老子為什麼是“反動”的?

其實,“反動”一詞的發明者正是老子,他在《道德經》第四十章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裡的“反動”本指反向運動、返回本始之意,即事物的運動、變化依循著其自然的規律,這個規律就是“反”,循環往復的運動,比如生與死,盛與衰等等,好比活塞運動,含有物極必反的意思。他的意思是說:循環往復的運動是“道”的實現形式,是道所表現的一種規律,它的作用形式是柔弱的。如果沒有循環往復的“反”,“道”就不能發揮作用,萬物將不復存在。

他是中國“消極”思想的典型代表,為何卻受到學界的普遍推崇?

老子的全部思想都圍繞著“道”和“德”二字展開:道是以“柔弱”為核心的自然觀;德是以“無為”為核心的社會人文觀。他的社會理想是:法自然,尚無為,即取法於道的自然性與自發性;簡政寬民,對百姓的生活不要妄加干涉;消除戰爭的禍害;統治者“抱一為天下式”,抱持大道精神,為天下人做楷模,以身作則,引導百姓返回到真誠質樸的生活狀態,以實現天下太平等等。

新文化運動的先覺者們,以及時至今日的許多人,都把老子的反對恃剛凌物、強悍暴戾思想,以及韌性的精神和持續性的意義,完全扭曲成懦弱、忍讓、消沉、厭世的代名詞,不讀老子原文,人云亦云,炮轟老子。

許多人對於這些“模稜兩可”的哲學思想說不出個道道來,於是將火力對準老子描述的“理想社會”,也就是“小國寡民”的桃源式生活圖景進行狂轟濫炸。

他是中國“消極”思想的典型代表,為何卻受到學界的普遍推崇?

《道德經》第八十章關於“小國寡民”理想社會的描述,是“批老派”最易攻擊的地方。看看老子的“理想國”是一種什麼樣的圖景: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此言,針對性極強。他痛心於貪慾造成的社會紛爭之弊,所以然者,皆是侯王“有為”“用智”“用強”所致,置民於死地而不顧,整個社會好爭尚利,自私奉己,以致國亂民貧,每況愈下。此章的用意就在於推崇上古之道,返太古之化。孔子所言“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頗得老子意旨。莊周稱“小國寡民”乃至德之世。


他是中國“消極”思想的典型代表,為何卻受到學界的普遍推崇?


在老子的語境裡,大小,強弱等總是兩兩對出,言其一必得其二,舉小以例大,以“小”觀“小”,以大觀大,以天下觀天下,人同天,天同道,道同自然。自然,意味著無處不可安適,大小何有異哉?自足而足,何求於外物?因為民風淳樸自足,即便有先進的器具也沒有施展的機會;因為懂得生命的珍貴,所以不羨慕遠方的誘惑而陷身於險境;因為社會祥和無爭,所以兵甲閒置無用,老百姓生活在淳樸的社會中。他們吃得香,穿得暖,安居樂業。此等生活圖景,何異於洞天福地,極樂世界?

這是老子返璞歸真的思想,即知其文明,守其素樸。老子認為,理想社會並不是為之而不能,而是能之而不為。當然也有人認為老子描繪的並非理想社會,只是藉此喻彼,指歸於理想的精神境界,即道的境界。馮友蘭先生持此說。

他是中國“消極”思想的典型代表,為何卻受到學界的普遍推崇?

在中國的思想史上,包括諸子百家,他們關注的全是人類社會,是人際關係和資源關係。而老子是唯一的一個“仰望星空”、探尋終極問題的中國思想家。諸子們各自提出自己的主張,認為應該如何如何做,但是這個“應該”的依據是什麼?以孔子為例,他的一切“應該”,都是建立在“周禮”之上的,那麼這個“周禮”的依據又是什麼?沒有答案。

而老子的道論首先闡述“天之道”,為萬物立本,這是世界的源頭;後談“人之道”,道“為天下母”,而道是獨立不改的永恆存在,這就是“人道”的依據,這個依據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句話,萬物“法道自然”,因此,老子的立論基礎就在這個“法道自然”上,人類社會當然不例外。因此他提出上述那個理想社會的立論依據正是“法道自然”的必然結果。

他是中國“消極”思想的典型代表,為何卻受到學界的普遍推崇?

贊成獨立學者王東嶽先生的判斷,他說: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巨大優勢 ,他把人類底層優勢完整地保留。越原始,越低級的東西越具有奠基型的重要性。

​歷久彌新的老子思想

老子的思想穿越千年,其思想的現實指導性和前瞻性,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歷久彌新,備受中外各界名流所推崇。下面,我們看看那些叱吒風雲的政治家、世界著名科學家和崇論宏議的大哲們的評價以及文學家的讚美,就會知道,老子的殊榮的確名實相副,他的世界影響不僅限於人文科學,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上都留下並將繼續留下光輝的篇章,身為炎黃子孫,我們深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驕傲!

他是中國“消極”思想的典型代表,為何卻受到學界的普遍推崇?

國人的評價,也許知之者甚多,政治家的讚美也許出於某種政治意圖,本文選取最嚴謹、最負責任的著名科學家、哲學家對老子的評價,與大家共賞之。

先看科學家們的評價:

1、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就是那個把”不可思議的天體”命名為“黑洞”的科學家,他是美國當代著名物理學家、物理學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說老子是神奇的先哲:“近代西方歷經數代花費大量物力財力才找到的結論,在中國的遠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驅。”

2、諾獎得主,英國生物學家、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道家思想在自然科學方面的貢獻說:“道家思想是一切科學思想的基礎“。

他是中國“消極”思想的典型代表,為何卻受到學界的普遍推崇?

李約瑟,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科學技術史專家,其所著《中國科學技術史》對現代中西文化交流影響深遠。

3、美國物理學家、諾獎得主卡普拉,非賞讚賞道家的生態智慧,他說:“道家提供了最深刻並且最完美的生態智能。”

4、諾獎得主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十分讚賞道家文化的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徵性,他指出:“老子是在兩千多年前就預見並批判今天人類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驚人的洞察力看透個體的人和整體人類的最終命運。”

《世界文明歷史》的作者,美國科學家威爾杜蘭更是把《道德經》推崇到無以復加的高度:“除了《道德經》,我們要將焚燬所有的書籍。”

再看看哲學家和詩人的評價

哲學家評價老子的很多,我們選取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德國。德國被譽為“哲學的國度”,在德國,民眾懂得哲學,就像中國人知道長城一樣普遍而印象深刻,耳熟能詳的萊布尼茲、康德、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尼采、海德格爾等等都是德國著名思想家,他們對老子推崇有加。

1、黑格爾把老子和孔子一同對比評價,他認為孔子是人間的智者,而老子的思想,最受世人崇仰。

他是中國“消極”思想的典型代表,為何卻受到學界的普遍推崇?

2、謝林稱讚說:“老子哲學是真正思辨的,他完全地和普遍地深入到了存在的最深層”。

3、全德大學教師進修中心主席赫伯特·曼紐什教授赫伯特·曼紐什說:

“這個世界的精神孕育者,應當是柏拉圖和老子,亞里士多德和莊子”。

4、德國哲學家尼采認為老子思想博大弘深,任何人都克從中受惠:《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5、德國著名學者克諾斯培說:“解決當代發展、裁軍和環保三大問題,應從中國的老子那裡得到啟發。”

6、德國著名詩人柯拉邦德1919年寫了一篇《聽著,德國人》的文章,號召德國人要按照“神聖的道家精神”生活,要爭做“歐洲的中國人”。

他是中國“消極”思想的典型代表,為何卻受到學界的普遍推崇?

拋開偏見,放下固有的思維模式,當我們本著莊謹虔敬態度與老莊、孔孟、墨子荀子等先哲對話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心生敬意,心懷感恩,正是這些先哲們給中華民族留下了豐富的思想文化遺產,讓我們具有了深厚的文化自信的底氣。但願中華文化在中華大地,在全球發揚光大,猶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光照環宇,利益全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