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在這3個方面學會“偷懶”,養出的孩子更出色,別再瞎勤快啦

經常聽到媽媽們之間互相交流育兒的經驗。大多數的媽媽在分享到自己的經驗時,會講到自家寶寶的事情,自己都會方方面面幫助他們做好。而有些媽媽們則講到,自己只做自己應該幫助他們的事情,並且玩笑到自己很“懶惰”。那麼類似於後者這樣的媽媽人群真的很懶惰嗎?

媽媽在這3個方面學會“偷懶”,養出的孩子更出色,別再瞎勤快啦


文學巨匠伏爾泰曾說過:教育孩子,首先要學會自我教育。這樣的自我教育,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說把握自己的愛意;分辨孩子們可以做的事情;會理解尊重孩子。

這3類媽媽看起來很“懶”,卻是孩子的福氣

1、懶得和人比

處於童年中的孩子們,耳邊時常會掛著一句令人不耐其煩的語句“你看看隔壁家的小孩”。每當家長們走入教育道路的死衚衕時,都會選擇一些鋒利的言辭來指責孩子們。不遺餘力地將一些讚美之詞放在別人家的小孩身上。這對於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種很大的傷害。同樣的可能會讓孩子們萌生自卑的心理,或者是萌生與自卑心理反差很大的嫉妒心理。心態的失衡就會導致思想的失衡。長期在這樣失衡的狀態下成長,孩子們就會慢慢地偏離正確的人生軌跡。

媽媽在這3個方面學會“偷懶”,養出的孩子更出色,別再瞎勤快啦

而“懶”媽媽們是怎麼做的呢?不進行無意義的對比。懶媽媽們知道,長時間的和別人家的小孩對比,不但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還可能讓孩子變得自卑,並且做事情缺乏自信心。面對做錯事情的孩子們或者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們,懶媽媽們選擇鼓勵的方式,保護了孩子們本就沮喪的心情,讓他們在失敗中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懶媽媽更注重孩子的“下一次”發揮。

媽媽在這3個方面學會“偷懶”,養出的孩子更出色,別再瞎勤快啦

2、懶得包攬家裡的一切勞動

很大一部分家長總是會沾沾自喜的講道“我們家的小寶貝,我捨不得讓她做任何家務活”。這樣的家長看似是沒有讓孩子受到一點點的辛勞,但其實並不是明智的做法。家長們可以幫助孩子在童年做好一切的事情,但不要忽略了一件事情,孩子們總有一天要獨闖天下,我們家長的愛不可能守護在他們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媽媽在這3個方面學會“偷懶”,養出的孩子更出色,別再瞎勤快啦

懶媽媽們會選擇變得懶惰一些,生活中一些孩子們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如說獨自刷牙,獨自吃飯,獨自上廁所等等,這些理應自己負責的交由孩子們自己去做。非但如此,可能還會變得更加“懶惰”一些。對於一些家務活,這類媽媽們也會相應的給孩子們佈置一些簡單的任務擦桌子、掃地、整理衣物等等,只要是孩子們可以做的事情,都會讓孩子們多加嘗試。讓孩子們在自我動手的過程中學會換位思考,增強動手能力。

媽媽在這3個方面學會“偷懶”,養出的孩子更出色,別再瞎勤快啦

3、懶得生氣

孩子們的錯誤,是成長道路上必不可缺少的養料。而對於經常犯錯的孩子們,家長總是剋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同樣的時常會因為一些小事情生氣,經常被批評教育的孩子們,可能會埋下青春期叛逆的種子,對家長的誠服也只是一時之間的。隨著家長們生氣的次數增加,這樣叛逆的時間就會越發的提前。

媽媽在這3個方面學會“偷懶”,養出的孩子更出色,別再瞎勤快啦

而懂得教育,會教育孩子的懶媽媽們會適當的生氣。也就是說她們很會剋制自己的情緒,不會把自己的情緒都刻畫在自己的臉上,即使是面對犯錯誤的孩子,懶媽媽們也會仔細的關注著他們的心理變化,不會通過非打即罵的方式去無形的傷害他們。

媽媽在這3個方面學會“偷懶”,養出的孩子更出色,別再瞎勤快啦

最後達達向大家推薦一套關於家長和孩子之間應當如何相處的書籍,有著非常好的教育意義:

《爸媽不是我的用人》,全書共分為10冊,分別是:《爸媽不是我的用人》、《我和爸媽是朋友》、《告訴自己我能行》、《再見壞情緒》、《做誠實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學習其實很快樂》、《辦法總比困難多》、《我要當學霸》以及《我在為自己讀書》

媽媽在這3個方面學會“偷懶”,養出的孩子更出色,別再瞎勤快啦

整本書擁有著滿滿的正能量,每一本書中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用最貼近生活的問題喚起孩子對成長的啟示。

媽媽在這3個方面學會“偷懶”,養出的孩子更出色,別再瞎勤快啦

購買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