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里横,出门怂”,不能全怪孩子,背后原因值得父母反思

文|淘妈

朋友小娇和我抱怨她家孩子,说她每次带孩子出去,孩子都是一副乖乖的样子。他既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不会和小朋友争抢玩具。见了熟人让他打招呼,孩子也是一声不吭,躲在妈妈身后。可是回到家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对家人大吼大叫,一有不顺心的就哭闹、打滚。朋友不知道,孩子小小年纪为何会是“两面派”。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窝里横,出门怂”。那面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其实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能全怪孩子,背后的原因值得家长深思。

“窝里横,出门怂”,不能全怪孩子,背后原因值得父母反思

窝里横,基本源于没有规则的爱

还是说回朋友小娇的孩子,朋友在产后半年就上班了,孩子一直是爷爷奶奶在照顾。老人疼孩子,什么都依着孩子。孩子哭了,只要能让他停下来,爷爷奶奶什么条件都会满足。有一次孩子看完《小猪佩奇》,哭着要买乔治拿的恐龙玩具,不买就躺地上不起。孩子爸爸连夜跑了好几家超市,终于买到了。朋友也是因为照顾孩子时间少,所以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都是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我们看到了,孩子“窝里横”的背后,正是因为有了无限溺爱、没有规则的家人。

如果家人对孩子一味妥协的话,孩子只会学到两样东西:发脾气;只要自己坚持发脾气,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那些窝里横的孩子都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即便自己无理取闹,父母也不会惩罚自己,还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越是在有安全感的环境下,越容易无拘无束,显露出真性情。父母给予孩子爱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如果没有规则,一味溺爱的话,却为培养出“窝里横”的孩子埋下了伏笔。

“窝里横,出门怂”,不能全怪孩子,背后原因值得父母反思

“在外怂”,和这两个原因有关

1. 缺少安全感

和窝里横恰恰相反,孩子在外表现的很胆小,正是因为他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人,缺乏安全感。孩子其实是很聪明的,他也知道,离开了家人围着自己转的环境,在外如果还是那么“横”的话,很可能会遭到反击。尤其是家人不在身边,缺失了“保护”,孩子孤立无援。不知怎么和他人相处,也不知怎么保护自己,所以会产生受挫感。其实那些“窝里横”的孩子,内心是孤独和害怕的。

“窝里横,出门怂”,不能全怪孩子,背后原因值得父母反思

2. 父母的包办

很多父母带孩子出去玩,当孩子想要融入小伙伴当中,或者是想要玩某个玩具,但是又不敢主动说的时候,家长就“临危救难”,替孩子出头“这个小妹妹也想和你们一起玩,可以吗?”“你玩完荡秋千,可以让小弟弟玩一下吗?”这样处理的结果,看似是解决了问题,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孩子总归是要走向社会的,也会遇到种种的困难,家长不可能每次都帮孩子去解围。孩子需要在大大小小的社交中,自己学会和人相处,学会解决问题。家长一味地越俎代庖,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怂。

家长该如何引导?

“窝里横,出门怂”,不能全怪孩子,背后原因值得父母反思

1. 建立规则,严格执行

其实建立规则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难就难在能否严格执行。就拿最常见的看电视来讲,如果家长不建立规则,孩子是会无限制的看下去的。如果你规定孩子只能看两集或者是15分钟的话,那在看电视前就要提前和孩子说好。时间到了就要关掉电视机,即便是孩子不愿意,甚至哭闹,家长也要坚决执行。如果你这次妥协,让孩子多看5分钟,那下次就会多看10分钟。这样一来,你制定的规则也就毫无意义了。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光是赞美、给予,同时也包括适当的拒绝,必要的批评和鼓励。

2. 教会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那些“窝里横”的孩子,一般表达能力都是有限的,面对问题只会哭闹。时间长了,孩子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就会落后于同龄人 。家长要教会孩子认识情绪,以及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除了哭闹之外,还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抱抱孩子,告诉他“妈妈知道你现在心情不好,很生气,你是可以发一会儿脾气的。但是你说的这件事我是不会答应的,因为……”这样一方面告诉孩子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另一方面也告诉孩子,发脾气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窝里横,出门怂”,不能全怪孩子,背后原因值得父母反思

3. 为孩子创造社交机会

如果你发现孩子外出表现胆小的话,不妨多为孩子创造社交的机会。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亲子会,经常和小区里的小伙伴一起玩等,鼓励孩子主动去和小朋友玩。环境的体验和见识的积累,都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大胆,外出也不会再那么害怕。

淘妈说:其实通过孩子的表现就能看出父母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就看父母如何教了。孩子“窝里横,出门怂”,其实也没有父母想的那么可怕,如果能给予孩子正确的爱,多给孩子社交的机会,不包办,孩子也是可以表现很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