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餐桌教育”:5岁孩子“我手痛,拿不起筷子”,换来腰带抽

餐桌上有着我们无数的美好回忆,几个闺蜜好友一起聚餐,一起聊心事、一起互怼,一起开心的吃着美食;和家人亲朋一起相聚,把酒言欢,畅所欲言,沟通情感的地方。和孩子在餐桌上会发生什么呢?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家庭里的“餐桌教育”。

反思“餐桌教育”:5岁孩子“我手痛,拿不起筷子”,换来腰带抽

其实大家对“餐桌教育”并不会感到陌生,就是我们在餐桌吃饭的时候,重点不是品美味,不是增加情感 ,而是教育孩子。

这两天看到贵州卫视亲子节目《育儿大师》里,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儿子吃饭说手疼拿不起筷子,爸爸很凶的问孩子:“能不能自己吃饭,”奶奶说:“你好好吃饭,要不一会爸爸又要打你了。”爸爸先是说:“你不要让爸爸生气。”、“你是不是故意的”、“开始倒数3个数”,孩子没有一点变化。“哼”了一声,这一哼,便拉开了“餐桌教育”的战火。

反思“餐桌教育”:5岁孩子“我手痛,拿不起筷子”,换来腰带抽

看看爸爸要做什么:把孩子抱到了卫生间里,让孩子把嘴里的饭强行咽下,孩子想喝水,爸爸不让,随后就是解下腰带抽孩子,奶奶也没有办法吃饭,跟着过来阻止爸爸这样的打孩子。爸爸说:“我管孩子呢,”奶奶抱回了孙子,爸爸气的没招,也没有吃饭。

反思“餐桌教育”:5岁孩子“我手痛,拿不起筷子”,换来腰带抽

奶奶带到饭桌准备给孩子喂上几口饭,妈妈说:“到了午睡的时间了。”拉着孩子要回房间午睡。只剩下奶奶一个人,也气的吃不下饭。好好的一顿午饭,谁也没有吃上几口,一家人的午饭就这样不欢而散。

反思“餐桌教育”:5岁孩子“我手痛,拿不起筷子”,换来腰带抽

父母反思:家庭里餐桌教育的可悲可怜可叹

在中国式家庭教育里,我们最喜欢的是在吃饭的时间,聊点事情和解决事情。做为家长我们平时没有习惯,专门的留出时间,来做教育孩子的事情。遇到事情,喜欢受我们自身的脾气和情绪的影响,来对待孩子。很多是直性情、直脾气的父母,会很容易受到孩子,这些不好的行为所影响,不会理智的看待和解决问题。就造成了餐桌教育的可悲可叹!

1.餐桌上教育孩子,不利于孩子吃饭消化和吸收,不仅影响孩子的胃口,长期如此还会导致厌食。给孩子身心成长带来危害。

2.餐桌教育,家庭里的每个人都会受到情绪和事件的影响,长期以往,不利于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

3.破坏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别人的一件事。

通过上面的餐桌上教育孩子一事,让我们父母看清了,对谁都是一件无益的事情,我们就不要再继续做这种无用之功,白费力气的事。我们面对选择时常常会这样衡量。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种危害同时出现时,选择危害较小的。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种利益同时出现时,选着利益较大的。

餐桌教育这样一件对谁都无益的事,影响孩子消化和吸收,影响家人的吃饭情绪,也影响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对谁都是一种伤害,我们又何必在餐桌上吃饭时间,一定要和孩子来认真教育呢。何不冷静下来,饭后找个时间。

反思“餐桌教育”:5岁孩子“我手痛,拿不起筷子”,换来腰带抽

解决办法:避免餐桌教育,教育孩子要看适当的时机,要不做什么,就是无用之功。

李玫瑾作为中国公安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遵循四个原则。不要打,不要骂,不要说教,不要走开。”

李玫瑾教授说的四个不要是什么?

是不是就是在告诉我们:父母停止当下正在做的一切言语和行为。要我们父母停止当下不利孩子成长的行为,这个方法就是今天我给大家分享,我的专栏里10节父母必修课里,讲到时家庭教育的规律:第一就是知止,知道便能停止,不知道便停不下来这样的行为。

反思“餐桌教育”:5岁孩子“我手痛,拿不起筷子”,换来腰带抽

在家庭里避免餐桌教育,餐桌是留给我们一家人温馨吃饭、聊天、聚会的地方。

第一步知止:

明白停止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看清问题的本质。

1、看清孩子不接受的状态下,就不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每当父母遇到孩子的状态是不接受、不听话、不按父母意思来做事的时候,父母就认为到了该教育和教训孩子的时候了,于是先说教后动手,但这个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而是父母反省的最佳时机。父母一旦错过这个最佳反省的时机,就会随着自己的脾气和情绪,来对自己的孩子发火发脾气。

2、认清孩子不接受的状态下,父母做什么正确的事,都是无用之功

拳击中,盲目的出拳头时,只会让自己的体能消耗的更快,懂得如何收拳,不做无用之功,才是省时省力,一击必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父母在孩子不接受的状态下也是一样的,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道理也讲了一大堆,还是没有用,孩子的问题一直总是犯着同样的错误。又费心又费力,还没有用,就是因为我们父母再做着无用之功,不懂得收拳,只知盲目的发脾气和讲道理,盲目出拳的结果。

反思“餐桌教育”:5岁孩子“我手痛,拿不起筷子”,换来腰带抽

第二步停下:

孩子不接受的状态下,唯一有用的就是父母停止,当下正在做的一切言语和行为

餐桌上教育孩子,不利于孩子吃饭消化和吸收,不仅影响孩子的胃口,长期如此还会导致厌食。给孩子身心成长带来危害,破坏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影响家人的情绪和健康。


第三步知其所止:

在看清和认清这些负面不利的因素,我们父母懂得自我认知,懂得当机立断的停止

停止什么呢?停止对孩子的伤害的言语和行为。能当下停下来我们要发的脾气,不受孩子的影响,知其所止,才能影响孩子。

《大学》: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意思: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第四步选择和取舍:

选择适当的时机,在孩子能接受的状态下,教育孩子,省心省力,只是换个时间和地点,就可以避免餐桌教育。两害相权取其轻。父母懂得取舍,教育孩子不费心。

第五步坚持和坚守:

每个父母的初心和出发点都是好心,为孩子好的同时,随着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所影响着,我们父母的脾气和性格,被孩子的行为所转,不能自己做主,就忘记了父母的初心。

懂得和运用家庭教育的规律,在正确的方法和方向上,长期坚持就在影响和教育孩子。这是一个父母自我认知和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

最难的是就是知止和知其所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坏脾气,都把坏脾气留给了爱我们的家人和孩子身上了。

具体分享请: 学会发现教育孩子时,看清家庭里问题的发生点。

1.有了转化家庭矛盾的能力

2.父母自我能力的提升

3.同时影响和教育了孩子

反思“餐桌教育”:5岁孩子“我手痛,拿不起筷子”,换来腰带抽

反思“餐桌教育”:5岁孩子“我手痛,拿不起筷子”,换来腰带抽

看到这样的一幕,让我想起我小的时候,也就是和这个孩子年纪差不多,一到吃饭的时间,每次家里做点好吃的,最后就也是因为我,不欢而散,甚至有次严重的是,我爸爸把刚做好的大餐给连桌端了,唯一幸运的是,没有像上面的那个爸爸那样的,动手打我。我小的时候的毛病就是挑食,吃素,不喜欢吃肉,那会的所谓的大餐,就是肉呀、鱼呀、很久才能吃上一回,父母也是出于关爱我的身体状况,跟现在是没法比,现在的孩子就好吃的太多了,天天吃什么有什么。

你有没有小时候受到“餐桌教育”?有什么不同观点请私信和留言

欢迎转发和分享家庭教育,关注 ,我是乐源,乐源带您看清家庭里问题的矛盾点,解决家庭问题,从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学会自我认知开始。

反思“餐桌教育”:5岁孩子“我手痛,拿不起筷子”,换来腰带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