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那些相当于《隆中对》的战略规划

看过或读过《三国演义》,知道一些历史的人都知道,《隆中对》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诸葛亮为刘备做的战略规划,然而,在那个谋士如云,计谋百出的时代,类似于《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又何止一个,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其他版本的《隆中对》。

三国中,那些相当于《隆中对》的战略规划

毛玠版的《隆中对》

相比于诸葛亮的《隆中对》,毛玠在初平三年与代理兖州牧的曹操有过一番谈话,这次的谈话奠定了一定时间内曹操政治,经济,军事战略的基础,堪称“毛玠版”或“曹操版”的《隆中对》。

根据《三国志》记载,毛玠对曹操说的话大概如下:

“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荒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卫以财,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业可成也。”

毛玠指出,自董卓之乱一来,社会动荡,国本动摇,灾难流行,百姓苦不堪言,在这个时候,的确需要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人来收拾残局,成就王霸之业,可惜袁绍刘表之流,看似强大,但外强中干,目光短浅,难以成此大业。

而成此大业的根本是什么,是正义,是实力,在这些乱世之中,你要先有一定的资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了经济就有力量,这叫财大气粗,也就能进退自如,守位以财,但光有钱不行,而且还要有正义的旗帜,而这个正义的旗帜,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三国中,那些相当于《隆中对》的战略规划

没错,奉天子以令不臣,这是毛玠对曹操说的,曹操也是这样做的,曹操是奉天子而不是挟天子,至于为什么别人说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呢,这是因为曹操的对手不想让曹操站在正义的制高点上,于是,为了让自己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不管是诸葛亮也好,还是周瑜也罢,都说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既然曹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那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谁最先说的呢,此话最早的版本,来自于袁绍的谋士沮授,而他也是袁绍版或沮授版《隆中对》的提出者。

沮授原本是韩馥的手下,曾经多次为韩馥提出良策而不被采纳,后来袁绍夺取了冀州,辟沮授为从事,问沮授计策,沮授说出了那段洋洋得意的袁绍版《隆中对》。

沮授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

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

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

三国中,那些相当于《隆中对》的战略规划

沮授很有才华,这段话说的袁绍也是热血沸腾,他的计划也十分恰当,步步紧跟,平黄巾,收黑山,灭张燕,震戎狄,占领四州之地,拥兵百万,这叫实力。

迎大驾,复宗庙,这叫大义,有了实力,站在了正义的制高点上,如此发号施令,讨伐那些不服从,不听话的,几年后,难道还不能建功立业吗?

可是,沮授很有远见,说的也是文采飞扬,但袁绍只听进去了那些溢美之词,至于沮授说的那些迎奉天子,恢复社稷的话,袁绍听了,但却没有记在心上。

三国中,那些相当于《隆中对》的战略规划

袁绍败了,但在江东,另一个势力正在默默崛起,那就是东吴。

东吴版的《隆中对》是鲁肃提出来的,他又一个名字叫《榻上策》。

公元200年,在周瑜的建议和推荐下,鲁肃投靠了孙权,而那时,官渡之战还没有分开胜负,但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一个谋士,东吴的第二任大都督,鲁肃在与孙权初次相见的时候就用超前眼光的提出了鲁肃版的《隆中对》。

《三国志》记载: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日:“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遗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

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三国中,那些相当于《隆中对》的战略规划

鲁肃是有眼光的,说话也是一针见血,孙权问:“如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他想建立一番如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功绩,该怎么办呢。”

鲁肃说;有曹操在,将军恐怕是当不成齐桓,晋文了,根据天下形式,大汉已经是没有任何希望了,曹操实力雄厚,我们争不过他,但北方是多事之秋,我们鼎足江东,以观天下,等哪天有了机会,再向西进军,将整个长江流域占为己有,从而称帝以图天下,这是汉高祖的功绩啊。

这是鲁肃给孙权的一个宏伟蓝图,就像毛玠说曹操,沮授劝袁绍,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一样,都只是个计划而已。

在那个时候,三分天下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趋势,鲁肃和孙权一个只是说说,另一个也只是听听而已,不过鲁肃的战略眼光和对时局的洞察却是比较清晰,一句“汉室不可复兴”就证明了鲁肃的眼光远非一般人可比。

三国中,那些相当于《隆中对》的战略规划


开头说起了《隆中对》,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指定的三步走计划,第一步占领荆、益,第二步东联孙权,北御曹操,第三步等待机会,夺取天下。


而鲁肃的《榻上策》也是三步走计划,第一步,巩固江东,与中原(曹操),荆州(刘表)鼎足而立,第二步在适当的机会夺取荆州,从而占据整个长江流域,与北方分庭抗礼,第三步,称帝建国,谋求天下统一。


总体来说,鲁肃的《榻上策》与《《隆中对》》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三步走战略,都是先三分再统一,南方对抗北方。


只不过,鲁肃的三分是指东吴、曹操和刘表,而诸葛亮则说的是东吴、刘备、曹操,而且,相比于未出隆中已知天下三分的诸葛亮来说,鲁肃的《榻上策》足足比《隆中对》早了七年,但论起知名度,鲁肃的《榻上策》却只能甘拜下风。


注备:文章参考陈寿《三国志》

易中天《三国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