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应当是每一个理论科研工作者的看家本事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这么写:“现在全社会的都在反对SCI论文,好像SCI论文是一个坏小孩。

但要知道的是,发表一篇SCI论文不容易。不是说说就可以发表出来的。

科研前,首先要查阅文献,知道哪些东西别人没做过,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一个月。

开始实验,找出好的结果。这个阶段学生至少要做四到五个月的时间。期间需要花费不少表征测试费、材料费。

整理数据,撰写论文,需要2个月。

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应当是每一个理论科研工作者的看家本事

投稿,到编辑那里,大多数直接枪毙。编辑觉得可以,才会经过查重。这之后,才会送审。顺利的话,让退修,大约2个月。如果不顺利,2年3年也是它。

我是做材料电化学的,实验周期比较短。时间算的话,1+5+2+2, 大约10个月才能出一篇3区4区的小论文。如果是1区2区的文章,时间会更长,经费,精力投入会更多。“

的确,作为一个做理论的科学家,如果做研究的时候,连一篇像样点的SCI论文都没有,能说明是在做研究吗?起码说明做的研究不怎么入流,或者不客气地说,是已经跟不上年轻人的时代,做的东西太落伍了,可以说是接近被淘汰的课题。

科研竞争很残酷,如果不快点发表论文,很难证明你对这个东西有在研究,有在跟踪,因此,只有SCI论文发表出来,才能证明你在这一专业领域的研究深度。

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应当是每一个理论科研工作者的看家本事

虽然不能全部都看SCI论文,但是对于理论的科学家,不看SCI论文,要用什么来证明科研成果?很难再找出一个比SCI论文更直观的方式来证明科学家真的在做有意义的科研。

很多诺贝尔奖得主,也是把自己研究的成果先发表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期刊上,等过了几十年,回头才突然发现这篇小论文居然也得奖了。

论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只有把成果用文字发表出来,才能给后来人去评价,才能证明一个科学家的能力和素养。

不要把懒得写论文,说成发表SCI论文没用,这样的科学家,只是让自己不进则退的一大借口,最终还是会被时代所淘汰。

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应当是每一个理论科研工作者的看家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