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多还不好?我国首款冲锋枪配35发弹夹,为嘛不装71发?

枪支的弹夹容量越大越好,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常识,尤其是各种近距离作战武器,在激烈的近距离交火中,每一次换弹匣都是和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士兵们自然都喜欢弹夹容量更大的枪械。苏军在二战时装备的ppsh41波波沙冲锋枪,就是弹夹容量巨大的一个典型例子,这种冲锋枪采用71发的弹鼓,如此巨大的弹夹容量,在世界所有的冲锋枪武器中当属第一。结合它高达每分钟900发以上的超高射速,在近距离战斗中总是能够压制住对手。在苏德战场的激烈巷战中,使用波波沙冲锋枪的苏军,总是能够令使用32发弹匣MP40冲锋枪的德军感到头疼,德军士兵拼了命都希望缴获一把苏军的波波沙冲锋枪作为自己的防身武器,可见这种冲锋枪的性能优异。

子弹多还不好?我国首款冲锋枪配35发弹夹,为嘛不装71发?

在中国建国之初,由于工业水平的落后,难以自己制造全新的枪械,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取经自然是首选道路,在近距离自动武器方面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引进波波沙冲锋枪。但是经过再三的考虑之后,我国并没有直接采用波波沙冲锋枪,而是选用波波莎冲锋枪的改进版本,即采用35发弹夹的版本,仿造研制出自己的50式冲锋枪。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选择大弹鼓的波波沙冲锋枪呢?

子弹多还不好?我国首款冲锋枪配35发弹夹,为嘛不装71发?

其实,波波莎冲锋枪71发大弹鼓的设计,虽然有火力持续性的优点,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缺陷,那就是重量偏大。一支波波沙冲锋枪的基础重量就已经有3.63千克,加上一个71发的大弹股,一只波波沙的全重就已经达到了5.4千克,这样的重量对于一个士兵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而采用35发弹夹的50式冲锋枪,全重仅有4.15千克,别小看这1千克的重量差距,对于士兵而言这可是非常大的差别。

由于我军当年严重缺乏机械化载具,因此军队的机动方式还是靠人力步行,也就是俗称的轻步兵军队。任何一个经历过远程徒步行军的人,都不会认为1千克的重量是无足轻重的,携带5公斤的枪支和4公斤的枪支作战,士兵的体能消耗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志愿军士兵正是用这种轻便的波波沙冲锋枪和美军进行交战。

子弹多还不好?我国首款冲锋枪配35发弹夹,为嘛不装71发?

志愿军士兵克服困难,在山地中进行大范围的穿插,这和士兵们强健的体能分不开关系,同时也和较为精简的枪支弹药和粮食储备有关,使用50式冲锋枪的志愿军士兵在近距离作战中,总是能够轻松的压制使用M-1加兰德步枪的美国军人。从战场的经验看,美国士兵在志愿军翻山越岭突袭后进行的近距离作战里,被打的鬼哭狼嚎的战例屡见不鲜,如果携带沉重的武器,可能志愿军战士也就很难进行高强度的越野和作战了。在大弹容量和便携性之间,我们选择了后者,而30发容量成为战后各国步枪的选择,也同样地说明了世界各国的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