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踐行司法為民 傳承紅色基因 全面助力贛南蘇區脫貧攻堅

贛州司法行政系統全體幹部職工積極響應、主動作為,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找準司法行政與脫貧攻堅的切入點、結合點、融入點,以落實“四個精準”為抓手,努力為貧困群眾提供精準普惠、便捷優質的法律服務,為贛南蘇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法律政策“精準普及”

增強法治扶貧理念

針對不同群體,採取多種形式,將脫貧攻堅法律政策宣傳到戶、普及到人。紮實做好村幹部精準普法工作,專門彙編“依法扶貧”手冊,印製1.2萬冊發放給貧困村“兩委”幹部,增強村幹部依法扶貧意識,提升依法扶貧能力。開展“政策上牆,年畫到家”活動,市、縣兩級司法局專門印製“法治扶貧”宣傳年畫50餘萬份,免費發放給貧困戶,讓法治惠民政策貼在牆頭、暖在心頭。

豐富宣傳形式,組織動員各地各單位通過以案釋法、小手拉大手、鄉風夜話、法治講座等形式,講好脫貧攻堅故事、傳播依法扶貧理念、防範“犯法致貧”現象。創新拓展宣傳陣地,各基層司法所主動與貧困村無縫對接,定期在村務公開微信群、法律明白人微信群刊播法治文化作品、刊載以案釋法案例2.8萬餘件次,擴大了普法覆蓋面,提升了普法實效。

平臺站點“精準覆蓋”

夯實法治扶貧基礎

堅決落實省司法廳部署要求,大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網絡和熱線三大平臺建設,為全面開展法治扶貧搭建了堅實的載體支撐。縣、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百分百全覆蓋,貧困村公共法律服務站落實了崗位、明確了人員、完善了制度。各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落實首問負責制、最多跑一次、服務評價、跟蹤回訪等事項,為貧困群眾提供“一站式”“綜合性”法律服務。

2019年,三級實體平臺共接待來訪貧困群眾6.48萬人次。大力強化線上公共法律服務,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依託江西法律服務網、市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全面開展“非接觸式”法律服務。在全省率先推廣建設線上可視化公共法律服務“鄉鄉通”工程,目前全市70%的重點鄉鎮安裝了遠程視頻系統,實現了縣、鄉同步共享法律服務資源,快捷高效辦理法律服務事項。2019年共開展“視頻探監”4800餘批9300餘人次,遠程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800餘件,開展遠程視頻調解8700餘件次。

法律服務“精準供給”

提升法治扶貧效能

充分發揮法律服務職能,為政府、社會、群眾提供精準高效優質服務。針對政府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需求,發揮市、縣兩級政府法律顧問團作用,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開發項目開展“法治體檢”,為項目談判、合同簽訂和其他重大決策提供法律意見,為扶貧項目順利實施提供法治保障。針對貧困地區法律服務需求,專門印發《贛州市司法局關於“提升法律服務、助力脫貧攻堅”的意見》,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免費辦理10類法律援助服務、8類公證事項、5類法醫臨床鑑定業務。高度關注貧困村弱勢群體,大力推進法律援助,設立流動工作站,開展“法援惠民生·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宣傳服務和巡迴活動。專門開闢綠色通道,免除經濟困難審查,直接受理貧困群眾法援申請。

2019年,共為貧困群眾辦理法律援助事項3980件,提供代書等其他法律援助事項5萬餘件;免費辦理公證事項574件,法醫類臨床鑑定80件;為行動不便的貧困群眾提供上門服務730次。

基層矛盾“精準調處”

化解扶貧領域糾紛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發揮全市4426個人民調解組織和2萬餘名人民調解員植根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實現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推進到哪裡,人民調解就服務到哪裡,人員力量就匯聚到哪裡。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實施意見》,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與司法調解銜接機制,推動醫療糾紛、道交糾紛、信訪事項等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共同發展。強化工作保障,將人民調解工作經費、“以獎代補”補助經費納入同級財政年度預算,年均落實保障資金400餘萬元。打造“老師傅”“打鐵佬”“和事佬”等特色調解品牌,推行“人民調解員+法律工作者+鄉賢+心理諮詢師+村民理事會”的調解新模式,人民調解員與綜治網格員緊密協作,及時妥善化解鄰里關係、婚姻家庭等矛盾糾紛化,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

2019年,全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成功調處涉及貧困群眾糾紛16568起,為貧困群眾挽回經濟損失2400餘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