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亦舒:时光的天梯,只可往上,不可回头

依旧静下来看几页书吧,虽然刷手机也可以看到各种资讯,但只有翻纸质书,才能静下心来,汲取里面的内容和力量。

亦舒在《时光》这篇里说道:童话里有一架天梯,要去多高多运都可以,只要向上爬即可。但是,一步步向上的时候,下面的梯级就四处散落,换言之,只可往上,不可回头。

年轻时听见这部天梯的故事只觉得可笑,噫,只要往高处之路不绝,有什么坏?

现在回想,不禁恻然,呵,没有回头路。

每走前一步,代价是后一步永远失去,有时,真想再转身同亲友多说一句,已不能够,早已生离死别。

是的,亦舒说的没错。

读亦舒:时光的天梯,只可往上,不可回头

年轻时候永远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为了那个目标,以为暂时告别亲友,离开家乡也无所畏惧。

等到人到中年,才会惊觉,自己未必已经实现了心中那份理想,回头却已经物是人非。

有位勤勉的朋友,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等她赚到八百万时,就再也不要像现在这般疲于奔命,她要回到家乡,去过自在逍遥的生活。

我们都笑起来:某某啊,你现在把房子卖掉,已经达到这个数,不用等。

于是,她再一次哑炮了。

唉,这个价,从一、二百万念起,如今涨到八百万,等真的赚够八百万时,恐怕家乡的生活成本,也已经水涨船高。

再则,离开家乡久了,即使"乡音无改鬓毛衰",你以为熟悉的那帮小伙伴,也都要"笑问客从何处来了"。还能玩到一起吗?

不必太过纠结能不能回去,既然选择了出发,就没有归途。

我们能做好的,便是安心当下的生活。

心安之处,便是家。

读亦舒:时光的天梯,只可往上,不可回头

《忠告》:像一般人,多少都带点儿势利眼,不是不接受忠告,而是看对我们谆谆善诱的是什么人。

那人如果学养比我们好,名气比我们大,社会地位比我们高,又长袖善舞,他的话,当然值得洗耳恭听,他的经验一定宝贵,用以借鉴,得益匪浅。

惨是惨在夸夸而谈之徒通常是混了大半辈子而一事无成那种人,但却诲人不倦,开口闭口爱指点小朋友写作该怎么样怎么样。

你要跟他学吗?我不要,学足一百分也不过像他,我才不要像他。

哈哈,生活中还真的经常遇到这种人,也不是没有一点成就,或许自认为在某方面已经达到别人没有的高度,于是,开始要著书立作,贩卖经验或者情怀了。

这种人的言论,也不是没有市场的,哄外人可以,哄内行不行。

看到某某美女作家所著鸡汤文上了销售榜,除了恭喜她可以多赚一点外,并没什么好羡慕的,反而会担心,这样的书别误导了人。

外人所得来的经验,放在你身上,不自己去实践一下,根本就不知道行或不行。

以前书店里每每推出某当红明星或政客的传记文学,年轻时候比较幼稚,容易相信白纸黑字上的东西,现在已经知道它是怎么样通过流水线快速生产出来的,谁红推谁,所以,兴趣泛泛。

当励志书买来看看也不是不可以,最尴尬的是,没隔多久,那位女政客锒铛入狱了,所犯错误,简直能推翻你已有的三观。何必呢?

读亦舒:时光的天梯,只可往上,不可回头

《烦》:一直以为老人啰嗦:不住抱怨,无穷要求,从早挑剔到晚,没有一个人一件事合心意,子女统统做得趴下,他还在诉苦……

小孩更麻烦,更苛求,更唠叨,更难服侍。所以说,一个家庭,如果上有老,下有小,夹心阶层真惨过受刑。

他们不会做,没有力气做,可是又不肯让壮年人好好地做,意见多多,又专爱搞小动作,诸多骚扰阻滞,叫人又累又头痛。

至大毛病是没有什么想什么,有了什么又挑什么,永无宁日。其实最快乐的做法是给什么要什么,喜欢的话,多吃一点,多说几句,不喜欢的话,搁一边,反正都是免费享用,已经够福气,何必多啰嗦。

读亦舒:时光的天梯,只可往上,不可回头

肯乖乖听话的小孩少,不乱挑剔的老人更少。

人人都想找存在感,如果从自己身上去找,不影响他人,怎么做都没关系。

最怕的就是非得从亲人或不相干的人身上找存在感,比如某些上司或领导,非要在下班时间留员工在单位听他训话。

他以为他口才很好,能说服一大堆人跟上他的节奏,殊不知,人家心里恨不得撕张膏药封住他的嘴巴。

单位上司或领导,八小时后再想管人,总还是鞭长莫及。

最怕家里亲人,赶又赶不走,离又离不开,非得事事插上一脚,非得不依不饶听他的指挥,真是会把淡定君都搞得跳脚。

人人管好自己能做的事,不给他人添麻烦,就是最好的。


本文是由斌哥的自留地原创,欢迎转发、评论,感谢大家的点赞和肯定。关注

斌哥的自留地,与您一起探讨人生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