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亦舒:時光的天梯,只可往上,不可回頭

依舊靜下來看幾頁書吧,雖然刷手機也可以看到各種資訊,但只有翻紙質書,才能靜下心來,汲取裡面的內容和力量。

亦舒在《時光》這篇裡說道:童話裡有一架天梯,要去多高多運都可以,只要向上爬即可。但是,一步步向上的時候,下面的梯級就四處散落,換言之,只可往上,不可回頭。

年輕時聽見這部天梯的故事只覺得可笑,噫,只要往高處之路不絕,有什麼壞?

現在回想,不禁惻然,呵,沒有回頭路。

每走前一步,代價是後一步永遠失去,有時,真想再轉身同親友多說一句,已不能夠,早已生離死別。

是的,亦舒說的沒錯。

讀亦舒:時光的天梯,只可往上,不可回頭

年輕時候永遠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為了那個目標,以為暫時告別親友,離開家鄉也無所畏懼。

等到人到中年,才會驚覺,自己未必已經實現了心中那份理想,回頭卻已經物是人非。

有位勤勉的朋友,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等她賺到八百萬時,就再也不要像現在這般疲於奔命,她要回到家鄉,去過自在逍遙的生活。

我們都笑起來:某某啊,你現在把房子賣掉,已經達到這個數,不用等。

於是,她再一次啞炮了。

唉,這個價,從一、二百萬念起,如今漲到八百萬,等真的賺夠八百萬時,恐怕家鄉的生活成本,也已經水漲船高。

再則,離開家鄉久了,即使"鄉音無改鬢毛衰",你以為熟悉的那幫小夥伴,也都要"笑問客從何處來了"。還能玩到一起嗎?

不必太過糾結能不能回去,既然選擇了出發,就沒有歸途。

我們能做好的,便是安心當下的生活。

心安之處,便是家。

讀亦舒:時光的天梯,只可往上,不可回頭

《忠告》:像一般人,多少都帶點兒勢利眼,不是不接受忠告,而是看對我們諄諄善誘的是什麼人。

那人如果學養比我們好,名氣比我們大,社會地位比我們高,又長袖善舞,他的話,當然值得洗耳恭聽,他的經驗一定寶貴,用以借鑑,得益匪淺。

慘是慘在誇誇而談之徒通常是混了大半輩子而一事無成那種人,但卻誨人不倦,開口閉口愛指點小朋友寫作該怎麼樣怎麼樣。

你要跟他學嗎?我不要,學足一百分也不過像他,我才不要像他。

哈哈,生活中還真的經常遇到這種人,也不是沒有一點成就,或許自認為在某方面已經達到別人沒有的高度,於是,開始要著書立作,販賣經驗或者情懷了。

這種人的言論,也不是沒有市場的,哄外人可以,哄內行不行。

看到某某美女作家所著雞湯文上了銷售榜,除了恭喜她可以多賺一點外,並沒什麼好羨慕的,反而會擔心,這樣的書別誤導了人。

外人所得來的經驗,放在你身上,不自己去實踐一下,根本就不知道行或不行。

以前書店裡每每推出某當紅明星或政客的傳記文學,年輕時候比較幼稚,容易相信白紙黑字上的東西,現在已經知道它是怎麼樣通過流水線快速生產出來的,誰紅推誰,所以,興趣泛泛。

當勵志書買來看看也不是不可以,最尷尬的是,沒隔多久,那位女政客鋃鐺入獄了,所犯錯誤,簡直能推翻你已有的三觀。何必呢?

讀亦舒:時光的天梯,只可往上,不可回頭

《煩》:一直以為老人囉嗦:不住抱怨,無窮要求,從早挑剔到晚,沒有一個人一件事合心意,子女統統做得趴下,他還在訴苦……

小孩更麻煩,更苛求,更嘮叨,更難服侍。所以說,一個家庭,如果上有老,下有小,夾心階層真慘過受刑。

他們不會做,沒有力氣做,可是又不肯讓壯年人好好地做,意見多多,又專愛搞小動作,諸多騷擾阻滯,叫人又累又頭痛。

至大毛病是沒有什麼想什麼,有了什麼又挑什麼,永無寧日。其實最快樂的做法是給什麼要什麼,喜歡的話,多吃一點,多說幾句,不喜歡的話,擱一邊,反正都是免費享用,已經夠福氣,何必多囉嗦。

讀亦舒:時光的天梯,只可往上,不可回頭

肯乖乖聽話的小孩少,不亂挑剔的老人更少。

人人都想找存在感,如果從自己身上去找,不影響他人,怎麼做都沒關係。

最怕的就是非得從親人或不相干的人身上找存在感,比如某些上司或領導,非要在下班時間留員工在單位聽他訓話。

他以為他口才很好,能說服一大堆人跟上他的節奏,殊不知,人家心裡恨不得撕張膏藥封住他的嘴巴。

單位上司或領導,八小時後再想管人,總還是鞭長莫及。

最怕家裡親人,趕又趕不走,離又離不開,非得事事插上一腳,非得不依不饒聽他的指揮,真是會把淡定君都搞得跳腳。

人人管好自己能做的事,不給他人添麻煩,就是最好的。


本文是由斌哥的自留地原創,歡迎轉發、評論,感謝大家的點贊和肯定。關注

斌哥的自留地,與您一起探討人生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