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底层出生的人,越安于现状?

wydnyg

首先纠正一个观点,越是底层出身的人越是维持现状,而非安于现状。

投胎是个技术活儿,同样为人,但命有不同。对于出身越好的人来讲,他们就越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因为他们有任性的资本,代表人物例如比尔•盖茨,索罗斯,小布什等人。而底层出身的人,要么安稳地活着,要么死。其实底层大众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们可以从改革开放以后,把他们按时期来划分,分析一下。


一 、底一代,即第一代打工者

当年改革开放以后,一批批底层大众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涌向珠三角打工,成为第一代打工者。他们是一批先行者,后来会带着他们乡亲和亲戚一同投入时代的洪流中,谱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他们干最累的活儿,挣最少的钱;吃最差的饭,流最多的汗;住最差的地儿,盖最好的楼;做最底层的工作,得最心酸的名声。


农民工、外来妹;河南人、四川妹;⋯⋯,不一而足,难道他们不想成功吗?想,可是,他们除了身体本身外,大多文化不足,更无一技之长。他们该如何去发现并抓住机会,谁又会给他们机会?


更何况,他们身无分文,他们敢任性地不工作,去发现自己也不知道的机会吗?不想被饿死,他们必须安于现状,因为家有父母要养老,田地要化肥,儿女要交学费,都等着他们挣钱回家,维持生计呢。


就这样,他们还被欠薪,以至于维持正常现状都成为奢望,所以他们何谈跳出圈儿外,发现机遇。到后来更是惊动了两任总理为他们“讨薪”。

二、底二代,第二代打工者

底一代的辛苦换来了子女或者兄弟姐妹的读书,终于有底二代上了大学,也有人参军。没上大学的底二代只好又重复上一代的老路,好在他们大多有人传帮带,很多有了一技之长,生活好了很多。

上了大学的底二代们,其实大多考上的是一般院校,除了成绩,几乎没什么特长,更别提什么八面玲珑的情商了。更何况,大多数底二代们也没时间去学习什么别的,总之一句话,都是钱闹的。

好不容易毕业了,底二代们大都想留在大城市工作。于是,他们又造就了一个新词儿"房奴",上有父母要养老,下有儿女要花销,中有房贷压弯腰,如果期间平平安安还好,如果一个环节出问题,马上全盘皆崩。

并且,天花板效应也是存在的,几番风雨,几番挣扎,底二代们也只能重归于平静,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

三、底三代以及新一代打工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很多底层大众已不愿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打工了。

在家乡,他们只要勤劳肯干,算下来也不比去北上广地区挣得少,而且由于父兄们的积累,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比起先行者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再加上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北上广的形势对于底众并不都是美好,所以前去打工的肯吃苦耐劳的人越来越少,这又造就了一个新词儿"用工荒"。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而扎根于大城市的底二代们,他们的孩子就属于底三代,现在具有了城市户口,正在大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相信他们的明天会更好。

当然,这时又有更偏远,更闭塞地区的的人们受到社会发展的惠及,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从而走出了家乡,去找寻自己的梦想,重新续写打工者的悲欢离合,这是新的一代打工者了。他们自身状况比起第一代要强,但面临的社会情况又有所不同,还需要他们自己摸索。

农夫们想着皇帝用的是金扁担,皇帝想着饥荒的农民为何不食肉糜。很多事情,我们没有实际了解就容易造成误解。

正是由于有各个岗位上的底层人士的"安于现状",才有中上层人士的岁月静好。幸福来之不易,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吾生于底众之多艰

吾将奋力以维现状兮

愿家人无以颠沛流离

夜继日以打工兮

望子女之出人头地

为使其不走吾之老路兮

虽九死而未悔

———聊以此致第一代打工者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因为越是底层出身的人,越没有勇气去改变自己,乃至改变自己所身处的环境,因为他们单单要活着,就已经拼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

我之前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来自于贫穷家庭的学生,越不想去努力学习,不是他们看不到学习的好处,而是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勤工助学的事情之上了,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在出身于家庭优渥的同学看来,他们就是在本末倒置,他们根本就是在虚度光阴。

但任何困境,只有你深陷其中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任何的努力,都是那么苍白无力。

底层出身的孩子,不单单受制于自己的眼界非常浅薄,更重要的,他们无论是精神还有物质,都处于「稀缺」的状态。

所谓的「稀缺」,指的是当你连自己的物质条件都不能够满足的话,经常吃了这一顿,就没了下一顿,那你整个人的视野,就会非常短时,你只会想到那些能够给你带来即时反馈的事物,对于那些现在做了,将来能够受益匪浅的事物,你一般会自动过滤掉,因为你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去做。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穷人不懂得买点保险,为将来遇到的风险提供保障;说穷人只顾吃喝玩乐,不懂得将钱给存起来,以做不时之需的原因。

穷人有时候光活着,就已经非常不容易。

所以,下次当你想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评判或者鄙视底层人民的时候,请记得,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你现在的物质条件。


曾少贤

这道题问的其实非常的好,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多出身于底层人,他们安于现状,只是希望过着小富即安,甚至于安于温饱的生活,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主要有三个:

环境的影响

第一个因素就是因为他们身边的人都是一样的人,每一个人都非常的受身边人的影响,如果当你身边的人都是这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希望通过拼搏获得更大成功成就的人,那么你去拼搏之心也会大大降低的。而且当你想去做出改变的时候,当你开始奋发努力的去工作去读书,去想去改变自己的现状的时候,身边的人就会说你不要白日做梦了,你这样是做不到的,你就应该像我们一样,安于现状,因此他们如果想要改变现状,只要付出的努力和心理压力是巨大的。

见识的广阔

第二点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自己勤奋的劳动,才能获得更多的金钱,这个世界上的工资比永远不是因为你的劳动强度有多大?是因为你是否提供了这个世界上所稀缺的东西,如果你提供的东西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所非常稀缺的东西,那么你所收获的回报也就更多,而且如果你对这个世界影响,你的回报也会更多,我说这个事情工资比是按照你做的多,就应该获得多的话,那么那些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应该是最富有的人,因为他们劳动的强度是非常之大的,远比那些坐在办公室里面吹着空调,喝着茶指点江山的人要辛苦得多,而只是因为它们所对世界的影响过于低了,因此他们才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而出身底层的人,他们从来不知道这些大道理他们也不认可这些大道理,他们认为只有自己努力才能行,因此他们觉得现在做的就是正确的事情。

家庭的负担

最后一个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也就是他们家庭的负担,很多,出身底层的人民之所以叫做出身底层,就是因为他的原生家庭不能提供给他非常充足的物质条件,以及不能送他出去看看这广大的世界,他身边的人也只是与他们一样的这些贫苦人民,或许他们有一个重病在床的父母亲或许自己家庭贫寒,以种地为生,那么成长在这样环境当中的他们,对于钱的概念认识得非常之不正确,他们觉得有了钱必须要存起来,这样才有安全感,他们从来不敢去进行任何方面的投资,哪怕是投资在自己的身上,而且当他们赚了一毛钱的时候,往往这些钱还要用于还债,因此他们去改变现状的能力也非常之薄弱。


朱少锋

喵女王观点:视野决定见识。见识决定认知,也就是思维方式。

底层出身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成长环境的限制,只有少数的人能够冲破环境和家庭的束缚,实现跃迁。无论是认知阶层的跃迁,还是整个在社会体系阶层的跃迁。

子曰,生于春,而亡于秋,何以见冬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领域里面见不到冬。

处于那些处于相对底层的人,见识相对更少,直接的后果就是视野很窄,没有开放的心态。不能伸出更多的触角,和这个社会产生更多的连接,他们的信息更为闭塞。

他们更容易用我现在拥有什么资源来决定,我还能做什么。而那些见识特别多的人会有更好的思路,去想我未来要拥有什么,我现在能做什么,而不会囿于现状。

那些底层出身的人,由于生长环境所限,更容易集中拥有穷人思维,会把自己的关注重点在于稀缺的资源上面,就是我现在没有足够的资源,我不能够做很多事情。

拥有开放的心态和这个世界做更多的交互,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北大保安有过去20年间有很多逆袭成了大学教师,有一些取得了很多在常人来看不可能的成就,那是因为他们在身在北大,耳濡目染,教育的环境,让他们打开了更多的视野。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深造,来改变了命运,实现了阶层的跃迁。

越学习越知道自己的无知,只有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找到突破,把生命活出亘古多的可能。

我是职场喵女王,用专业的能力和美丽的态度行走职场,关注我,助力职场,一路UPUP~~~~


职场喵女王

前段时间被一则新闻刷屏了。

文章讲了一篇很悲惨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叫蒋贵英。

老奶奶17年的时候已经八十一岁了,还有几个姊妹,但都去世了。

老家是四川资阳的,在他60多岁的时候,他跑来了成都,已经快20年了。

但这20年来,大城市的繁华和她一直无关,她家真的是“家徒四壁”啊,严格来说都不算家,只是租来的一个房子,里面堆满了她捡来的垃圾。

他有个老伴,比她年龄还大,88岁了,又患了肺病,也没法工作。

这还不算,她还要养一个58岁的女儿。

女儿叫郑淑兰,6岁的时候就得了脑膜炎,瘫痪了,而且人也变傻了,生活都没法自理,全靠老奶奶一个人来照顾。

每天一大早,据说是6点左右,蒋贵英就会跑去街上捡垃圾。

之所以起这么早,是因为怕晚了垃圾就被清洁工打扫了。

我看过新闻报道,她一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这样的:

好在事情一经报道,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很多好心人纷纷跑去给老奶奶捐钱捐物,现在处境应该好很多了。

可是,生活中肯定还有其他类似的人。

也许没有到这么穷困的地步,但确实生存还是不容易。

这些底层的人,你说他们不安于现状,倒是能干嘛呢?

做生意吧,没本金,连贷款都不知道去哪里贷;找工作吧,没学历、没背景,尤其是一些年龄大的又没有文化和技术的。

有些时候,之所以越是底层的人越安于现状,主要是两个原因:

根本看不到方向

生活在底层的人,大多数是从一开始就出生在社会底层。

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没法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更大的世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根本就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啊。

有些农村的孩子,父母从小外出打工,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平时基本上就没有人很好地教导。

或者也有些跟随父母外出,可是父母都要去打工挣钱养家了,哪有时间和精力来辅导孩子呢。

农村的教育也是越来越衰败,好的老师都跑去城里头或者县里头了。

努力也未必有成效

另外有些其实最开始也还是挺努力的。

可是努力了也未必见成效啊。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以高中入学率为例:

现在虽说是九年义务教育,可实际上,很多农村的孩子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然后跑去打农民工。

当然,打农民工又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凭自己本事挣钱,正正当当。只是,这样一来,和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处境和发展确实是处于不利地位啊。

再比如考大学:

而且,名校的农村孩子录取率越来越低了,现在好学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比例,他们的父母都是公务员、企业管理者、白领、教师等。

再说找工作吧

找工作的时候有不少靠关系,应该很多人都知道这一事实吧。

如果你爸是李刚,是某单位领导,那几乎不管啥学历,总有法子把你塞进去,比如,我以前一个学生,他爸就说国企领导,这家伙还没毕业工作就基本敲定了,等班上其他同学都在苦逼找工作的时候,他还悠哉悠哉地玩耍。

如果你没有关系呢,假设各方条件非常好,名校好专业,各方能力突出,问题也不大,但是,又没关系,又不是好学校,条件也平平,你要找个好单位就非常不容易了。

所以说,很多人也不是不努力,只是经常努力了也没有正向的反馈和收益,就丧失了动力,不愿意努力了。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智商和情商都非常高,人聪明,又很努力,这种一般也还是能在这个社会上有立足之地的,但是,一来人少,二来过程也会比较辛苦的。

所以,总结一下:

为什么越是底层出生的人,越安于现状?

  • 一是因为身处底层,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努力;

  • 二是因为缺乏人脉、资金和方法,努力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效果,慢慢丧失动力,逐渐安于现状了。

冯老师也算是过来人,现在专注于个体成长、发展与职业规划。


冯起升

这个问题我很有资格来回答,我就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农二代。父母现在半百还在务农种地。我也在一线城市努力打拼中。

我相信在看这个问题答案的很多同学,我们自己可能都是出身底层,我们的父母可能也是出身底层。

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个人觉得越是底层出身的人,越安于现状,原因非常简单:他们的能力和思维,支撑不了他们的欲望和目标。

我想,如果我们逢年过节的回家去跟我们父母亲聊聊现状,聊聊过去,聊聊未来,你会发现父母亲,即便已经很大岁数了,但是他们还是希望更好,希望能够有更好的收入,希望能够有更体面的工作,希望能够更有尊严的活在自己的村子里。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底层出身的人,并不表示他们想往上爬的那颗心。

其实不管是底层出身的我们父母这一代的人,还是底层出身的我们这一代的人,你发现不管他学历如何,他年龄如何,只要他还活着,你发现他心里其实都还是不安于现状的。他还是有那么一颗想要更好,想要往上爬的更高,想要活得更舒服,更轻松,更有尊严的那颗心。

所以说到这儿,我想明确的说,其实底层出身的人并不安于现状。

不相信,问问你身边的朋友,问问那些在工厂里打工的,问问在老家种地的你的父母亲和你的亲戚?他们真的安于现状吗?他们内心真的满足于现状,真的愿意屈就于现状吗?

我相信大家一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你问问你自己,你就知道。

虽然出身底层,但其实他们一样拥有一颗改变自己现状的渴望,更高更好的那样一颗心!

所以我们不应该因为一个人出身底层或者现状,还是在最底层而看低他,而觉得这个人没有斗志,这个人好吃懒做,这个人活该矮穷挫。

那么问题就来了。他既然想要更好更高,想要活的更舒服,更有尊严,更有面子,那为什么他的现状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很难有大的改变和起色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从2方面来看。

第一点,从一个非常长的历史长河的这个角度来讲,历朝历代,其实能够活在金字塔尖的人终究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是平头老百姓。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很多的生产要素,是会被世袭的,是会被被遗传给下一代的。我跟你说真的,要是可能很多人听不懂,说的再简单一点,就是我们日常口中所说的资金、人脉呀,社会声誉呀,等等等等。

我们中国不经常说一句话吗?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也只会打洞。这话虽然难听,但其实就说了一个非常客观的一个事实,就是这个社会的阶层是非常明显的。而社会阶层的背后,其实就是对应的社会的资源。

我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是出生底层,但是你嫁给了一个有钱的媳妇,或者有权有势的一个女人,你觉得你这一辈子的现状会不会改变呢?很明显,会改变,对吧。

所以我说的第一点的意思就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终究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最底层,他怎么努力他都改变不了现状,因为改变所需要的一切要素都绝大多数不在他手上。

我们不要高估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性,说实话,个人努力在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中重要吗?重要,但那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你看我们中国有一些导演很牛逼对吧,但是上面一句话说,你的电影要撤档要改期,不能播了,你就得屁颠儿屁颠儿的,没办法。更何况我们连这些导演都不如,我们真的是最底层,我们手上的资源,人脉话语权那更微乎其微,你让我们想要改变现状,我们拿什么去改呢?你觉得就是你每天24个小时,一个周工作七天,然后工作一辈子就能吗?大家如果上社会够久的话,你会发现,其实真正能够帮你改变的恰好是那些我们所难以得到的一些生产要素,比如说人脉,比如说机会。

你说一个在最底层出身的人,这些改变现状所必需的这些生产要素,他哪个占优势呢?

这是说的第一点,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改变现状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永远被极少数人所占有,我们绝大多数人终究是在被这个底层被领导。改变现状,那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我要说的第二点的是从我们个人的角度来看,因为我们出身底层,所以这个环境天生就局限了我们在未来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能力和思维延伸的宽度,深度。你去看看那些所谓的一些名家,一些大师,一些社会上的教授导师,那些人,你发现他背后往往都会有非常厉害的一些家族关系,等等等等。不说远的,我们可以看一看清代的一些大家,仔细看你发现这些人的背后的父母亲戚非官即富。而这些因素为他们自身能力思维的延伸成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帮助。

因为我们出生最底层,所以我们天生就不占有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现状所需要的那些生产要素。而这些生产要素的缺乏,又反过来会限制我们在接下来个人能力思维提升的这个深度和广度。

你说父母亲不行,亲戚不行,你自己行,那也还好。可是我们都是从妈肚子里爬出来一点一点长大的,我们深知我们父母的水平,我们亲戚的水平,它会局限我们成长的水平。

难道你没有发现我们再怎么努力,其实我们也超越不了我们父母亲多少吗?你再牛逼,也只不过是所有跟你关系最亲密的,这些人中最牛逼的那一个的水平大于等于他。

所以这就是我说的第二个意思,出身底层,限制了我们个人能力思维的提升和发展。而能力和思维是我们改变现状迫切需要的东西。也是我们改变现状最直观需要的东西。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1、其实底层出身的人并不安于现状。他们同样有可能拥有一颗渴望,更好渴望更高目标,渴望活得更有尊严,更舒服的这样一颗心。

2、只是因为最底层的出身,直接导致了他的社会阶层还是在最底层。跨越社会阶层,你觉得有多大的概率和肾脏?

3、只是因为他是最底层出身,所以直接局限了他能力思维提升的这个广度和深度。没有能力和思维的支撑,他拿什么来改变现状?

4、人生不易,莫笑他人。但做好事,莫问前程。我在这里非常诚恳的呼吁大家,如果你身边有底层出身的人,但是他还有那么一颗想要更好,想要爬得更高的那一颗心,在你能帮他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在你能鼓励他的时候,给他一个鼓励和微笑。我更希望那个出身底层的礼物也要更加的努力,也许我们这一代我们改变不了现状,但我相信,在我们一代一代人的积累的基础之上,我们底层的命运是有可能改变。我想这就是我们底层出身的人改变现状和命运的最靠谱路径吧。

最底层改变是很难。但希望大家和我一样,不要放弃努力!也许通过我们的努力不能改变命运,但至少可以让我们更强大,更有钱,更体面!不是吗?大家一定要承受住煎熬,加油!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如果对你有启发,欢迎请你身边的这些底层出身的同学们也来读一读。也可以评论给我,我都会及时答复给你。如果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触动,欢迎你关注我

(原答案不知道为什么审核不通过,删除了一些敏感但真实的内容。要看的,关注后私信我发你原答案吧)。


职场学玩赚

精神上的富足,精神才不会那么紧张,放松下来就会变得安逸清闲,注意力自然就会转移到思索事物上去,才有时间去思考阶级的问题,想办法去奋斗,爬上更高的层级。社会阶层越高的人,人格越完善。

底层的人,一出生就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为了吃喝拉撒睡殚精竭虑,根本没时间好好去思考社会的活动规律。

社会底层见识短浅,精神世界贫瘠,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思维直线,单纯片面,小富即安,只知道为了生存赚钱,吃饭工作。就容易安于现状。

城里的富人,中产阶级或者上流阶层,找个老婆要有学历,还要漂亮,又要出身好……底层阶级找个老婆就为了:生孩子,过日子。

人懂得的越少,想法越少;知道的越多,想法越多,越不肯屈从现实;资本论的道理就是这样:一个人掌握的生产资料越少,就是普通的劳动力;掌握的生产资料越多,就会越想爬到更高的社会阶层;

如今社会很多女人嫁不出去,不肯结婚,要求非常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改革开放导致了男女平等,女人跟男人一样,掌握了大量了生产资料,读了很多书,见识广阔,就不会屈从男人的统治,不再是像封建社会下那种普通劳动力了。

稳定的生活环境,无后顾之忧物质条件,才可以滋养富足精神心态,才是清楚思考问题的沃土。而底层的穷人大多数是“病急乱投医”的人生步骤,还没想清楚,就一头扎进去干了,没什么方法,效率低下,匆匆忙忙,庸庸碌碌一生。

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其中有个道理就是,富人有富足的精神世界,淡然充分思考问题的环境,故而每一步都能走好。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物质条件的丰裕就能让人无后顾之忧,无忧无虑的内心才能铸造富足的精神世界,然后才能滋生人生的大智慧,补充人格缺失的短板。试想一下,一个物质缺乏的人,就会引发内心精神的贫瘠,勾心斗角,算计他人,为了生存而自私利己,如何滋生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富裕了后,开始做各种好事,做慈善,帮助他人……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在物质富裕后,精神上的压力消失了,斗争意识转变为包容心态,内心世界日趋平稳安然,就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在人格上的缺失,逐渐去弥补上自己人格上的缺陷。

不在乎钱,就不受物质条件束缚,实现人格的独立自由。穷人如果能达到这种思想境界,就算穷,他也能快乐,能成大事,拥有了改变命运、扭转乾坤的资质;在危难之际,依旧能保持沉稳不乱的心态,指点江山。

精神世界贫瘠的人,终极一生,都未能领悟到智慧的真正奥妙,这是他们穷的真正原因。

一个人的富足有两种:物质上的富足(钱多)和精神世界的富足(沉稳安然的心态); 物质生活富裕的人不一定精神世界也富足; 精神世界富足的人,大部分物质条件也富裕;

物质条件富裕的人如果精神世界贫瘠,就会为富不良,总觉得有人会害他,安全感缺乏,不信任社会,时刻警惕;虽然有钱,但斤斤计较,人品差;这种人很多都是暴发户,通过勾心斗角玩手段,做生意发的财,他们虽然表面富裕,实则内心还是个穷人,改不了的贱骨头,穷鬼的劣根性; 在企业老板方面,这类人会克扣员工工资,对待底层的人不真诚,纯属利用。也有些人不一定是这些方面,也不一定几次就能看出来,是很多方面的;

就像有的人有钱,喝的起星巴克,买得起LV,但他们依旧会嘲笑那些喝星巴克、买奢侈品的人,讽刺他们是装逼;其实他们自己也买得起,只是由于学历低,见识短浅,进不了上流阶层的圈子,不懂那些东西,不知道那些东西不过是别人的正常生活,不存在什么装逼。

这就属于精神世界贫瘠导致的物质条件与内心地位不匹配。

精神世界富足的人最大的特征就是:自信。 不管有没有钱,他们都是从容不迫的。他们的自信能衬托出自己的内心智慧。

比如:有的父母很穷,但他们在孩子面前始终是欢声笑语,从不抱怨;有的人虽然打工工资不高,但无论在谁面前,不论是档次高的老板还是层次更高的朋友,都一如既往的坦然自信;有的老板档次很高,但对待人都是一视同仁,不分三六九等;这都是精神世界富足的体现,有了这种富足的心态,人就能催生智慧。

我曾经也很穷,农村出身,刚刚到上海打工时600一个月;后来自己创业。虽然现在也没有爬到中产,但这么多年,我是一个从内心贫瘠逐渐转变到精神富足的人;以前的我人格非常缺失,没有朋友,斤斤计较,贪婪自私,为了钱不惜手段,虚伪……一个农村出身的穷孩子的人性丑恶集中于我一身,在上海很多年后,创业积攒了一些积蓄,我逐渐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开始逐渐思索人生与社交的种种智慧,又看了很多书,觉悟到了很多富人的优良天性,比如价值的平等交换,情绪管理,乐于付出,而不是用套路欺骗。 我慢慢的去修补我人格上的缺失,待人接物有了很大的改变。

例如打牌:精神贫瘠的人缺乏安全感,缺爱,他们的安全感会过度依赖于钱,所以他们打牌就想赢钱,输了就大发雷霆,心态不平,导致一直输;精神世界富足的人就不一样,他没什么后顾之忧,输就输了,淡定的思考其中的奥妙和规律,赢的也多

我亲身体验过穷人与富人的差别,尤其是父母穷,导致孩子出身差的落后;精神的富足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清晰的理智必须有富足的精神世界做基础。


凯文说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王宏梅:


王宏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职业指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专家讲师团讲师、公益人。熟识精神分析、家庭治疗、叙事疗法。擅长领域: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人际沟通。

因为底层出生的人掌握的社会资源少,不敢轻易冒险。 这两年每年都有电信诈骗案,每年都有大学生被骗后自杀身亡,而实际上,她们损失的钱的金额并不大,只不过近万元而已,一万元,还不够富家公子王思聪随便买个小玩具,可是一万元,在穷人家可能是好几年的生活费,可能是他们的全部身家,有可能这一万元都没有而是四处举债才借到的,就算是有一万元,他们也只能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才拿出来花,如果他们把这一万元拿出来理财,万一赔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贫因限制了穷人的思维,使他们产生了“管窥”心理,而安于现状。

当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支配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在一条路上孤注一掷,而这种盲目的专注会限制他们的思维,使得他们安于现状。

比如前一段时间被导师“逼死”的西安交大的博士杨宝德,即使被导师如此控制、奴役,他也不放弃对导师的“希望”,希望能以自己的顺从换取导师的怜惜而给自己资源,最终全部希望破灭后自杀身亡。

实际上象杨宝德的导师周某一样的人很多,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象杨宝德一样自杀,因为在别人看起来可以选择的路很多,比如可以放弃博士身份以硕士生身份就业、可以创业、可以放弃周某这个导师考取外校或本校其他导师的博士,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在杨宝德看来却只有死路一条,因为贫穷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所以就安于现状。

然而贫穷是会循环的,当你越是贫穷、越是不敢轻易冒险、越是安于现状的时候,你便会越穷。 所以“穷则思变”才是正确的脱贫的办法,“变”不是让你轻易去拿仅能让你活下来的资源于冒险,而是积极地思考如何才能依靠自己的勤劳和聪明才智去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天道酬勤”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越努力才能越富有!


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

没有周遭的对比,很难有“乌鸦变凤凰”的决心。而这周遭的对比,不仅仅是先天的家庭出身,更要有后天的眼界的提升。

很多穷苦地区的人们,他们对生活的期盼就是温饱住暖,找个合适的对象,生个健康的孩子就算是了却此生了,这时如果突然有这么群人跑到他们耳边高喊,为了梦想得去使劲打拼,那是很可笑的,说不定还会被人家翻白眼。

越是基层的百姓,对于他们来说,耕好田地就是本分,为父母养老,抚养孩子成人就是这辈子应该穷尽一生该去做的事情。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心态呢?周遭都是这样的人,没有想超越的活生生的目标。从小家里条件差,没有机会去外面见见世面。当然,人各有志,基层也是值得尊敬的群体,他们的安于现状才能解决我们的衣食住行。

当然,基层中的佼佼者也不乏,而在如今高度智能的时代,这批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有文化。京东刘强东大家都知道吧?民大毕业的。网易丁磊,电子科大毕业的。小米科技雷军,武大毕业的。连做地产的许家印,都是武科大毕业的。这些例子并不是个例,而是当下这个时代创业者的普遍现状,没文化的群体大部分眼界不够,自然就没有足够大的野心,又谈何麻雀变凤凰的决心。

但说到底,即使别人再安于现状,也请不要以“何不食肉糜”的观点去批判别人,部分大学生因为从小穷苦的出身,大学期间忙于勤工俭学,结果本末倒置的也有,这并不可耻,却很可怜。部分城市里的孩子,大学期间吃喝玩乐,但毕业后依然会有安逸的工作,部分是因为出色的交际,而部分,则是父母的牵桥搭线,这是现实,但并不是底层子弟不可打破的。努力和眼界,缺一不可,勤工俭学是可敬的,却不是值得提倡的,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切记还是得以提升自己为主要方向。


秋叶大叔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环境。

一个人出生在底层,接触的都是整天吃喝嫖赌好吃懒做的人群,自我还不能觉醒,那基本上安于现状也很正常,环境的影响力真的很大,在鸡群中鹤立,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同流合污”。

第二,见识。

出生在底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视野上不够开阔,眼睛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即使有想改变的意愿,怕是也无从下手。

第三,能力。

很多底层的人并非不想改变,但是受限于能力问题。比如,答主的某位同学在一个三四线城市当老师,想通过奋斗来改变家庭状况,但是他把自己局限在当老师,最多业余兼职教教学生。很多学校是严厉禁止教师在课外授课兼职的,尤其是中学老师本身也很忙,没有培养自己新的赚钱能力,对现状更多的是无奈。

第四,家庭。

同样是一位同学,音乐方面有一定天赋,也曾想过北漂,但是房贷、孩子、车子,还有稳定的工作,放不下,舍不得,最终选择放弃自己,安稳度日。

第五,导师。

很多人的改变源于一位生命中的导师,点醒、点拨,甚至手把手指导,大多数人并没有这样的机缘和人脉,最终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安于现状。

总之,人要改变,外因重要,更需要内因(内在的觉醒),这就需要在自我提升方面下工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