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應不應該中英文同時學?最終會不會中文英文都學不好?

攝友


首先,語文和英語處於不同語言體系,初期的學習確實會產生混淆,但是在老師的慢慢引導下是可以正確區分的,而且據我所知,語文學的好的孩子通常英語也不差。

再者,英語可以為枯燥的學習添加趣味。英語作為一種舶來語,廣泛受到小孩子的喜歡,而且英語的學習通常需要以做遊戲的形式完成,這樣一來,小孩子只要跟著老師的節奏做好課上課下的學習,是可以學的很好的。

其實,隨著社會進步,小孩子在眼界和營養越來越好的情況下,適當增加課程能夠開拓大腦。家長們出於母愛確實會擔心孩子吃苦,但是現代的孩子已經不是家長們同齡時候的孩子了,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智啟蒙


對於中國孩子,語言的啟蒙肯定都是從中文開始的。

原因很簡單,我們有這個語言環境。

但是要說到”正經”學習,很多孩子都是先學了ABC,再學的拼音。

我們家也不例外。

無論是哪種語言的學習,都是聽說讀寫。

這四個字其實也是語言學習的順序。

聽說為先,讀是基礎,再是書寫和寫作。

耳朵長在上頭,然後是嘴,手在下頭,大自然的安排,有沒有很神奇?

給孩子做過啟蒙的媽媽都知道,孩子英文閱讀上的一個飛躍,就發生在掌握了自然拼讀之後。

而孩子大量的中文自主閱讀,也是在掌握拼音之後發生的。

所以經常會有媽媽問:

既學英語自然拼讀,又學漢語拼音,孩子會不會混淆呀?

等孩子上了小學之後,第一學期語文會學拼音,但是英語課上來就學句子,不學字母和字母音。這部分的學習放在一年級下學期,也是出於“怕混”的考慮。

那孩子到底會不會弄混了,說串了呢?

這個“混”分為真混,和假混。

因為學了自然拼讀,拼音學習就進行不下去的情況基本沒有,所以沒有人真“混”。

但是尤其對於同時接觸自然拼讀和拼音的孩子來說,短時間的蒙圈,是有可能的。

於是有人說:

先學好拼音,自然拼讀不著急。等以後學國際音標也一樣。

暫時的“混”很可怕嗎?小孩不學自然拼讀,等大點兒學音標也可以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後大家嘮嘮什麼是自然拼讀,拼音和國際音標。

英文中的自然拼讀=中文中的漢語拼音?

自然拼讀(Phonics)是英語母語國家的孩子學習英語讀音與拼字的方法。在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孩子記單詞不是靠背,而是靠拼讀。這種教學法簡單高效,符合小朋友學習語言的規律。這種方法建立起字母和發音的對應關係,讓孩子有迅速拼出陌生單詞的能力。學好自然拼讀,孩子基本可以做到“見詞能讀”,“聽詞能寫”。簡單說,自然拼讀是基於英文字母的一套發音規則。

但是,不是百分之百的單詞都符合自然拼讀規律。大概有80%以上的單詞符合。

中文的拼音是一套中文的讀音標註系統,而不是發音規則。掌握了拼音,所有的漢字都可以用相對應的拼音標註。

所以答案就出來了,英文的自然拼讀不等於中文的漢語拼音。我們小時候學英文時學過的國際音標才是英文的讀音標註系統,基本等於中文的漢語拼音。

那幹嘛不讓孩子們直接學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v.s.自然拼讀

所以三句話,解釋為什麼在啟蒙階段讓孩子學習自然拼讀更合適,更能抓住孩子的閱讀敏感期。

一、在英語為母語的國家裡,小孩學英語不學國際音標。如果想讓孩子英文學得更地道,就應該在孩子3-4歲的時候,用英語為母語國家孩子學習的方法啟蒙,那就是自然拼讀。 

二、英語啟蒙階段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強。國際音標要單獨記住一套標音符號,而自然拼讀更符合英語是表音文字的特點,記住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則,更容易掌握。

三、我們小時候沒學過自然拼讀,是因為我們都上了高年級甚至初中才正式學習英語。閱讀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已經錯過了,只能靠“學得”,背單詞背課本。而現在的孩子可以在三四歲接觸大量的英文繪本,原版讀物,靠更多的閱讀讓英語學習變成“習得”。

很顯然,自然拼讀的學習可以更快抓住孩子閱讀敏感期,讓孩子自主解碼生詞,實現自主閱讀。

學了自然拼讀會不會和拼音混

情景一:

孩子三歲開始做英語啟蒙,四歲開始接觸自然拼讀。六歲時,自然拼讀掌握得很好,可以靈活應用,自主閱讀分級讀物。

這種情況下,在幼小銜接或者一年級,孩子接觸拼音時,你會發現,孩子更多的會利用不同語言之間遷移的正向影響。什麼意思呢?就是孩子會自己發現英文發音和拼音發音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字母音/p/,/b/,/t/,/f/和拼音中的發音是一樣的。同時也會發現字母音c和拼音c發音是不同的。

孩子比較好的掌握了一種語言發音規則後,學習另外一種語言,混淆的可能性就會很小了。

情景二:

孩子六歲接觸自然拼讀,同時學習拼音。

有可能會混,比如中文拼音ha,發哈。而英文a發類似哎的音,hat,孩子就有可能發錯。

但是混並不是壞事情,混不能讓我們就覺得是一個“帶壞”了另外一個,就不能學了。

在學習過程中,從“混”到“不混”是孩子成長進步的過程。

即便都是中文,己已巳,做作座坐,帶戴,等等,長得像,同音不同用法的字,孩子也會混。

孩子剛剛接觸拼音,即便沒有所謂的自然拼讀“搗亂”,也會出現忘記,糊塗的情況。學習過程中的反覆是很正常的。

這種“混”特別暫時。看看那些同時接觸方言和普通話和多國語言的孩子就知道了。

來自一線老師的研究結果:同時學習自然拼讀和拼音的孩子,可能會有很短的混淆期,但是過了混淆期,無論是自拼還是拼音學習,進步都更快更明顯。

情景三:

孩子一直沒有接觸過自然拼讀,先學會了拼音。9歲+了,還需要學自然拼讀嗎?

學習自然拼讀是為了更好的把握孩子3-6歲這段閱讀的敏感期。如果是9+的孩子,可以直接跟著學校學國際音標了,加大閱讀量。再學自然拼讀的意義不是沒有,但會打折扣。 

有人問:可以讓孩子先學習拼音,

再學習自然拼讀嗎?

漢語不是表音文字,而是表意文字。

對於漢語學習的啟蒙,識字是先於拼音學習的。 

漢語識字,是為了讓孩子讀。英文的自然拼讀也是為了讓孩子讀。

所以漢語啟蒙到了讀這個階段,一定是識字啟蒙。

而英語啟蒙,就應該是自然拼讀。 

所以我不認為先學拼音,再學自然拼讀是一個最優路徑。 

那英語啟蒙的路徑是什麼樣的呢?

每家的方法可能不一樣,我們家是這樣的,供大家參考。 

英語啟蒙大概是3歲開始的,路徑基本是:

第一階段磨耳朵:聽歌、聽故事、看動畫、讀繪本,培養語感加積累單詞。

第二階段學字母和字母音:認識26個字母+會發字母音,為說做準備。

第三階段學習220個視覺詞/常用詞:會讀,會造句。4成的繪本內容,孩子可以自主讀。 

第四階段學習自然拼讀:目的還是為了可以自主閱讀繪本。這個過程可能比較漫長。

第五階段讀分級閱讀:選中一套書,可以反覆刷。學習自拼的過程中,就輔以分級閱讀了,鞏固自拼。

第六階段寫:聽說讀寫,寫不能停。在學習自拼的階段,已經開始練習寫視覺詞和符合自拼規則的詞,循序漸進。

我看過一句話,挺有感觸:

孩子是天生的語言專家。

他們大腦本身具有一種語言習得機制,能憑藉各種外部資源或者認知技巧化解混淆。 

所以對於大人很難的外語,在孩童階段開始,其實沒有那麼難。

關鍵在於――開始! 


李奧納多


首先,應不應該中英文同時學,其矛盾點主要在語文的漢語拼音和英語的單詞拼讀(注意:英語裡單詞學習又分為自然拼讀和國際音標)上。那麼孩子到底會不會混淆呢?答案是,有可能。那如果是這樣,是不是應該先別讓孩子學?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對它們之間有個明確的認知,看看單詞拼讀、漢語拼音到底都是什麼。首先,因為英文的單詞拼讀和中文的拼音不是同一類型的事物,不能放在一起類比。英文的自然拼讀並不是獨立於英文這種文字系統之外的一套東西,而是基於英文的一套關係規則。中文的拼音卻是獨立於中文這種文字系統之外的一套讀音標註系統。漢語拼音實際上就是中文的音標!在關係上,漢語拼音其實和國際音標是同一類型的東西。真正發生混淆的其實是在使用英文單詞進行拼讀的過程中,和用漢語拼音的拼讀過程中,不知道這同樣的字母到底應該發什麼音了。

但不能因為出現混淆就認為是壞事啊,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接觸新的知識和技能,和原有的先前學過的知識發生混淆是很正常的,且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因為從“混”到“不混”,需要孩子有足夠的觀察力、辨識力才能做到。換句話說,不斷通過混淆到不混淆的過程進行學習,才是幫助孩子提升自己思維能力的方式。

比如,學習語文的時候,大量的形近字孩子會不會混?當然會混了,端、瑞、踹、揣、喘、惴,就這6個字,寫給大人還懵一下呢。孩子不會是同時學到這幾個字的,在學習過程中一個一個接觸新的字時,是不是也難免會混淆?那後來為什麼不混淆了呢?因為反覆不斷地操練呀。多次觀察,多次辨識,多次書寫,熟悉偏旁部首的作用和含義,不就不混了嘛。

相反,我們經常會發現,同時在學習英語單詞和漢語拼音的孩子,經過很短暫的混淆,兩種東西都會學得很好。因為無論是單詞拼讀還是漢語拼音,重點都在一個“拼”字上。學習過單詞拼讀的孩子,反倒在漢語拼音的學習上如虎添翼,掌握得又快又好。


Sammi老師終身學習


哎,,其實這個觀點是要講天付的。英文是需要分圍和孩子自身的語言能力,把這些強加給孩子真不可取。不是有專修課嗎喜歡的可選專業,,,只是簡單的英文字母和簡單的語句能知道,,,現在的孩子要學的很多,有時在今日頭條發出的感覺不懂感恩而且還理所當然,,真讓人無語[祈禱][祈禱][祈禱]學習好是每一個父母想看到的,但生活的中的善良也不能丟


手機用戶50986078750


現在社會是知識的時代!對外開放的年代!相互竟爭的時代!

“小孩子應不應該中英文同時學?最終會不會中英文都學不好?”看是簡單卻又麻煩,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好!接收能力也很強!

小孩子智商雖有不同,在於學習得好不好,學到了多少!對於中英文同時學,也不是什麼問題!

再加上中英文是分開學,語文有語文老師,英語有英文老師,又不是一堂課裡中英文同時教,單心什麼!

對小孩子的未來著想,外語也是必不可少的!


孤影旅拍


在我看來,這並不衝突。首先作為中國人中文是必須要學的,而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能越早的有所瞭解再好不過;我覺得一個學生的學科那麼多,不應只拿這兩科對比,有些人天生學外語能力強,有些人天生數學好,多給他們學習的機會,發掘潛能就好,所以我覺得應該學。


老許呀


語言的學習、發展需要環境

學習過外語的人都清楚語言的學習與發展需要環境配合,就像許多生長在國內,但是以英語為主家庭的小朋友,他們因為有許多接觸及使用國、英語的機會,才自然而然學會聽、說這兩種方言。但是當環境有了變化,其中一種語言的使用率降低之後,孩子對於兩種語言的使用能力也會有所消長。學會一個語言後,如果完全抽離使用那個語言的環境,語言能力很快就會退步。

讓孩子學雙語的先決條件,是環境必須支持雙語的發展。但國內目前並非雙語的環境,孩子認識周圍世界的主要語言仍是中文,在這樣的狀況下,父母必須用盡心思去維持一箇中英雙語的環境,才能使孩子輕輕鬆鬆的學會中英雙語。

強調的母語的重要性

從兒童雙語學習觀點來看,當環境以單語為主時,要在孩子的母語聽說能力有一定基礎後,再開始“正式學習”第二個語言比較容易見效,否則可能費盡心思卻適得其反。母語為什麼那麼重要呢?因為語言是我們組織思考及認知學習的工具,透過語言,能認識世界、獲取知識。所以,孩子的母語能力會決定他們對世界的認知程度,也會影響他們吸收知識的多寡,因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母語除了對認知發展相當重要外,也是孩子認同感和歸屬感的來源。現在許多幼稚園、補習班強調“No Chinese”,其實是語言學習的一大禁忌。因任何語言的學習絕不應以排斥另外的語言為手段,否則會造成孩子認同上的負面效果。想想看,孩子生活在一個否定他母語的環境裡,他可能會認為母語不重要而不想學習,一味地認同新語言而摒棄自己的母語。甚至覺得新語言必然優於自己的母語,於是認為自己及父母等使用這個母語的人都比較次等,連帶影響學習信心。

身為父母,千萬不可唱和這種貶抑母語的作法,否則不但有可能製造孩子認同的危機與矛盾,更可能剝奪孩子開發認知潛力的機會。

打好母語基礎有助學習第二語言

母語學得好可幫助孩子學習第二語言,是毋庸置疑的,因學習語言的機制是相同的。孩子學會處理母語,就懂得如何解讀語言的規則及分析、歸納、學習的方法。在學習第二語言時,這些方法便能幫助他們以較快的速度理解這個新的語言。

創造中、英文雙贏局面!

若因上述論調就推論孩子上小學前不應該接觸其他的語言,不免因噎廢食。在孩子語言學習上,有機會接觸不同語言是件好事,因可給他們更多刺激。但要注意接觸的方式是否自然且合乎身心成長程度。

對孩子而言,母語仍然是認識這個世界的主要工具。因此對學齡前階段的孩子,應讓他們有充分時間學中文,至於學英文或任何外語,則不要期待立刻見效。只要讓孩子每天接觸英文,如“聽故事”、“玩字卡”等,讓孩子養成學習英文的興趣和習慣 ,然後規劃一個有利學習的環境,這樣孩子就不會出現中英混淆或退步的現象,而是創造雙贏的局面!


94快線ABC


凡同意從小就啟蒙教育什麼英語的,幾乎都是受了國內某些機構廣告的毒,什麼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我覺得還是歇歇吧。

其實,漢語英語都是一種語言思維,,記得有過相關的論文,說的就是外語是否需要在幼兒開始學的問題,其實並不鼓勵,同樣幾個單詞,三年級以下的孩子需要反覆學習好幾天,而五六年級以上的孩子一天可以記憶很多單詞,效率高出好幾倍,在孩子需要玩耍的時間你讓他學習,而到了應該學習的時間他們就去玩耍,實際上本末倒置。有些人到了中學以上甚至成人才學習英語,也都學的不錯,拿到很好的文憑,所以並非太提前是好事。

還有生活在國外的,身邊當然都是英語環境,而中國家長卻一定交孩子背唐詩,弄的孩子語言混亂不知道怎樣表達,這是真實的事情,所以其實想讓孩子學外語也不是壞事,就是應該在適當的時間去學,並非提前就是好事。

供參考!


溪水邊的那棵樹


學習任何語言,都是有必要的。只要孩子可以學會,學多少門語言都正常!因為這個年齡段就是學習的時間段!

孩子的能力不能小看!他們不學這些,也會幹別的如:上網,遊戲等等!他們的時間精力多學習些有用的東西是不錯的!


照耀躍霖


應該 我認為學習是一種習慣 要從小養成好習慣 英文字母的學習 小時候記憶力更好 要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