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文學的終結者、封建階級無情的披露者

導語:十四到十七世紀所爆發的文藝復興運動,影響是極為廣泛的,從初期的意大利地區開始,逐漸向歐洲各國蔓延,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受到了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同時資本主義的萌芽以及發展,是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封建勢力的腐朽、宗教人員的貪婪。民眾開始奮起反抗,逐漸引發了更多階層的民眾投入這一反抗浪潮之中。文藝復興運動的深入,也逐漸由文學、繪畫、雕塑等,深入到各國政治中心各類文學創作開始具有政治傾向,反映新興資本主義和市民階層的要求。而在這一時期,逐漸誕生了眾多影響世界文學乃至政治走向的文學家以及優秀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趨向於世俗化,更多反映了底層民眾的追求,發掘每一個人的價值,倡導個人自由,迴歸自我。逐漸擺脫了中世紀以來封建宗教神學壓抑人性的思想論調,無情揭露教會的腐朽,批評現實的黑暗,統治者的不作為。例如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談》,英國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堂吉訶德》誕生之後,在當時的西班牙乃至歐洲,深受喜愛,因為通過《堂吉訶德》可以廣闊的看到當時的西班牙的社會狀況以及民眾的生活狀態。可謂是一本西班牙十六世紀的生活百科全書。

多災坎坷的人生

雖然在塞萬提斯生前,《堂吉訶德》一問世,便受到了眾多讀者的追捧,在第一部問世之後,出版社便連忙催促塞萬提斯寫作第二部。彼時的《堂吉訶德》可謂西班牙全國上下無人不喜歡,甚至與連當時的國王都在閱讀。可見其受歡迎程度。然而,塞萬提斯在當時卻並未大富大貴,而是依舊過著清貧的生活,異常潦倒,受人冷落,生活非常坎坷。

騎士文學的終結者、封建階級無情的披露者

《堂吉訶德》

塞萬提斯出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之中,父親是一位潦倒窮困的外科醫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塞萬提斯的生活異常艱難,在童年時期經常跟隨父親穿梭於西班牙的幾個大城市行醫看病,生活顛沛流離,動盪不安,甚至於有時候接連數日吃不上飯。但是正是由於童年時期的特殊經歷,才使得塞萬提斯對於西班牙眾多城市鄉村的狀況非常瞭解,對於底層民眾的生活了解甚多。童年的經歷為他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騎士文學的終結者、封建階級無情的披露者

塞萬提斯

而在塞萬提斯長大之後,在1569年充當當時紅衣主教的侍從,跟隨紅衣主教一同前往意大利,在途中游歷了羅馬、威尼斯、米蘭等地,同時也閱讀了大量早中時期文藝復興的作品,這些使得他深受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並且在1570年從軍,參加了著名"勒班多"海戰,作戰勇敢,而且身負重傷,導致左手殘疾,受到了當時軍隊士兵的尊敬,

騎士文學的終結者、封建階級無情的披露者

塞萬提斯的故鄉

然而在負傷返回國內時,卻在海上遇到了海盜,被囚禁長達五年之久,期間飽受折磨,並且多次試圖逃跑,卻未成功,反而受到了海盜的尊敬。直到1580年,在家人和教會的努力下,湊夠了贖金,將塞萬提斯贖回。

騎士文學的終結者、封建階級無情的披露者

塞萬提斯紀念碑

回國之後,塞萬提斯一貧如洗,開始了為生計奔波的動盪不安的生活。為了生存,娶了一位薄有財資的妻子,還曾擔當過收稅員,日夜奔波,然而生活依舊不能穩定,甚至由於各自原因多次入獄,使得生活更加貧困。直到1605年《堂吉訶德》上卷出版,並且一年內再版六次,並且被翻譯為英文與法文,開始在歐洲流傳。然而著只是給他帶來了聲望上的名譽,他的生活依舊貧困潦倒。最終於1616年在貧困潦倒中得病而死

奇情異想的西班牙紳士

《堂吉訶德》原名《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臺·拉·曼卻》,是塞萬提斯晚年創作的有現實主義諷刺小說,主要講述了紳士堂吉訶德與侍從桑丘·潘沙 三次外出所經歷的荒唐故事。第一次和第二次均是堂吉訶德自己前往的,但最終都因為堂吉訶德的不充分準備,悻悻而歸。然而堂吉訶德仍舊沒有放棄,第三次連同村子裡的農民桑丘·潘沙 一起隨他進行遊歷,最終幡然醒悟。

騎士文學的終結者、封建階級無情的披露者

堂吉訶德與桑丘·潘沙

而堂吉訶德之所以做出這種令人哭笑不得的荒唐的事情,完全是因為受到了當時的騎士小說的影響,彼時的西班牙乃至歐洲,在受到封建以及宗教的影響下,產生了大量的騎士小說。這些小說充滿了魔幻色彩,吸引了眾多的讀者,使得很多人嚮往向一名騎士一樣,騎著高頭大馬,拿著長槍,出去歷險,為人民除暴安良。而堂吉訶德便也是其中一個受到如此影響的人。他早已無法分清現實與書中。他開始幻想自己是一位騎士,並決定出門前去遊歷,以此堂吉訶騎著家中僅有一匹駑馬,穿著不知什麼時候一副破盔甲,拖著自己的瘦弱殘軀,踏上了他的遊俠之路。

騎士文學的終結者、封建階級無情的披露者

第一次慘敗而歸

可能在外人看來,堂吉訶德似乎不顧自己的性命,開始了著荒唐的路途。但是如果從堂吉訶德的角度倆看,真的荒唐嗎。這似乎不是性命的思考,而是堂吉訶德關於理想的思考。從一方面來看,堂吉訶德的騎士道精神是荒唐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當堂吉訶德最終幡然醒悟,並且銷燬了一切家中有關騎士的書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堂吉訶德的死亡,其實也是騎士文學的死亡。

騎士文學的終結者、封建階級無情的披露者

堂吉訶德"城堡"受封

但是,如果從堂吉訶德所遊歷過程中,我們所看到的關於整個西班牙自下而上的社會狀態,是一種病態、畸形的社會生活,人民的的麻木,統治者的荒謬以及貪圖享樂。在騎士道破滅的同時,也揭開了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塊遮羞布。封建階級的黑暗和市民階層的庸碌自私,這一切成為了社會的弊病。騎士道的滅亡,是一個時代的終結,然而在這樣的統治者以及人民的影響下,未來也是不明朗的。堂吉訶德的死。是舊世界的滅亡,卻不是新世界的開始。

舊時代的終結

按照塞萬提斯初期創作《堂吉訶德》的目的,是為了將騎士小說那一套掃除乾淨,因為騎士文學在當時的毒瘤非常嚴重,產生了一大批像堂吉訶德這樣的人,因此塞萬提斯創作的《堂吉訶德》在於揭露騎士文學的荒謬,同時想要埋葬騎士文學,消除騎士文學的影響。而且在描寫騎士精神的荒謬的同時,也向我們展現了封建階級的沒落與腐朽。

騎士文學的終結者、封建階級無情的披露者

害人不淺的騎士文學

就文章內容來說堂吉訶德是可笑、可敬、可悲的,如果單純就文中故事來看,堂吉訶德的行為是可笑的,為人所不恥的。他的種種行為,荒謬可笑,荒誕絕倫。堂吉訶德同風車巨人搏鬥、將商隊當成強盜、遇到公爵夫婦,被戲弄玩耍等,就連最後幡然醒悟也是因為被自己好友所扮的白月騎士打敗。這些事情,在我們看來是好笑的。

騎士文學的終結者、封建階級無情的披露者

堂吉訶德大戰風車

但是當我們深思熟慮堂吉訶德的所作所為的時候,會發現,原來堂吉訶德也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堂吉訶德所奉行的崇高的道德原則,是眾多人所沒有的,他只有一個信念,而且一直在為一個崇高的信念不懈努力。那就是崇高的騎士精神,鋤強扶弱,伸張正義。他可以為了實現理想而奮不顧身乃至於犧牲自我。在他看來,人生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他之所以珍愛性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在為自己所奉行的理想而努力。這就是堂吉訶德的可敬之初。

騎士文學的終結者、封建階級無情的披露者

堂吉訶德之死

然而這一切不過是堂吉訶德的一廂情願,現實中的殘酷,帶給他的是一次次的挫折,最終是堂吉訶德心灰意冷,幡然醒悟。堂吉訶德的悲劇,不是一個人的悲劇,而是那個時代的悲劇。時代在進步,新的思想一直在湧進來,但是有著很多的人沒有跟隨時代的腳步,或者說,他們難以適應時代的生活變化。這就造成舊時代已經終結,然而眾多人卻不知何去何從。新的去處任然是一個問號。

總結:《堂吉訶德》作為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在同時期的作品中的成就是無與倫比的,塞萬提斯通過堂吉訶德和桑丘的遊俠經歷的描寫。廣泛而深刻的描寫了十六世紀末到十七世紀初西班牙自下而上各個階層的生活狀態,人民的愚昧無知、統治者的貪婪。同時揭露了騎士文學的荒誕以及對人民的毒害,嘲笑了過去那種過分理想化的騎士精神,同時也揭示了西班牙王國貴族的破敗以及不可逆轉的衰敗,並且企圖警醒民眾,告誡他們在新的時代中儘快找尋新的出路。而且在文中大量參雜了人文主義精神,對自我價值的追求以及實現。同時也宣揚了資本主義的思想,文中通過堂吉訶德與桑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堂吉訶德象徵了舊的封建主義的落後,以及最終會走向滅亡的事實。而桑丘代表了新興的資本主義,充滿了激昂的進取精神,處處求實,反映了資本主義初期發展狀況。然而《堂吉訶德》終究是一部喜劇,還是一部悲劇。在《堂吉訶德》最初問世的時候,閱讀者一直都將其看做一部喜劇來看,經常會在街頭巷尾看見因為看《堂吉訶德》鬨堂大笑的人。然而到了十八十九世紀的時候,在浪漫主義的影響下,堂吉訶德逐漸變成了一個悲劇性人物,他的悲劇同時也是時代的悲劇。一部偉大的文學,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其多變性,一千個讀者,便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堂·吉訶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