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把自己的陵墓建于秦宫废墟之旁?背后原因令人心酸…

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辖区内,坐落着一座伟大帝王的陵墓——长陵,汉高祖刘邦就长眠于此。他的功绩光耀千秋,灭暴秦,破强楚,最终实现了天下一统。大汉帝国也在中国历史的朝代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奠定了中国政治版图的基础,第一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存在与强大。

然而,汉朝刚刚建立,刘邦就遇到了两个最棘手的难题——宫殿和帝陵的营造。丞相萧何在立国初就建议修建奢华的宫殿和宏大的帝陵,但对于这两件事,刘邦却有犹豫,甚至刚开始还持反对态度。

刘邦为何把自己的陵墓建于秦宫废墟之旁?背后原因令人心酸…

刘邦为什么会反对修建奢华的宫殿和帝陵呢?

秦末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大汉初立之时国家疲敝,国力远比不上之前的秦朝,当时有个最真实的写照,皇帝竟然找不出同样颜色的四匹马拉车,大臣们都只能坐牛车,营建宫殿和帝陵耗费甚巨,国力恐难支撑,刘邦曾为此指责萧何。而萧何却平静的回答:“天子富有四海,唯有宏伟的建筑才能彰显大国威严,只有宏大的帝陵才能震慑不臣之心”。

刘邦内心中真的不愿营造高规格营建宫殿和帝陵吗?其实不然,据史料记载,刘邦是一个性情豪爽,喜欢享受的人,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其实还另有隐情。

这就要从刘邦的创业经历说起,当年秦始皇遣70万民众修建陵墓,刘邦年轻时作为秦国泗水亭长奉命押送劳工至骊山,但押送途中骊山徒纷纷逃亡,导致不能按期完成任务,按照当时秦国严峻的法律,即使到了骊山,刘邦也是凶多吉少,于是他干脆遣散了骊山徒,自己则落草为寇。作为当时反秦的当事人,刘邦担心营造如此浩大的工程会重蹈秦朝覆辙,导致天下动荡。

刘邦为何把自己的陵墓建于秦宫废墟之旁?背后原因令人心酸…


如何能完成浩大工程而不激起民变呢?

萧何的建议不是没有道理,一个伟大的帝国也确实需要这两样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那么如果能在费用节省和人力调集上有效运作才能不激起民变呢?

首先长安城宫殿和陵墓的选址。经过仔细考虑,刘邦最终选定了在秦朝故都咸阳宫旁修建帝陵,首先看中的是地理位置,那里位于咸阳原高地,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也高,陵墓最怕的就是受潮,如果地势偏低,陵墓内会受潮损坏。其次是风水俱佳,咸阳原高地位于骊山之南,渭水之北,是一块风水宝地,当年秦朝考虑在那里建都也是看中其风水,同时,整个咸阳原高地东西横跨几百公里,可以为后代子孙营造帝陵提供广阔的场地。事实也证明,刘邦的选址是明智的,在西汉后来的11位帝王中有9位都选择将陵墓建于咸阳原高地。

这样的选址还有经济上的好处,将陵墓建于秦咸阳宫旁,便于取材。当年项羽攻破咸阳,怀着对秦朝极大的怨恨,一把大火把咸阳宫烧了。但当时咸阳宫规模浩大,虽然已经是一片废墟,但经过仔细寻找,发现里面依然有很多材料可以再利用,这样就能节省一部分材料费用。还有就是咸阳宫与长安城仅隔一条渭水,这些材料不仅可以提供给帝陵的修建,也可以通过渭河桥往南运进长安城,支持宫殿的营造,大大节省了运费。这样,费用问题得到一部分解决。

还有就是人力调集的问题,在建设帝陵时,刘邦还在长陵北部建设了“长陵邑”,“陵邑制度”始创于秦朝,作为一个县级行政单位。朝廷给予优惠政策,将一些东部民众迁徙到长陵居住,一方面扩充了关中地区的人口,同时也为两项工程的建设就近提供了劳动力,而不至于要长途从全国征召民夫。

刘邦为何把自己的陵墓建于秦宫废墟之旁?背后原因令人心酸…


建成的宫殿和帝陵真的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吗?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宫殿和帝陵都成功修建完成了,宫殿名为“未央宫”,帝陵名为“长陵”。

未央宫也成为汉宫代名词,是中国历史上辉煌宫殿的代表之一,未央一词出自诗经:“夜如何其,夜未央”,未央,是没有尽头的意思,也包含没有灾难,平安长生的含义,未央宫位于长安城宫城最中央,仅前殿台基就横跨南北400米,东西200米,宫城总占地5平方公里,是紫荆城的6倍有余。主要建筑40余座,规模浩大,奢华至极。宏伟的宫殿不仅为汉代的后世子孙创造了良好的居住和办公环境,也彰显了大国气度。

刘邦为何把自己的陵墓建于秦宫废墟之旁?背后原因令人心酸…


长陵陵园在规划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长安城的布局,长陵之所以取名“长”,是因为陵园坐落的地名是“长平”,同时“长”又包含“尊长”的意思,刘邦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尊长”一词实至名归,陵园内包含有高祖陵和吕后陵,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两座大墓之间相隔280米,高祖陵墓东西长153米、南北长135米,高31.94米,覆斗形夯筑封土,气势巍峨,远望形似大山。

陵园东部还建有众多陪葬墓,汉朝功臣包括萧何、周勃、周亚夫在内等人死后均长眠于此,陵园同时还建有众多寝殿和偏殿,供前来祭拜的人员进行休息和举行仪式所用,四周建有城墙,如此宏大的陵墓足以震慑四海。

刘邦为何把自己的陵墓建于秦宫废墟之旁?背后原因令人心酸…


然而修建陵园的政治意义不仅于此,在陵园北部还建有长陵邑,南北长2200米,东西长1245米,是规格较高的县级行政编制,这主要是政治稳定和军事防御上的考虑,在迁往陵邑居住的人口中,朝廷指定了东部豪强和秦末旧贵族迁入,这些散落各地的旧贵族与豪强始终令刘邦不安,而离开了故土的旧贵族和豪强在军事上已不能对汉朝造成威胁,进一步巩固了王朝的中央政权。

刘邦为何把自己的陵墓建于秦宫废墟之旁?背后原因令人心酸…


刘邦为何把自己的陵墓建于秦宫废墟之旁?背后原因令人心酸…


在军事上,是防范匈奴的考虑,在汉朝初立之时,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有一次正面交锋,结果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由吕雉重金买通匈奴大臣并实行和亲策略,才能安然脱险,亲历此战的刘邦意识到大汉尚不能与匈奴为战,只能以防御为主,通过修建长陵邑,可以作为长安城的前沿哨卡,在军事上起到一定防御作用。至此,刘邦终于能无后顾之忧的享受辉煌宫殿和宏大的陵墓了。

汉高祖的建陵历史就分享至此,如果你也对历史感兴趣,可以关注本号,后期会定期更新一些历史人物和故事,如果有了解的历史人物或故事,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