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窪文化玉器的特徵 知道這些點 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

興隆窪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寶國吐鄉興隆窪村東南1.3千米丘陵西緣,是新石器時代早期(前10000—前7000)先民聚落遺址,佔地面積達6萬平方米

興隆窪遺址聚落內的房址成排分佈,外圍環繞橢園型壕溝,是較完整的原始村落。興隆窪遺址出土有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為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聚落形態

中國古代玉文化是祖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興隆窪文化玉器的發現表明,使中國古代用玉的歷史可追溯至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中期,中華民族是世界上用玉最久遠的民族,玉器可以當之無愧地譽為中華文明的第一塊奠基石。


興隆窪文化玉器的特徵  知道這些點  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


興隆窪文化玉器的特徵  知道這些點  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

興隆窪遺址出土琢制石磨盤、石磨棒、石鏟和石琢

隨著中國考古學框架體系的建立和考古發掘出土玉器數量的日益增多,對中國玉文化起源的探索成為中外學者關注的熱點課題。鑑於興隆窪文化玉器是迄今所知中國年代最早的玉器,對該文化玉器類型、雕琢工藝、用玉製度及相關背景資料的深入瞭解,無疑是探索中國玉文化起源的重要基點。


興隆窪文化玉器的特徵  知道這些點  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

興隆窪文化因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遺址的發掘而得名,20世紀經過較大規模發掘的同類文化性質的遺址還有內蒙古林西縣白音長汗、克什克騰旗南臺子、遼寧阜新縣查海遺址等,正式發掘出土玉器的總數已達100餘件。


興隆窪文化玉器的特徵  知道這些點  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

興隆窪遺址173號房址一側琢制

經放射性碳素測定,興隆窪文化的年代為距今8200—7400年,由此認定興隆窪文化玉器是迄今所知中國年代最早的玉器,開創中國史前用玉之先河。


興隆窪文化玉器的特徵  知道這些點  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

興隆窪文化玉器皆為陽起石一透閃石軟玉類,色澤多呈淡綠、黃綠、深綠、乳白或淺白色,器體偏小。主要器類有玦、匕形器、彎條形器、管、斧、錛、鑿等。玉玦的出土數量最多,是興隆窪文化最典型的玉器之一,常成對出在墓主人的耳部周圍,應是墓主人生前佩戴的耳飾。一類呈圓環狀,另一類呈矮柱狀,體側均有一道窄缺口。


興隆窪文化玉器的特徵  知道這些點  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

興隆溝遺址錛側面對向切割至一半再打斷

匕形器的出土數量僅次於玉玦,亦為興隆窪文化玉器中的典型器類之一。器體均呈長條狀,一面略內凹,另一面外弧,靠近一端中部鑽一小孔,多出自墓主人的頸部、胸部或腹部,應是墓主人佩戴的項飾或衣服上的綴飾。彎條形器和玉管數量較少,均為佩戴在墓主人頸部的裝飾品。

斧、錛、鑿等工具類玉器特徵鮮明,其形制與石質同類器相仿,可形體明顯偏小,多數磨製精良,沒有使用痕跡,其具體功能尚待深入探討,但不排除作為祭祀用“神器”的可能性。


興隆窪文化玉器的特徵  知道這些點  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

興隆窪文化玉器主要出自居室墓葬內,探討當時的用玉製度應以充分揭示居室墓葬的內涵為基礎。興隆窪遺址和查海遺址均發現有居室墓葬,可見此種葬俗並非偶然現象,已構成興隆窪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


興隆窪文化玉器的特徵  知道這些點  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

切割面的研磨。三件錛的側面由片切割後,切割面在經不同程度的研磨。依圖所示由左而右,切割面的研磨愈來愈

諸多興隆窪文化遺址出土玉器的現象表明,玉器的雕琢和使用並非單一遺址的特殊或偶然現象,已構成興隆窪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代表了中國史前雕琢和使用玉器的初始階段。在歐亞大陸諸多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中,往往能夠見到斧、錛、鑿等玉質的生產工具,且大多留有明顯的使用痕跡。儘管從質料鑑定看應屬於玉器,但並不意味著玉文化的產生,因為這些玉質工具屬於實用器,與同類石質工具的使用功能並無顯著差異,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居民尚未真正掌握辨識、加工玉材的技術,玉器的人文特徵也無從體現,因而不能作為玉文化起源的證據。

興隆窪文化玉器的特徵  知道這些點  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


興隆窪文化玉器的特徵  知道這些點  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


興隆窪文化玉器的特徵  知道這些點  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

從聚落形態和出土遺物的比較看,小河西文化是興隆窪文化的直接源頭,其年代應在距今8500年以遠。由於小河西文化遺址的發現數量較少,發掘規模偏小,對於小河西文化整體內涵的認識尚不充分,目前尚未發現玉器,但可成為探索玉文化起源的重要線索。

玉文化是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之一,興隆窪文化玉器發現後,人們可能疑惑為什麼8000年前的玉器出自西遼河流域而非中原地區,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西遼河流域有較豐富的玉礦資源,這是玉文化起源的前提和基礎;二是西遼河流域的遠古居民擁有發達的細石器加工傳統,致使他們能夠率先將玉材從石材中分辨出來,同時擁有加工玉器的技術保障;三是特定的審美理念是玉文化起源的重要條件,興隆窪文化玉玦是世界範圍內最古老的玉耳飾,是當時人刻意追求人體外在裝飾美的重要實證。


興隆窪文化玉器的特徵  知道這些點  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

新石器時代興隆窪文化蟬形佩

興隆窪文化之後,紅山文化的玉雕業迅猛發展,大型玉龍、勾雲形器和箍形器等新器類的出現,標誌著中國東北地區玉文化的發展進入鼎盛階段,西遼河流域由此成為中國史前時期雕琢和使用玉器的核心地區之一,在中國文明起源進程中發揮出十分突出的作用,對夏商周三代文明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海浪說古玉”本著傳播、傳承古玉文化的宗旨,以提高古玉愛好者的鑑賞鑑定能力,促進玉文化的健康發展為目的,部分內容摘自互聯網與各文獻,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