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博物館館藏部分「玉器、琥珀」


遼寧省博物館館藏部分「玉器、琥珀」

遼代玉鵝


遼代玉鵝 高9.3、寬3.8釐米 遼寧義縣清河門遼墓出土

青玉質,表面大部分呈黑色,似經過火燒所致。器體呈長橢圓形,自然放置時容器呈橫臥狀,器口在旁側。圓雕同向交頸並臥的雙鵝,其內腔為長管形,應是盛針之用。在器口的兩側各有一孔,與內腔相通。


遼寧省博物館館藏部分「玉器、琥珀」

覆葉琥珀飾


遼寧省博物館館藏部分「玉器、琥珀」

遼代琥珀荷葉

這兩塊遼代琥珀飾件均1956年出土於遼寧省新民巴圖營子村。荷葉式琥珀飾,長8.3、寬6.8、厚0.8釐米。暗紅色,透明,光澤很強,整體作荷葉狀,側面貫穿一孔。複葉琥珀飾,長9.5、寬7.1、厚2.9釐米。闊葉狀,一面凸起,上雕一葉形花紋,下覆重葉,兩端有穿孔,背面雕陽刻“心”形紋。

琥珀是地質歷史上的樹脂經過石化作用的產物,被稱為“樹脂化石”。具有非常美麗的典型的樹脂光澤,有的是珍珠光澤,透明或半透明。質優者常用作玉雕材料,最上品稱血珀,作赤紅色。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琥珀最貴者瑿(音依,此值黃金五倍價),紅而微帶黑。然晝見則黑,燈光下則紅甚也”。這兩件琥珀飾均以血珀雕成,質工俱佳,十分珍貴。


遼寧省博物館館藏部分「玉器、琥珀」

遼代蓮瓣紋白玉盞


遼寧省博物館館藏部分「玉器、琥珀」

遼代龍紋白玉盞

左高3.4、口徑6.2釐米 右高3.5、口徑6.1釐米 遼寧阜新塔營子出土

均為白玉,細膩晶瑩。一件為圓體敞口,下腹內斂,直圈足,外壁陰刻雲龍紋,龍張口露齒,身體扭轉翻騰,追吞一花球狀物,雕刻細膩傳神;另一件為圓體,口沿外侈,腹較深,小圈足底邊外卷,外壁上部陰刻縱向的水波紋,下部浮雕兩層交錯排列的蓮瓣紋。


遼寧省博物館館藏部分「玉器、琥珀」

遼代金鍊竹節式白玉瓶


遼寧省博物館館藏部分「玉器、琥珀」

遼代金鍊竹節式白玉瓶

遼寧阜新紅帽子鄉遼塔地宮出土

通高17、盒寬4.4釐米

白玉質,雕成六節竹節形,最上一節為盒蓋,下面五節為圓筒形盒。在盒身的下、下兩節及盒蓋兩側雕突出的耳,耳中為上下貫通小孔,其中穿金鍊。金鍊以雙股金絲環環相套而成,下端穿綴茄形金蒂藍色琉璃珠。此器出土時位於金塔之內,盒內貯存舍利子。


遼寧省博物館館藏部分「玉器、琥珀」

遼代飛天


遼寧喀左縣白塔鄉遼墓出土 每件長4.6、寬3.5、厚0.7釐米

兩件飛天形制相同,左右方向相對。玉質青白色,局部有白化現象。飛天作側身俯臥態,昂首挺胸,面部較長,似男相,額際佩步搖,頭髮上挽,腦後伸出一略呈“S”形的細長角狀物,應為插耳之用。雙手端於胸前,一條長絲帶從肩部飄繞至足部,身下有幾朵流雲託浮。


遼寧省博物館館藏部分「玉器、琥珀」

遼代琥珀盒

這件遼代琥珀盒,1967年出土於遼寧省阜新紅帽子鄉塔營子遼塔地宮。高9.8、寬5.6釐米。盒為一蓋一底,有子母口可以扣合,蓋底同式,並同樣陰刻歐體楷書“疊勝”二字。中國古代以菱形類的幾何圖案花飾為“勝”,寓意吉祥,婦女首飾也常用。其正方形者則稱“方勝”。“疊勝”狀如雙勝相疊,猶如雙喜字。古時於春日或其他節日,剪制勝形圖案作為裝飾。此盒邊緣有綰彩狀紋飾,應是節日懸掛或佩帶之用。盒內盛裝一些具有節日特徵的物品,如端午節用的雄黃、艾葉等。這種圖案後來又發展到使用於建築物,見於窗格,脊飾等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