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的後裔認為,把香港租借給英國是有功,不是賣國行為,你怎麼看?

嶺南人士葉生


李鴻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文人多稱他為李中堂,早年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政界,後來他權傾朝野,在朝廷之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李鴻章的功與過一直是討論的熱點。一些人說他出賣中國領土,所以認為他是賣國賊。但是一些人認為他們只是看見了李鴻章在會議上的簽字,卻沒看到他已經一把老骨頭了,還深入危險之地,全力以赴的去爭取國家領土完整。

他就像一個工匠,盡心盡力地對清政府這座風雨屋進行縫補。 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整個世界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機器革命的驅動下,很多國家都學習先進技術發奮圖強。日本派遣使臣到英美學習,不僅是表面的器物,他們還去研究西方的制度。

正是因此,清政府與鄰居的差距越來越大。當王公貴族還在揚言天朝地大物博之時,日本早已開創新天地,一流的軍隊讓八旗兵望其項背。

西方國家對中國豐饒的資產虎視眈眈,他們侵擾霸佔中國領土。很多有遠見的知識分子紛紛著書立說,想要警醒世人,不能再沉淪於鴉片。

一些朝廷官員為應對這種情況,分成了兩大派系,一種是洋務派,這便是李鴻章和其他一些洋務官員所開創的,他們認為中國應該學習西方,應該引進先進的一些技術,用來抵抗外敵入侵,保衛一方平安。



另一種便是頑固派,一些墨守成規的官員還是堅持天朝上國觀點。 在李鴻章和其他洋務官員的努力下,中國出現了很多的第一,第一條鐵路,第一艘軍艦……李鴻章還創辦了三所軍工企業。

他在搞好陸防的同時,意識到海防的重要性,在他的支持下,北洋水師建立起來。 在甲午戰爭中,這支他一手操辦的軍隊全軍覆沒,很多人把這件事歸罪於李鴻章的治軍不力。

李鴻章在戰爭中,他深知北洋水師的實力不如訓練有素的日軍,於是下令水軍無論如何不能出戰。結果被“愛國憤青”大噴,李鴻章被迫應戰,全軍覆沒,中國慘敗,令西方國家震驚。在與日本談判過程中,李鴻章被人刺殺,不幸中彈,卻換得減少賠款。


清政府和西方國家都不希望高齡的李鴻章去世,因為沒有了他,就不會有第二個李鴻章來談判,揹負著太多罵名。面對慘痛的現實,李鴻章老淚縱橫,在西方和日本人眼裡享有極高評價,被譽為東方俾斯麥。

李鴻章是一個很有骨氣的人,骨子裡充滿著中國人的氣魄。曾到德國俾斯麥家做客,西方人嘲笑他不會用西餐,在一次國宴上面,李鴻章特意吩咐做一碗鵝湯,西方人見其沒有冒熱氣,以為涼了,於是趕緊喝了,卻不知這湯最上面的油隔絕了空氣,燙到了西方人的舌頭,也大快了李鴻章的心。


面對一次次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也只能無可奈何,並且盡力去減少條約的不平等,清政府的頹勢無法挽回。若是不籤,中國可能早就亡國了。 李鴻章的後人認為將香港租給英國人是一件功勞,一些人覺得這是賣國行為。可這是租借,不是給。

香港在英國人的利用下,非常的發達,世界上重要的金融城市。香港的經濟輻射帶動了深圳,這個改革開放的龍頭城市,深圳的強大給了鄧小平很大的啟發,進一步推動整個中國的改革富強。要是香港不租借,想必現在還是個小漁村,深圳也不一定會一夜成為城市。

李鴻章死後,清朝給他賜號“文忠”,這個忠字不難看出對他一生為國的肯定。他無愧於自己是華夏子孫,他扶大廈之將傾。致敬,偉人!


小小嬴政


打個比方,一個老頭子好吃懶做還抽大煙,家裡窮的不行了,但是家裡有個眉清目秀的閨女。

村裡有個惡霸惦記上了她,把老頭拉來打了一頓,逼他給閨女寫了賣身契,好好一個姑娘從此就成了惡霸的小妾。

後來時過境遷,姑娘給惡霸生了兒子,也就是現在的小少爺,白白胖胖的。這時候老頭已經死了,老頭的兒子看到自己外甥挺闊綽,逢人便說:“俺爹當年把俺妹賣給惡霸算是賣對了”。。。。。

。。。。。。。做人就是可以這麼不要臉。

賣兒賣女,之後恬不知恥的說自己是為了讓他們過上幸福生活,這就是無恥者的邏輯。

你肯把兒子送給富人,他讓他天天管人家叫爹麼? 當年英國到處巧取豪奪,不是惡霸是什麼?

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時代,對那些有錢便是爹,有奶就是孃的人,我還有何話可說?

這本就不是個問題的問題,能引起爭論也是我意料之外。反對者無非是拿現在的香港生活水平與大陸相比,得出一個賣國無罪割地有功的結論。。。。也有人批評我水平太低,沒有遠見。在此我就花點時間深入分析一下他們的心理。

首先這反應出了很多人對自身民族的自卑,認為只有外人統治中國人才會過得更好,他們認為香港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我不得不說他們的歷史關實在是太狹隘了。

香港的例子其實是很特殊的,就香港而言他如果不割讓的確不會有今天的繁榮。但這完全取決於香港只是個芝麻大的地方,一旦放大,看看鄰國印度就知道了,英國人為了維持在印度的殖民統治故意維持了種姓制度,百姓窮苦,政府貪汙。為了維持印度對自身的依賴還搞出了印巴分置,打了大小三次印巴戰爭到現在也沒消停。說英國統治會更好的,只看到了香港,沒看到印度,建議到印度去走兩步。

而且這麼多介香港政府港督永遠是英國人,其他政府首腦也是一樣,華人永遠都是二等公民。即便現在,香港還居住40萬英國外籍公民,但這些人既沒有選舉權,也沒有英國的居留權,英國真把他們當自己人麼?著這個你們又有沒有想過呢?

世界上無論哪個強國都努力向公民傳遞這樣一個意識,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是偉大的,我們不比任何人差。美國人為了把自己和英國人區別開連英語都搞了一套美式的。我們的前輩正是抱著這樣信念才讓如今的中國屹立於世界。可嘆有些人跪的太久了,還真的就站不起來了。

而且世間沒有常開不敗的花朵,世界在變,連香港的前主子大英帝國都沒落了,香港人再不努力,整日怨天尤人,老本是吃不久的。

至於笑話我是工人,窮人的,“肉食者鄙不足遠謀。”這句話請翻譯下。

注:1.(首先更正我前文的一個重要錯誤,就是租借香港的南京條約不是李鴻章籤的。割讓香港發生於道光年間由欽差大臣耆英簽訂,而李鴻章是慈禧時代的重臣,差了幾十年。也就是說這個問題本身是個偽命題,我也是看了問題之後一時義憤填膺,沒能仔細甄別,這口鍋還行不是李鴻章的。但李一生賣國無數,也不差這一條了。)

2.(李鴻章一生簽訂了30多個賣國條約,1876中英《煙臺條約》,1884中法《會議簡明條約》,1885中日《天津條約》。。。。。這一系列條約列強都是利益均沾的。)

雖然問題是個偽命題,但我覺得還是有討論的必要,因為看看評論就知道,為了榮華富貴,可以豁出去的人真的不少。。。







漁陽戍


李鴻章晚清重臣,但決不能說是功臣。從簽訂《中日修好條規》《中英煙臺條約》到《馬關條約》《辛丑條約》,李鴻章一生簽訂了十餘個賣國條約,這是誰也無法抹殺的事實。就如他同時代的左宗棠所說: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

有人說,李鴻章是背鍋俠,替大清替慈禧太后背黑鍋。那我要問,是誰讓他背的?他自己主動去背的。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在無道的亂世,李鴻章可以選擇退隱,迴歸田園,獨善其身,而不是汲汲於功名富貴,去賣國求榮。

有人說,李鴻章把香港租給英國有功,看看香港發展得多好!中國古人有個傳統:為尊者諱,為親者諱。李氏後人不直接表明對親人的態度,避開親人的過失與罪孽,甚至為李氏正名,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把割地求和、分裂祖國的賣國行為說成有功於後人,簡直荒謬至極!

還有人說,李鴻章開展洋務運動,創辦工廠,創建北洋水師,使近代中國工業化。是的,在中國邁向工業化的進程中,洋務運動稍微起了點作用,可中國仍沒擺脫貧窮落後的命運。北洋水師在與日本人的黃海大戰中,全軍覆沒。


李鴻章靠鎮壓太平天國起家,身上沾滿了起義軍的鮮血,後來又為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賣命,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喪權辱國,落個賣國賊的名聲,完全是他咎由自取。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歷史就是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它顯示給世人的是公正無私。黑的不能說成白的,錯的不能說成對的,奸臣不能說成忠臣,否則就是顛倒黑白,是非不明,忠奸不分。

往前追溯一下,乾隆時期,秦檜的後世子孫祭拜祖先時,其中有人寫下兩句詩: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面對害死岳飛的先祖秦檜,秦氏後人感到慚愧,感到羞恥……這才是正確面對歷史的態度,而不是妄圖翻案,洗白……


融融118


從長遠來看,從歷史的來俯瞰,可以這麼說當年出租香港是大功一件。首先它是租不是割讓。其次,如果沒有這次租,香港現在就是若干沿海荒島中的一個,不可能誕生這麼一箇中國的現代化的城市。第三、如果沒有香港,就沒有今天的深圳。第四、如果沒有香港,就不大可能有改革開放。最早提出改革開放的人,就是從香港得到的啟發。第五、沒有香港,就沒有中國經濟的今天。改革開放之處,中國已經與市場經濟絕緣幾十年,如何搞,誰心裡都沒數。是香港商人大量回來投資,不僅帶動了內地經濟的發展,也教會了內地人如何做生意,他們從國際市場拿回的訂單,溝通了大陸市場跟世界市場的聯繫,為大陸經濟的起飛奠定了條件。俄羅斯經濟的不成功,跟缺少香港這樣一個地方有關。


漂流木2


三問李鴻章後裔:

◆ 租借香港有功?為什麼後人只記住了鄧小平,而不是李鴻章?

◆ 租借香港有功?為什麼香港沒有一處李鴻章雕像?

◆ 租借香港有功?為什麼一直選擇沉默,如今卻發聲?

作為清廷的中堂大人,我相信李鴻章是有血氣的中國人,我也相信當時的他沒得選擇,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作為清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員,完全可以拒絕簽署告老還鄉。交給慈禧那個“遭老婆子”,讓她揹負百年罵名。租借香港的確是喪權辱國,從你提筆的那一刻起,你的名字註定會被後人唾罵,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何為主權國家?首先是領土完整,而租借香港是清廷的不作為

我想不用我向李鴻章後裔普及什麼叫“主權國家”了吧?我們常說的領土完整是指一個國家的:領土、領空和領海權在這個國家的手中,而不是別的國家說要就要說管就管。在此之前中國的領土達到一千多萬平方公里,而到最後被慈禧的清廷割讓的七零八落。八國聯軍侵略北京如同逛街,火焚圓明園如同孩子玩火一般,而清廷皇家只顧自己逃命,再強盛的國家遇到這樣的統治者,何談家不破國不滅?

從簽訂“不平等條約”那一刻起,註定成為民族家國的罪人

不可否認,李鴻章是有他的功勳的,但是自古以來功不抵過。從他提筆簽訂“不平等條約”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被釘在了民族的恥辱柱上,註定成為國家的罪人受到後人的唾罵。亂世自古以來就以成敗論英雄,管你曾經立下何等豐功偉績。在喪權辱國的罪責之下,任何解釋和行為都是蒼白無力的,唯有選擇沉默。

別看香港現今發展成為國際大都市,如果沒被租借不一定比現在差

有人說,香港租借出去還是有所收穫的,曾經的小漁村搖身一變成為“國家化大都市”和“深水良港”!棟哥以為如果香港沒有租借出去,若還一直是清廷掌權,那麼香港有可能還是殘破的小漁村一個。但畢竟新中國成立了,面對治國咱們共產黨人的眼光不一定不如英國人,香港的發展和治理不一定不現在差,說不定比現在還好。

所幸通過小平同志的斡旋,香港順利迴歸祖國懷抱

關於香港的迴歸,最終還是要感謝鄧小平通知的堅持,與英國當局的斡旋,才得以使香港於“租期”滿了以後重回祖國“懷抱”。回收香港迴歸的這20多年來,祖國與香港心手相連,“一國兩制”的發展方針使得香港,始終以健康的姿態發展進步。功過自在人心,到底誰遺臭萬年,誰名垂青史,自有後人評說,功過自在人心嘛!


棟哥曰


打個比方,也不知道恰不恰當。一位農婦因為生育了太多兒子供養不起,就把其中一個兒子送到一家別人家。多年之後,在農婦身邊的孩子日子依然比較清貧,而送出的孩子卻過得很出息,很富有。農婦知道這個消息後就去找到這個兒子說,你要好好報答我,我送你走是有功勞的,要不然你還會和你的兄弟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地裡幹活,不會像現在這麼好!對這樣的人,我只想說: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關於香港的租借,是清政府的行為,不是李鴻章能決定的,他只是作為代表去簽字。但是你李鴻章的後人居然以香港發展得好這樣一個理由認為李鴻章有功,真是給祖宗丟臉啊!我想李公在簽字的時候也是會感到屈辱的吧,要是李公知道你們這一群邀功的後人,怕是棺材板都按不住了吧!


平步青雲285283246


很多人有一個錯覺,因為香港曾被割讓給英國,於是香港是在英國人的治理下才變得繁榮,是英國人給香港帶來了文明,對不起!這是個天大的誤會!仔細回想一下,香港是什麼時候被割讓的?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與英國政府簽訂《南京條約》被割讓出去的,這是哪一年?1840年,香港成為人們印象中的“東方之珠”是什麼時候?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這時候距離1840年已經過去至少130年了,也就是說英國人治理香港130年,香港都默默無聞,怎麼突然成為“亞洲四小龍”了?我直接揭曉答案吧,是中國人自己幹出來的!是國共內戰,大陸地區尤其是北京上海的大小財閥們為了躲避戰亂,攜家帶口南下到港,帶去了大量的資金和人才,中國大陸此時與西方敵對,市場全部封閉,只有香港澳門作為對外的窗口,香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正如那句話說的:“站在風口,就連豬也能飛起來。”至於英國人在香港做了什麼可圈可點的事情,想來想去,也就一個“廉政公署”能拿得出手吧


凌奧1


香港是分三次被英國強佔的,前兩次是割讓,即在1842年和1860年分別割讓了香港島和南九龍半島;第三次是租借,即將新界租給了英國,時長是99年。

不過,在英國對香港的三次野心中,前兩次與李鴻章沒有任何關係。清朝割讓香港島給英國,是清朝皇族耆英和伊里布去談的。清朝割讓南九龍半島,是清朝皇族恭親王奕訢去談的。而清朝在1898年將新界租借給英國,才是李鴻章談的。

李鴻章一生,代替清朝與列強簽訂了眾多的不平等條約,深受列強歡迎,也被慈禧太后譽為肱骨之臣。李鴻章簽訂的這些條約,其實是清朝國力孱弱、而皇室不思進取的結果。

在晚清的歷史上,李鴻章可以說就是一個賣國賊,因為他簽訂了太多的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租地的,什麼都有。但是另一方面,李鴻章也是清朝能夠拿得出手的少量的外交人物之一。

除了李鴻章以外,清朝還有一些外交大臣,但是大多數都比李鴻章更弱,比如滿臣崇厚等人,他們與列強的談判,讓清朝損失的利益往往或更多,就連清朝自身都覺得無法接受;還有一些外交大臣,比如曾紀澤等,對列強就非常強硬,但是往往又讓列強無法接受。所以,懂得進退的李鴻章往往就成為了清朝和列強都能夠接受的人物。這也是晚清的大量談判,多數都是李鴻章出馬的原因。

當然,說李鴻章租讓新界給英國是有功的行為,這也是完全站不住腳的。李鴻章租讓新界給英國,雖然是無奈之舉,但絕不可能被認定為有功。寸土河山,無論是誰丟的,都會遺臭萬年。


蘇綻


李鴻章的後裔如果真的是這麼說的話,那真不愧為是李的血脈,無恥至極。照爾等如是說,把李鴻章割讓出去的中國領土永遠不要收歸回祖國懷抱,甚至再多割讓幾處,或者是把整個中國領土拱手讓給外國,變成永久性殖民地,國人永遠被奴役、被剝削,李鴻章的“功勞"不是更“偉大”嗎?可以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壽了嗎?

我對此等敗類再三再四的評論過,他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像這樣:惡偽善以自為解,邪假正以自為辯。混淆視聽,顛倒黑白,不知廉恥的所謂“人”,難道今天還少嗎?何止是李鴻章一家一姓?
























飛龍在天231272723


這和日本人強姦了某女性,生下了私生子,此子後來通過奮鬥發達起來一樣。他是否會說,感謝日本人強姦我母,讓我得到了曰本人基因,成就一番事業之類的話?

香港是滿清割讓給英國的,李鴻章是滿清政府的代表人物(許多人就誤認為香港是李鴻章割讓的)。的確,香港後來成為東亞一顆經濟明珠,是否就說是英國人的功勞?當初割讓是正確的?城市管理是一回事,而割讓涉及到國家主權問題,況且那是戰敗求和的犧牲品?

再說了,香港之所以發達,是拜新中國成立後,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經濟封鎖之福發展起來的。當時,香港是新中國唯一與西方國家進行經濟貿易活動的口岸。大量的中西方貿易物資都從這裡轉口進出,頻繁的交易使這個城市迅速崛起,從而帶動了城市經濟發展。而給香港帶來這個機會的是中國大陸,而不是英國人。

事實上,在新中國成立前,香港默默無聞,大陸開放後,香港也被後來的深圳,上海急趕猛追,優勢不在。

這個題主無非是說香港被英國治理興旺發達,也有李家一份功勞,為李鴻章洗白。這是徒勞的。懂得歷史的人誰也不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