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芳官等人拜乾孃,丫鬟拜乾孃是一種什麼樣的習俗?有什麼用?

用戶3222852378262


在回答《紅樓夢》中低層丫鬟拜乾孃這個問題:

一、首先就是要了解中國農村習俗,有些地方出於迷信認為孩子出生八字不好(迷信中的命硬),多拜乾爹乾孃為了讓孩子好養活;

二、有些地方農村家庭人口過於單薄通過認乾親,達到壯大家族影響的目的。也有的就是一般同村之間父母關係好,雙方互認乾孃,逢年過節相互走動,有事相互幫忙,遇事兒有所照應。

三、有些農村地區更多的則是認為通過認乾孃的作用,寄希望於自己的孩子健康的成長,無病無災的長大成人。

針對《紅樓夢》中芳官等人拜乾孃的情況,本人則認為這些人因年齡小,勢單力孤,在府裡要想立住腳,單靠自己的立量是很困難的,非常有必要找賈府裡資歷深、心底好,人為正派的老嬤嬤為乾孃,從而起到遮風擋雨的目的。其次立足賈府來看那些有乾女兒的乾孃們,也不盡是為了為幹閨女提供庇護,也有因乾女兒機靈能幹,從底層晉升為賈府主要家庭成員的貼身丫鬟,乾孃們也能借上光,顯得更有地位。


往視回顧重溫經典


《紅樓夢》中,芳官等小戲子拜乾孃,與普通的丫鬟們拜乾孃並不是一回事。

芳官她們認的乾孃,為的是有人能夠伺候好她們,好讓她們專心學戲。

芳官她們這幾個小戲子,是賈府從姑蘇買回來學戲的,古時候的豪門貴族家裡,一般都是會養著一個小戲班子的,賈府以前就曾經養過一個自己家的戲班子。而這次買芳官她們進賈府來學戲,是賈府為了迎接元妃的省親而買來的。

在芳官她們剛一到賈府的時候,這幾個女孩子就分別都認了乾孃,目的就是好讓她們的乾孃來負責給她們漿洗衣服,做她們的後勤工作。畢竟她們都還是小孩子,而且還要忙著學戲。

後來,宮裡的老太妃薨了,所有的王公貴族之家,必須要遣返戲子,不許再在家裡唱戲了。王夫人把願意回家的小戲子都發放了遣散費用,讓她們的乾孃先把人領走,再等著她們的親生父母從姑蘇趕來,那些不願意走的小戲子們,就被留在了賈府,學著做丫鬟,而她們以前所認的乾孃,也就靠著這個機會,進入了府裡當差。

這裡面最典型的,就當屬芳官的乾孃了,芳官願意留下來,賈母就把她派給了寶玉,而她的乾孃也就跟著進了怡紅院裡當差。可是芳官這個乾孃,饒是她代領著芳官的月例銀子,對芳官還不那麼愛惜,要用自己女兒洗過頭的水再給芳官洗。更有趣的是,她還一點兒也不懂得府裡的規矩,居然還要接過芳官手裡的碗,去給寶玉吹湯,結果臊了自己一鼻子灰,讓地下的其他的婆子們看了一個好大的笑話。

賈府裡其他的丫鬟們認乾孃,主要是因為兩家和好,但她們的最終目的,是在賈府裡形成自己的關係網,好彼此關照。

傳達信息

賈府是一個大家族,裡面的主子們多,丫鬟僕人們更多,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僕人之間也是需要拉幫結派的。府裡的僕人丫鬟,大多都是家生奴才,自己的一大家子人都在府裡當差,彼此之間是有個照應的。

趙姨娘被夏婆子挑唆,大鬧了一場,事後探春調查情況的時候,艾官就說出了夏婆子挑唆趙姨娘的事情。這事兒被探春的丫鬟翠墨知道了,就告訴了和她平日裡關係不錯的小丫頭蟬姐兒,讓她提醒一下夏婆子,因為這夏婆子是蟬姐兒的姥姥。

由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信息的重要性來了,如果讓自己的孩子在府裡再認個乾孃,兩家人的關係就會變得更加親密了,這樣就可以盡大限度的獲得一些消息,以保護自己的利益。

利益共享

當探春對大觀園進行改革的時候,蘅蕪苑裡的鮮花香草就這一宗收益,就交給了寶玉的得力小廝茗煙的娘老葉媽。原因到並不是因為老葉媽懂這個,而是寶釵的丫鬟鶯兒的娘懂這個。鶯兒和茗煙這兩家彼此交好,鶯兒早就認了老葉媽做了乾孃了,這樣的話,這兩家人就都會藉此機會,增加了一項收入。

所以說,芳官她們拜乾孃,只是為了讓這群小孩子們找個人來做她們的後勤工作而已,而府裡的其他丫鬟拜乾孃,才是我們流傳到現在的拜乾孃的意思。


誰和蒲公英有約定


拜乾孃這個問題是農村習俗為了讓孩子好養,拜乾孃一般是同村之間父母關係好,雙方互認乾孃。

認乾孃的作用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的成長,不生病,沒有災禍。

拜的乾孃也是不常生病的那種,常話說的“命硬”!

父母之間不會考慮其它後果,不會管八字合不合得來。有的父母甚至不知道原因,只知道有拜乾孃的風俗就效仿拜乾孃。

拜的人一定是父母之間關係好,命硬,少生病的那種…

雙方會在一起吃個團聚飯,明確關係之後。雙方父母,女輩是乾孃,男輩是幹爺。一箭雙鵰,乾孃幹爺全有了,每一年都會互相拜年…

長大之後因為是父母之間的迷信,所以雙方並沒有走親,現在改革開放了,都不相信這些迷信了。

這個答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鄭好奮發


芳官拜乾孃圖

拜乾爹乾孃的這個習俗由來已久,早在南北朝的時候就普遍存在了。

乾爹乾媽,又叫義父義母,寄父寄母,從南北朝時期起,義父子/乾爹乾媽的現象開始出現。如北魏時,“隱士趙逸來至京師,汝南王拜為義父”。北齊時的權臣和士開,“富商大賈朝夕填門,朝士不知廉恥者多相附會,甚者為其假子”。

到了隋唐以後就更普遍了,如安祿山先是被幽州節度張守硅“養為子”,後來又成為楊貴妃的養兒。唐末五代,認“義父子”現象更是極為盛行,當時軍閥無不收養義子。後唐太祖李克用的假子義兒很多,甚至建立起了“義兒軍”。

歐陽修在寫《新五代史》時還專門立了《義兒傳》。神話故事西遊記裡,托塔天王李靖也有個乾女兒金鼻白毛老鼠精,在陷空山無底洞落草為妖。到了現代,只要稍微注意下,你就能發現身邊不少人已經有了乾爹乾媽,或已經認了乾兒子乾女兒。

拜乾爹乾媽在民間可是一件大事,不是兩人說下就行了的,因為這可是確定為一輩子的事,是兩個本來沒血緣關係的家庭通過這個關係成為了親屬關係,是需要經常來往的,互相幫扶的。甚至會些很鄭重的儀式,會需要一些對應的儀式禮物,比如福建會需要豬腳和細面做禮,具體儀式和所需要的物件各地差異很大。

拜乾爹乾媽的最常見原因:孩子身體不好。  

  因健康而讓孩子拜乾爹乾媽的是最普遍的原因,比較講究的地方會選個好日子,父母親要準備好酒菜邀請乾爹乾媽過來(有些地方的則在乾爹乾媽家操辦),還需要給乾爹乾媽禮物,當然,做乾爹乾媽的也會回個禮。通過這個儀式,兩家人就成為了關係非常好的親屬,乾兒子乾女兒很多大事是需要出面的,甚至買房結婚都需要出錢。民間認為,身體不好的孩子拜了乾爹乾媽能消除災星,就能健康成長。

  比較逗趣的是有些地方的乾爹乾媽是臨時性的。在鄭州,開封一些鄉下還有“碰乾爹乾媽”取小名的習俗,說嬰兒出生頭一天早上,孩子父親就要出門碰,碰到誰就要讓他(當成乾爹乾媽)給取個小名,因為對方毫無準備,所以小名也就多了很多狗剩,二狗子,貓兒,糞球之類的難聽的稱謂,習俗中也有說小名取得難聽的孩子更好帶,更不容易被閻王收走的說法。陳鵬解夢瞭解到這個習俗現在執行得少之又少了。也有些地方求小名的模式不會這麼隨機,孩子父母會安排好線路,讓當地比較有知識的有地位的人或比較熟悉的親人朋友事先在那候著,這樣取出來的名字就會好很多。


西象涼


“拜乾親”就是認義父、義母,是流行全國的一種保育習俗。在北方叫“認乾爹,乾媽”;在南方則稱為“認寄父、寄母”,俗稱“拜過房爺、過房娘”。

嬰兒時期拜認的乾親可能是永久性的,終身保有這種關係,也有可能是臨時性的,多則三五年,少則匆匆一晤,從此各不相干。“拜乾親”的對象有的是人,也有的是物。其目的一是怕孩子嬌貴,不好生養,或是以前生子夭折,怕自己命中無子,借“拜乾親”消災免禍,保住孩子;二是孩子命相不好,克父克母,借“拜乾親”來轉移命相,以求上下和睦,家道昌盛。為了讓孩子好養,“拜乾親”一般都喜歡認兒女較多或貧寒的人家做義父、義母,因為兒女多的人家,孩子就像成群的小動物一樣,容易長大;另外,貧寒的人家,小孩一般較多,又不嬌貴,反而容易養活、長大。當然,也有兩家為了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願認對方兒女作義子、義女的事情。至於那些富翁顯貴認坤伶、舞女做乾女兒,那是別有用心,已不在我們討論之列。 人們一般認為認乾爹,乾媽會對於爹、乾媽自己親生的子女不利,所以不是至親好友,人們一般是不敢求其作為自己孩子的乾爹、於媽的;而且拜乾親,雙方要互送禮物,並擺酒席,以後每年三節兩壽,乾兒子、乾女兒家都要給乾爹、乾媽送禮,做乾爹、乾媽的也要回贈禮物,所以,不是富厚之家也是難以應酬的。

既然要“拜乾親”,那麼就得擇一個吉日舉行儀式。屆時,做父母的除了要準備豐盛的酒席外,還要替自己的孩子預備孝敬乾爹、乾媽的禮物。這份禮物中,最重要的是送給乾爹的帽子和送給乾媽的鞋子,另外,還要配上衣料之類的物品。當然,乾爹、乾媽並不是只進不出。乾爹、乾媽送給乾兒子、乾女兒的東西一定要有飯碗,筷子和一把長命鎖,另外,還要有一套小衣服,鞋襪、帽子、圍嘴和兜肚等。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紅樓夢》裡芳官等人拜乾孃不是習俗,也不是賈府的規矩,芳官等人皆為戲子,俗稱伶人。她們是當時為了迎接元春省親,成立戲班,增加擺闊項目,從蘇杭買來學戲的女孩子。這些女孩子都很小,有的沒有父母,有的被父母賣了。為了管理方便,和孩子們生活考量。讓她們分別拜了大觀園裡的婆子們乾孃,所以每人找個婆子認乾孃。

後來朝里老太妃薨逝,有爵之家禁止娛樂,戲班解散。十二個女孩子有八個不願意走,留在大觀園,分給各處作丫頭。她們的乾孃依舊是乾孃。所以看上去就有點像丫鬟拜乾孃一樣。


伴讀紅樓夢


《紅樓夢》芳官等人拜乾孃,丫鬟拜乾孃是一種什麼樣的習俗?有什麼用?小月來回答。

丫鬟拜乾孃就是丫鬟認一位非親長輩做乾孃,丫鬟拜乾孃不是一種特別的習俗,是源自中國古已有之的認乾親風俗。

  • 認乾親就是認一位非直系親戚甚至毫無血緣關係的長輩做乾親,分為認乾爹、認乾孃、結為異姓兄弟。

歷史上有名的幹父子是董卓和呂布

呂布被唆使殺了他原來的領導丁原後投到董卓門下,認董卓為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呂布又在王允離間唆使下誅殺了董卓。


乾爹和乾孃不一定年齡大,只要身份地位高,誰都可以。

安祿山認比他小十幾歲的楊玉環做乾孃,假裝小嬰兒討乾孃的歡心,傳聞兩個人還有苟且行為。

安祿山每次進宮都先去見楊玉環,他乾爹唐玄宗李隆基就好奇問了,安祿山說“臣是胡人,胡人把母親放在前頭而把父親放在後頭。”這一句說的寵愛楊貴妃的唐玄宗十分高興,命令楊貴妃的侄兒侄女等同安祿山結為兄弟姐妹。

但是乾兒子安祿山一點都不孝順,安祿山在天寶14年,以誅殺楊國忠為名,發動了安史之亂,撼動了乾爹的江山,間接害死了乾孃。

  • 話說回來《紅樓夢》中丫鬟拜乾孃有什麼用呢?

不同的丫鬟拜不同的乾孃用處是不一樣的。

1.芳官拜乾孃

芳官是被賈府指定的乾孃,芳官被賈府買來無家可回,乾孃就是未成年的芳官的法定監護人。古時候法定監護人 權力大的很。芳官的乾孃是府裡的婆子,是小丫鬟春燕的娘。

芳官的乾孃把芳官的工資,據為己有,還對芳官苛刻吝嗇,拿自己親女兒春燕洗頭的水給芳官洗頭,芳官也不是悶油瓶,當場揭發大鬧,兩個人 大吵一架,乾孃打了芳官兩下,芳官大哭。

乾孃可以賣芳官。賈府抄檢大觀園,以芳官挑唆寶玉和對乾孃不敬“你連你乾孃都欺倒了”,把芳官攆了出去,芳官又落在了乾孃手裡,等待她的是被賣的命運。芳官拼死為自己做主,剃頭做了小尼姑。

2.寶珠拜去世的秦可卿為乾孃

寶珠是秦可卿的丫鬟。秦可卿死後,寶珠願為其義女,行子女的摔喪駕靈之務,後來留在鐵檻寺陪伴秦可卿靈位,不肯回寧國府。

寶珠認秦可卿做乾孃很可能是為救自己的命,和她一同伺候秦可卿的小丫鬟瑞珠在秦可卿死後撞柱而死。很可能瑞珠和寶珠一起看到了什麼不該看的,寶珠擔心回到寧國府難逃一死,所以誓不回去。

3.王熙鳳想認丫鬟小紅做乾女兒

小紅是管家林之孝之女,在整個怡 紅院裡是不起眼的,她想向寶玉靠靠,立刻就被寶玉身邊的大丫頭們堵出去。有上進心想要出頭的小紅正好遇到王熙鳳需要人替她辦事,她辦事機靈傳話伶俐深受王熙鳳賞識,王熙鳳當即想要把小紅調到身邊,還要認作乾女兒。

王熙鳳想認小紅做乾女兒是想收小紅做一員干將。

誰知小紅噗嗤一笑,原來她親孃林之孝家的早就認了鳳姐做乾孃,算來她是鳳姐的幹孫女。

可見,從古至今,從上到下,在中國式人情社會里,認乾爹乾孃是一種常見的習俗,人們懷著各種各樣的目的,來結一門這樣一門乾親戚。


風雪月




寒塘鶴影秋窗風雨夕


我老爸有乾爸和乾媽,得到很多老一輩人的愛,關心和幫助,可能有這層關係,真的有更廣闊的人際關係,也容易養活,更容易樂觀向上,他受人幫助多也愛幫助人,不知道和這有沒有關係~


向佛的三藏


找一根人生的柺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