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白起最後到底是怎麼死的?

毛火榮


提起白起,人們往往想到的是他的赫赫戰功,想到他坑殺四十萬降卒的殘忍!但是即使他是一個大殺神,他也是一個大臣,他的上面也有自己的君王!俗話說“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白起就是被秦王逼去自殺的!

赫赫戰功

白起,也稱公孫起,楚國白公勝後裔。公元前294年,白起為秦國的左庶長,將而擊韓國的新城。公元前293年,白起為左更,大敗韓國和魏國的聯軍,斬首24萬,俘虜魏國大將公孫喜,奪取五座城池。白起因此戰而得以升遷為國尉。公元前280年,白起率兵攻打找過,奪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公元前279年,白起率領秦軍向楚國進軍,奪取了楚國的鄢、鄧、西陵等地。公元前278年,白起乘勝繼續攻楚,直接攻下了楚國的都城,使得楚國倉皇遷都於陳。白起因此被封為武安君。

長平之戰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下了韓國的戰略要地野王城,從而切斷了韓國的上黨郡與韓國中心地帶的聯繫。韓國上黨郡守在當地民眾支持下,將上黨郡所屬的十七個城池獻給了趙王,希望能借助趙國的軍力,共同保衛上黨,以免被秦國吞併。趙國接受了上黨郡。於是在公元前260年,秦國派左庶長王齕向上党進攻。趙國派老將廉頗駐守長平,廉頗非常有作戰經驗,採取了堅壁自守,不輕易出戰,等待時機的方式,使得秦軍久攻不下。但是,趙軍也頗有損失,趙王於是就不耐煩了,屢次譴責廉頗怯戰,而且他還中了秦國范雎的反間計,用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了廉頗。秦王聽說趙括取代了廉頗後,立馬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王齕為尉裨將,從而開始了著名的長平之戰。白起等人充分利用了趙括在戰略戰術的一系列失誤,最終射殺趙括,迫使四十萬趙軍投降。面對降軍,白起與部下商議說:“先前秦已攻陷上黨,上黨的百姓不願歸附秦卻歸順了趙國。趙國士兵反覆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怕日後會成為災亂。”於是就有了震驚歷史的坑殺40萬降卒事件。

惹怒秦王,慘被逼死

長平之戰,秦軍先後斬殺和俘獲趙軍共45萬人,趙國岌岌可危,急於求得喘息的時間,於是以割六個城池的代價向秦國求和。白起認為,趙國已經非常弱勢,不如抓住良機,一舉滅趙。但是秦王和秦相范雎認為這一戰秦國損失也比較大,不如答應趙國的求和。而且范雎對白起的功勞也充滿嫉妒,怕他威脅到自己的政治地位,也不願意白起拿到滅趙的大功。於是在范雎的建議下,秦王最終答應與趙、韓停戰言和,各自撤兵。

八個月後,秦國再次進攻趙國,秦王決心滅趙。但是白起卻持反對意見,他說:“今王法軍雖信其前,臣料趙國守備,亦以十倍矣。趙自長平以來,君臣憂懼,早朝晏退;卑辭重幣,四面出嫁,結親趙魏,連好齊楚,機慮並心,備秦為務。當今之時,趙未可伐也。”白起分析的很是中肯,但秦王卻聽不進他的勸告,仍派王陵率領大軍攻趙。趙國堅守,使得秦軍受到不少挫折。秦王又想到了白起,要讓他出任主帥去攻打趙國。白起卻稱病不去。秦王就拍范雎去責問白起,白起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建議秦王撤兵再另待時機。但是秦王仍然不聽,結果王陵再次失利,白起還是託病不出。秦王不甘心,又派長平之戰的副帥王齕接替王陵,結果仍然攻不下趙國都城邯鄲,而秦國卻死傷甚眾。後來,信陵君又率魏國軍隊來支援趙國,楚國也配合作戰,秦國開始陷入被動,“多失亡”。

秦王要白起帶兵去前線指揮秦軍,白起又拒絕了,表示自己寧死也不作“辱軍之將”。秦王大怒之下,撤了白起的職,還要他去西部戍邊。白起因生病又拖了三個月。而這三個月中,秦軍也是屢吃敗仗,於是秦王就把這些算到了白起的頭上,終於逼白起自殺了。一帶名將,就這樣死於君王的手中,可悲可嘆啊!


鯨大叔學歷史


首先說答案:白起是被秦昭襄王嬴駟賜死的。

在戰國後期,任何人在戰場上都不能戰勝白起,白起攻三晉伐楚,建立了戰無不勝的赫赫戰功,但在多方面的原因推動下,白起一步步走向了深淵。

白起之死有幾下幾方面原因:

一、和應侯範睢之間的矛盾

白起是從一名普通士兵,一步步成長為秦國戰無不勝的戰神的。在這個過程中對他幫助最大的就是魏冉,而魏冉是宣太后一脈。



宣太后則是被應侯範睢水所推翻。可以說白起是範睢的眼中釘、肉中刺,況且白起的戰功直接威脅到了範睢在秦國的地位。

二、白起的性格

白起性格執拗,對於自己認定的事情從不妥協,就算是秦王也不能讓他改變初衷和立場。在秦王朝命他去征戰時,他堅決拒絕不去,就算應侯範睢親自來請,他也堅稱有病,這就犯了為臣的大忌。


三、群臣的妒忌

白起的功勞太大,他建立的功勳在秦國無人能及,正所謂曲高和寡。因此在最後,大家在秦王面前都說:“白起被貶官,他一直心懷不滿,而且還說三道四。”這直接促成了秦王派使者賜劍,命武安君白起自殺。

四、秦王的天威

對於君王來講,最注重的就是君權不可侵犯。如果有誰公然蔑視君權,就算他功勞再大,能力再強,也絕不能姑息養奸。因為這樣會觸動王權,令自己國運不穩國勢難安。



五、殺伐太重

白起在臨死之前曾經說:“我什麼地方得罪了天而要遭受這樣的報應?”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給自己找到了理由,“我確實該死,長平一戰趙軍投降的士兵幾十萬人,我用詐術將他們全部坑殺,這件事足以致死。”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被秦昭王賜死的。

白起是戰國時代秦國的大將軍,歷大小七十餘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縱橫沙場三十多年,攻佔六國城池大小約90餘座,殲滅的六國軍隊數量達到了驚人的165萬。並且一生從未戰敗過,並且經常是以少勝多。可以說秦國後來一統六國,白起功不可沒。




但就是這樣的一代戰卻被賜死,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長平之戰後,趙國國都被白起所圍,形勢危急萬分。趙國派蘇代去遊說秦國的相國範睢。蘇代提醒範睢:“白起若是攻下了趙國,您的地位將不保啊。況且白起脾氣您是知道的,您能和他很好相處嗎?”范雎被他說動心了,便問蘇代有何對策,蘇代乘機說:“趙國已經很衰弱了,不在話下,不能對秦國產生威脅了,何不勸秦王議和,這樣可以剝奪白起兵權,您的地位也可以穩如泰山了。”秦昭王很容易被範睢說服了,與趙國議和,召回了白起。


白起眼見馬上要攻破趙國國都, 誰知秦王強令退兵,心裡自然不爽,但又不能違背命令,只能退兵。到了第二年 ,秦王又出兵攻打趙國,正趕上白起生病,便派王陵為統帥,誰知趙國軍民同心協力,秦國沒有佔到便宜。白起病癒後,秦王便想讓白起代替王陵,但白起心裡不痛快,“當初攻破趙國都城指日可待,人們卻讓我退兵,錯過了最佳時機,現在趙國不好打了,你們又讓我去,這不是戲弄我嗎?”再加上秦昭王與白起之間早有積怨,白起又心高氣傲,便稱病堅辭不去,他還以時機未到向秦王建議退兵。在那個時代敢和國君唱反調的人沒有幾個,秦王說服不了白起,便派相國範睢去請,但白起還是稱病推辭。白起敢這麼做,說明了兩點。一是白起心高氣傲,有個性。二是他與秦王之間的積怨已經很深了。



後來秦王又另派人代替王陵攻趙,最終被諸候聯軍所敗,傷亡慘重。白起知道這個消息後說:“秦王不聽我的意見,現在的結果怎麼樣呢?”秦昭王聽後惱怒萬分,便強令白起率兵,但白起仍稱病拒絕。因為白起功勞太大,秦昭王沒有殺他,便將他流放國都之外,在白起欲回到家鄉時,範睢站了出來,他向秦昭王說了一句要了白起性命的一句話:“白起心懷怨恨,如果讓他跑到別的國家去,將來必是秦國的禍害。”秦昭王便派人追上了白起,賜他一把劍,白起最終自刎而死。

表面看,白起是被範睢那關鍵的一句話害死的,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白起這個秦王的下屬,屢次與作為老闆的秦王頂撞, 還在老闆犯錯的時候妄加批評,說風涼話,這種人怎能讓老闆喜歡呢?如果他能在領導面前擺正態度,或許下場不會那麼慘。


卡塔庫力


簡單回答:憋屈死的。和長平之戰有直接關係,再加上性格太剛直,寧折不彎。下面在詳細說說。

長平之戰。四十萬趙軍被坑殺。此時,趙國門戶大開,離敗亡不遠了。如果趁勢追擊一定能夠滅趙。

公元前259年。就在白起要發動總攻的時候。趙國名嘴蘇旦,帶著豐厚的禮物入秦。對著秦相範睢就是一頓激情演講。生生把範睢給說動了。演講的大概內容就是:如果白起滅了趙國,功勞必定在丞相之上,以後丞相在朝堂上就得看白起臉色了......。範睢馬上找秦昭王建議與趙國和談。結果,秦昭王收了厚禮愉快的和談了。這一下,讓氣勢正盛的前方將士和白起大失所望,心灰意冷。

一年後。不懂軍事的秦昭王終於想明白了:那些禮物沒有趙國這片領土值錢啊!還是把趙國滅了利大於弊。但是,戰機已失。長平之戰時,兩國拼盡全力。雖然秦軍勝,但也是自損八百(秦軍戰死四十多萬士卒)。當時一鼓作氣也就你拿下來了,可現在都過去一年多了,趙國已在重創中緩過來了。再打就是錯上加錯。可是秦昭王執意要打。讓白起出兵。白起斷然拒絕,還實事求是的分析了當前形勢:如果攻趙,秦軍會受到多國聯軍的合力進攻,失敗的概率很大。

可秦昭王不這麼想,他認為,我大秦離開你白起就不能打勝仗了?於是,強行派其他將領出戰。戰鬥結果,秦軍遭到趙楚魏三國聯軍夾擊,大敗。

這時,白起犯了他一生之中最大的一個錯誤,沒管住自己的嘴。和朋友閒聊時,有意無意的帶出來:“大王沒聽我的話吧?你看,結果大敗吧”幸災樂禍的意思。這話就傳到了秦昭王的耳朵裡。可把秦昭王氣壞了。:你白起不是能嗎?好,那你上。並讓範睢親自去請白起出山。但是白起太倔,性格太鋼,死不從命。

公元前258年,白起被奪官削爵降為士兵,遷居他鄉。可當時白起身體不太好,走不了。就在咸陽暫住三個月。也許是天意,在這三個月內,秦軍節節敗退。秦昭王面子掛不住了,認為白起又在笑話自己,在加上範睢從中挑撥。一氣之下,秦昭王賜死白起。

史書記載。白起在自刎前,面對蒼天大聲問道:“我白起犯了什麼彌天大罪,何至如此啊?”說完,大秦一代戰神就此隕落。

衝仔只是初級歷史愛好者。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區交流,衝仔期盼你的點贊和右上角的關注


衝仔學歷史


秦國白起在長平之戰時,因40萬趙國降兵無法處置,與丞相範睢和秦王嬴稷產生隔閡。白起不想殺降兵,卻被逼迫坑殺40萬降兵。(實際歷史20萬左右,另25萬為戰死)另外,白起請示王上,想一鼓作氣攻下趙國邯鄲,而範睢小人內有私心,怕白起功大於他,於是與嬴稷決定停止進攻,讓白起返回國內。

回來後,白起悶悶不樂。一段時間以後,範睢覲見嬴稷派白起攻打邯鄲,白起說,戰機已失,戰不能勝,故白起不能去。嬴稷非常生氣,委派白起副將起兵20萬,兵敗。範睢挑唆秦王再次召見白起,白起因病謝客,嬴稷惱怒。然考慮大局,幾年後,嬴稷前往探望又提起兵一事,白起說,昔日丞相範睢因擔心我之功勞大過於他,我帶領大軍在長平,直取邯鄲,機會難得。如今,戰機確實已經無勝算把握,我白起永為秦人,不能做對不起秦國之事,不能參戰,且今年事已高,身體更是不能去了。

嬴稷大怒,免去白起武安君之職,讓其離開咸陽去陰密,範睢挑唆秦王,為防範白起離開秦國,當白起走到咸陽十里外的都郵,賜白起自刎。

自此,世間再無戰神白起。一代英雄悲壯落幕。



歷史代的方剛視角


白起是秦昭王時期的大將。他是在昭王繼位後,跟著穰侯一路升遷上來的。因為軍功卓著,穰侯,宣太后等被範睢奸說秦昭王而被逐回封國的時候,也沒受到影響。當時在穰侯主持下的領土擴張,己使山東六國坐臥不安。秦昭王任用白起屢建奇功,讓六國聞名驚慌而膽寒。

秦昭王四十五年至四十九年間的秦趙戰爭,白起的軍事藝術和才能發揮到極致,一舉摧毀趙國的軍隊主力,踢開了秦國統一戰爭道路上的一塊大石頭,從自以後,秦兵所到之處,再無強力抵抗。

上黨戰役,本不關趙國的事。但上黨郡守馮亭把禍水引向趙國,而趙王和"賢公子"趙勝平原君,居然接受下來,並且一個不漏全盤接受。秦國打韓國本是在修"高速路",通過這"跳板"樣的高速快捷地進兵其他五國。秦國已經把上黨從韓國分離出來,並即將拿下。趙國一接過去,秦國就白忙了。所以,秦昭王大怒,發兵轉掉矛頭殺向趙國,兩軍在長平對打。打了兩年多,不見勝負,成了相持階段。

秦兵客場作戰,後方供給線太長,不利久持,只利速戰。所從,百般挑戰,廉將軍就是不出。秦軍沒法,只能築寨等時機。

秦相應侯範睢,用反間計離間趙王與前線總指揮的關係。反間成功。趙王換將讓趙括當元帥,廉將軍辛苦,回去釣魚去了。秦昭王聽到確切情報後,暗中起用白起,並嚴密封鎖白起赴戰場的消息。

趙括馬上就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同秦幹起來。雄心可嘉,智謀乏絕。被白起殺得大敗,被殺被俘四十五萬之巨。趙括戰死,趙軍參戰部隊幾乎全軍覆沒。

趙王沒想到結果如此恐怖。只得讓蘇代去找應侯范雎,談了一夜。應侯建議昭王撤回乘勝攻打邯鄲的軍隊,接受趙國割地賠禮。秦昭王就下令白起回國。白起正要攻破邯鄲,進而滅了趙國。接此文書,嘆息一聲,回來後聽說是應侯下的"藥",心裡就有陰影了。

第二年,又戰。秦兵不順利,損兵折將。甚至連應侯的好友鄭安平被迫帶二萬秦軍投降了趙國。戰況越來越惡劣。

昭王就調白起去,白起不去。範睢也去請白起,他還是不去,還說風涼話,說早聽他的話不至有今日敗績。秦昭王就下令不準白起居住在咸陽,馬上出城。白起這時實在有病,就抱病上路。逶迤到了杜郵縣,後路追上秦王使者,封了一口劍,白起明白,大家都明白。白起對周圍的人說,對不起長平被坑殺的趙國人。現在扯水平了。就刎劍而死。一代名將到底還是死了!冤不冤?





劉一千五


白起早在秦昭王繼位之時就已經進入歷史舞臺,並且成為戰國名將,是世間少有的軍事奇才,被稱為戰國第一武將。秦國所發動的兼併戰爭中,白起舉足輕重,曾在長平之戰掃滅趙國主力美之後秦國的統一天下奠定堅實基礎。但正如歷史規律所展現的那樣,名將從來沒有一人戰死沙場,白起的結局也是如此,最終被秦昭王下令賜死。很多人說白起之死歸結於範睢的落井下石。但就當時兩國形勢而言,秦國也屬慘勝。不論犯罪是否被六國間諜說動,抑或範睢考慮白起功勞過大,危及自身。

總之,秦昭王也確有在大戰之後通過條約的方式暫時息兵的考慮。一方面瓦解六國合縱而另一方面希望通過更小的傷亡獲得趙國的服從,畢竟長平之戰後兩國曾和解,趙國願意割讓六座主要城池,給秦國以換得安寧,但是趙國僅僅是緩兵之計,在秦國暫停進攻之後,便立刻毀約。趙孝成王在平原君的支持之下,選擇合縱抗秦,秦昭王大怒,所以發兵攻趙。在常平站場搞一段落之時,白起曾想要進攻趙都邯鄲一舉滅趙。而此時的白起卻堅決反對,認為現在不僅不會勝利還會打敗。

在長平之戰剛剛告一段落之時,六國人心惶恐,趙國危機,此時收益最大。在經歷短暫和談之後,六國緩過神來,趙國拼死抵抗,趙國邯鄲不可攻克。另外,剛剛退出戰場的秦軍損失過半,並且經過短暫休整,趁勝追擊勢頭已經大為減損。這場戰爭必定無法獲得想要的結果,白起的這一論斷是正確的,但是秦昭王不甘心。於是秦國曆史上發生了東初以來最大的戰略失誤,白白搭上10萬多將士的性命。最終證明,白起是正確的。戰後,白起的一句秦不聽,今如何以?有人說這是白起居功自傲,不懂得謙虛,沒有謹言慎行而招致殺身之禍。

而實際真是這樣嗎?白起一生為人低調,這一次卻居功自傲呢?實際上,這句話的感情色彩更多的被渲染。白起真想表達的是一種無奈和秦國面臨重大失誤,仍不知悔改的憤怒。這種憤怒是秦昭王惱怒。而不是白起自鳴得意,居功自傲。秦昭王此時已經69歲,在長平之戰前奪回自己的權利。一系列的政治問題都被擺平,內心自然有所膨脹。帝王一旦犯錯,總有人要承擔後果和責任。而秦昭王自始至終也不認為秦國的強大,僅僅憑藉白旗一人。他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想要證明秦國完全可以用實力碾壓六國。

再加上範睢挑撥內鬥,最終造成了白起的自殺。有人還曾批評白起身為軍人,應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更是一種偏狹,白起當然是一個軍人,而且是一個職業軍人。但他更有著身為統帥和國之重臣的洞察力。白起是一個有頭腦的人,正因為他處處心思縝密,所以一生毫無敗績。如果只是單純地執行命令,白起將不再是白起,只不過是一個武將只負責執行命令而已。

又如何能夠決策沙場,洞察戰場上千鈞一發的形勢。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是完全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上去說的。不論對錯,不論成敗。 當這種觀念普及到民眾,在沒有了戰場的情況下很容易變成主僕關係。哪一個國家也不會希望自己的一國統帥只是一個聽從命令的機器。手握國之重器,必然要為國家考慮。能夠不憑君王的一起偏狹好惡將國家拉入深淵。這也正是白起也正是秦國崛起的原因之一。


世界史圖鑑


白起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名將,與王翦、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將",被封武安君,擔任秦國國尉,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部長。他曾大破楚軍,迫使楚國遷都,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長平一戰擊敗強大的趙軍,殲敵45萬,開創了我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他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級武官一直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曠世奇才,最終卻被秦王賜死,究竟是為什麼?

白起在長平之戰殲滅趙軍四十多萬,重創趙國主力之後,趙國派密使蘇代,帶了很多金銀珠寶到秦國做工作。蘇代對秦國宰相范雎說:“白起為秦國奪取了七十多座城池。現在如果趙國滅亡,秦王稱霸,白起的功勞天下第一,那麼他的地位和權勢肯定要超過您。"於是,范雎深信其言,就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滅趙的計劃。白起知道此事後極為氣憤。

第二年,秦國又派王陵繼續進攻趙國邯鄲,戰事不利,秦昭王要起用白起。這時白起分析說,現在要想取得勝利已經很難了。其一,秦國雖然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但士兵死傷過半國內空虛。其各諸侯國對秦國有意見也不只是一天兩天了,他們的救兵馬上就要到了,如果各國聯合起來攻打秦國,秦國必敗。我建議現在不要打了。秦昭王再三下令,白起始終不肯前往。

秦昭王派其他戰將繼續攻打邯鄲,但損失了很多兵馬也未能攻破。白起得知戰事失利後對人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策,現在如何?秦昭王聽後十分惱怒,一定要白起帶兵再打,白起乾脆推說自己病得很重,范雎親自去請也沒請動。秦昭王一怒之下免去白起的一切官職。

過了三個月,秦軍又連打了幾次敗仗,秦昭王就把滿腔的惱怒發洩在白起身上,命人遣送白起離開咸陽。不久,秦昭王與范雎等班大臣商議如何處置白起。有人藉機說: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於是秦昭王派使者賜劍,令白起自裁。白起想,我對上天犯了什麼罪過,使我到了這個地步?良久,又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於是自殺白起死後,秦人很惋惜,鄉邑地方都祭祀他。東方六國聞訊,皆酌酒相賀。白起在歷史上是一個神話般的英雄。對於白起之死,後世人一直爭論不休,很多人說他不夠變通,認為他有很多辦法,繼續在秦國樂享高官厚祿,直到壽終正寢,但當時秦國卻很少有人設身處地,用一個有良知的軍事家的內心來思考問題。可以想見,白起在無法說服秦昭王的情況下,如果硬著頭皮執行戰爭命令,無疑就會面臨秦國慘烈敗績和數以萬計士兵的死亡,這既不符合昭王的根本利益,更不符合白起的價值觀和英雄品格。


歷史365


白起拒絕為秦國出戰,就失去了價值。白起之死,與兩個人有直接關係,一個是秦昭王,一個是范雎。

第一,白起與范雎結怨

長平之戰後,白起挾勝利之威,席捲趙國,他兵分兩路,一路以王齕為將,攻略武安、皮牢;另一路以司馬梗為將,攻略太原。眼看趙國將成為七雄中的第一個出局者,此時白起卻突然收到秦昭王的撤兵令。

這道命令著實蹊蹺,明明形勢大好,為何匆匆收兵呢?原來背後是秦相范雎搞的鬼,他擔心白起在取得長平之戰勝利後,又滅掉趙國,功勞將在自己之上,到時會危及自己的地位。於是范雎對秦昭王說:長平一戰,秦軍傷亡很大,不能再戰了,不如退兵。

秦昭王對范雎言聽計從,遂與趙國罷兵休戰。在唾手可得趙國的情況下,白起卻被召回,失去再創輝煌的機會,這一切都是范雎在背後拆臺。此後,白起對范雎心懷怨恨,兩人結下樑子。

第二,邯鄲之戰,白起為何拒絕出戰

白起拒絕出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1、白起對坑殺幾十萬趙卒心生後悔,不想再殺人了;2,白起在賭氣,當初明明可以輕鬆滅掉趙國,你們把我召回來,現在趙國防備加強了,又經叫老子出戰,老子偏不去;3、白起認為無法攻克邯鄲。秦昭王屢次召白起,白起的回答是無法攻克邯鄲,後來秦軍果然在邯鄲之戰中慘敗,證明白起的看法是對的。既然判斷打不贏,老子還去幹嘛呢,毀了老子戰神的光輝形象。

第三,秦昭王為什麼動了殺心

白起不願去打算,秦昭王為什麼動了殺心呢?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秦昭王很沒面子。要知道秦昭王是秦國之王,在古代君要臣子做什麼,臣子哪能拒絕。而白起竟然連續拒不執行君王的命令,你讓秦昭王的老臉往哪擱呢?

2、白起與魏冉關係密切。在范雎到來之前,秦昭王當了四十年的傀儡國王,實權在舅舅魏冉手中。范雎逼魏冉下臺後,秦昭王才真正大權獨攬。白起與魏冉關係不一般,他是魏冉一手提拔起來的名將。白起敢於抗命,秦昭王不免會把他與魏冉聯繫在一起。

3、范雎的陷害。起初秦昭王也沒想殺白起,只是把他貶為普通小兵,逐出咸陽。與白起有隙的范雎乘機落井下石,誣陷說:白起被貶,心有怨言。范雎的這句話是匕首,要了白起的命。秦王聽了大怒,他本來對白起抗命便十分惱怒,聽說這傢伙竟還敢發牢騷,遂心生殺意。最後賜了一柄劍給白起,這是賜死的意思,最後白起自殺而死。


君山話史


您好,非常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千古“武安君”啊,他的死因,在歷史上一直都是令人扼腕嘆息的。

長平之戰後,武安君對趙國的打擊是痛入骨髓的,而信陵君竊符救趙後,趙國用重金賄賂秦相范雎,使其忌憚白起滅國之功過大,導致其地位下降,從此秦國將相失和。而白起也因此失去了秦王的信任下野。

沒成想,後續的戰事,秦軍在五大夫王陵的帶領下一路崩盤,秦王不得已欲起復白起,而白起因為之前秦王的不信任而心懷怨憤,拒絕出戰,此後,秦軍再敗。

白起聽聞後說:“秦王不聽我言,結果如何?”

秦昭王因此遷怒白起,急令白起帶病出徵,行至杜郵,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自殺。時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

千古武安君,唯有一嘆啊!

碼字不易,做認證任務,麻煩給個優質回答,謝謝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