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没有提携过我,但是他退休后经常大事小事打电话找我帮忙,我该怎么办呢?

媒体大律师


领导没有提携过你,但是他退休后经常大事小事打电话找你帮忙。

有网友觉得:这个领导真的不要脸,要是自己肯定懒得搭理这种人。如果说领导帮过你,那毫无疑问肯定要“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但是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帮助过自己之人,没必要也这样子,该拒绝的时候就拒绝,浪费自己的时间不值得。

对于这种事情,我是这么认为的:

01

做人,不能以利益为导向

的确,在职场中,职场是一个以利益为导向的场所。很多人在职场中,做一件事情,就先分析一下得失。在这样的环境下,以利益为导向,再所难免。

但是做人,却不能过于用利益为导向,毕竟太过注重利益,会让人变得以很势利。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己讨厌的势利之人。

举个例子:当你看到一个人正处于危难时刻,难道你还要考虑一下救了这个人,自己能赚到多少,会损失了多少。这样一来,社会变得会十分的冷漠无情。

所以说,做人不能太势利,用利益来驱动自己。到时候人活着,都没多少乐趣。



02

做人,要多记别人的好

做人,要有格局。不能整天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计较。待人的时候,也不能只记别人的不好,要多想想别人对自己的恩惠。

做人的确是这样,别人对自己好一百次,只要有一次对自己不顺心,就会把过去别人对自己好一百次全部都忘记。 所以,这就是“100-1=0”的人性的道理。

的确,领导在任的时候虽然没有提拔你,但是你在其手底下工作,多多少少都帮助了你成长,你的收获也少不了领导的帮忙。所以说,做人要学会多记别人的好,少记别人的仇。

举个例子:在《隋唐英雄传》中,尉迟恭在降唐之前,为刘武周效力。是连破大唐的三关十六寨,更是连杀数十名唐将。更是在李世民,接任抵挡大任以后,打败过李世民。

但是尉迟恭在降唐以后,更是在东都御果园赤身救主,让李世民躲过单雄信的追杀。

要是李世民也记仇,估计尉迟恭就不能为大唐效力,更不能名列凌烟阁。



03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懂感激之心,那就帮

对于老领导,如果说对于你的帮助,他懂得感激。比如说,对于你的帮忙,他也会有一些感激的表现,如请你吃饭,或者送你一些礼物。对于这种情况,能帮就尽量帮。如果帮不了那也是没有办法。

(2)不懂感激之心,那就拒绝

对于不懂感激之人,那就要果断的去拒绝。毕竟他完全把你当作他的利用工具。那就没有必要帮忙,合理的找个借口拒绝,要是没借口拒绝,容易得罪人。虽然退休的领导不能帮你成事,但能帮你坏事。


所以说,在职场上,即使是退休的领导,能帮个忙,举手之劳,就帮。真的帮不了,那就不忙。如果是完全把你当奴才,那就不要帮。


空格键很好


其实这个问题很普遍,重点在于该不该帮忙。

领导没有提携过,已经成为了过去式。现在能找你帮忙,说明不管他有没有提携,你都已经有权利了,所以该不该帮忙要看是什么事情。


我有个朋友,是乡镇上的,家里做点小生意,他考取了公务员,成了街道上的一个基层员工。因为家里没有什么背景,没有从事机关单位工作的家人,也没有开厂房做大企业的家人,就这么兢兢业业的做自己的工作,身边的同事,有的父母在某某局做个科长,有的在某某局做个主任,都比他强。


领导倒不是不待见他,只是有这么多“优异”家庭的人在他前面,基本上苦活累活,不讨好的活都是他做。

他倒也不生气,有自己的一套原则,分内的工作必须做,而且要做好,不给任何人留话柄。

别人的工作不替做,别小看一个小小的街道办,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事一点也不少。

需要预支人情的事,无法做,就用“示弱”拒绝,没含糊过。


这样下来,谁也没想到,五年之后,升迁的是他。19年,街道上最重要的是拆迁工程,这边需要安抚群众,做好拆迁协议的签署工作,那边需要及时安排进度,避免拆迁延误带来后续工作的进行。

这个活他是总指挥。


他依然坚持他那一套,不预支人情,不特殊对待,善待群众,理性思考。

拆迁工作虽然做的辛苦,倒也顺利。


所以,接下来,领导要你办的事,如果超出你的职能范围,就直接拒绝;如果不符合法律道德,就直接拒绝;如果要求特殊对待,更要直接拒绝;如果合理合法合情,举手之劳,可以跟对方说,你尊敬他,所以帮他一次,相信你的领导感应到你的处事原则,就会逐渐知难而退了。

你可以直接说,在私,有什么事,你都会帮忙,在公,原则不变,一视同仁。


言时姑娘


对于这情况,可以说有好身几种,第一种可能是领导帮助过你,的确是您忘记了,或者根本你就不知道内情。

前几天我们单位N个中层领导和一位院长一起吃饭,其中一位就说话有讽刺地讲领导不好,还有什么不对,某某怎么不好云云,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领导讲了一个故事,当时情况比较危险,如果没有人出面担当就要被抓走,因为是医疗方面的问题,的确也是医生的责任,这个科室主任没有想到问题这么严重,对方很有势力,带着检察院和公安的人;

到医院机关答案招呼就要把这名科室主任带走,当时这名科室主任没有意识到,也不知道!

但时任医院领导的他,非常强硬不允许把这名医生带走做替罪羊,他为这名医生也是科主任力争,并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原因,虽然医生有责任,但不是对方控告的那样,结果帮助这名科室主任的专家争取了,这名专家根本不知道这件事,许多年后,这位领导才讲出原因,但一直低调的处理,想不到有这样的桥梁段,而那名不知道些事的专家还一直埋怨这名领导,甚至私下场合责骂这位领导无能,不帮助自己升职,是一名无能的领导云云!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遇到事情想一想,能做大事做大事,做不了大事做小事,做不了小事不做事,千万不要做坏事!我们的心改变一切都改变!

对于过去的老领导,我们不管过去怎么样,能帮助就帮助一下,帮助不了就不要帮,不在背后议论是非成败,人生无常!


肖金讲故事


我的建议,在你能力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一定要帮。帮则两利,不帮则两害。

具体情况听我结合自身经历,一一道来。

我刚参加工作一年,上级机关有3个处想调我,被强势的主任一一拒绝。有一次,有位处长请主任吃饭。主任听说请吃饭是想调我,半路上直接回去了。

我考上最高学府硕士研究生,书记不准我去,怕我考上后跑了。我怎么求情都不行。

有一年,我获得大单位评比的6个第一名,领导却把后备干部名额给了别人。

怎么样?够惨吧。

如果你不能洒脱地辞职,只有认了。我就认了。

一晃多年,当年坚决不让我走的书记找我写回忆录。几千字的材料,可是一份苦差事。我熬了两周,写好发给他。书记又让我发给另一个当年的同事,请他修改。对方理都没理。我把材料重新发给书记时,他连声说感动。我说没关系。

有些事,当初受困于一时,想通了就无所谓了。

一、事关个人格局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话说得没错,也很解气。但是,一个人如果睚眦必报,做人的格局未免小了点。在鲁国,大学者少正卯讲学,赢得满堂喝彩。孔子找机会把少正卯杀了,结果被后人诟病了几千年。

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很复杂。他没有提携你,并非没有帮过你。提携是重大机遇,固然值得牢记。没有提携也是正常,个个都要提携,哪有那么多岗位给你?

除了提携,难道没有帮助之恩?领导平时指导你工作,为你承受指责,教会你做人做事的方法,难道不算点滴之恩?

你走到今天这一步,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完全没有领导的帮助说得过去吗?

如果这一切你都视为理所应当,当我没说。

养儿方知父母恩。同理,当了领导才会知道领导有多难。

做人不要斤斤计较。世间多少事,是计较不完的。不能认为领导没有提携你,就视为路人。一日为领导,终生是领导。和领导计较往事,道理上说不过去的,感情上也有争议。

二、关系网是在麻烦中建立的

领导退休后大事小事还找你帮忙,这个线索透露出很多信息。

1、能当领导的人,必有过人之处。

哪怕是退休了,也并非意味着没用。岂不闻,虎死余威在?有些老干部退休后,底气足了,话也敢说了,找人办事更方便。

根据心理学统计,曾经帮过你的人,将来有70%的可能性还会帮你。领导与你共同工作,不知道帮助过你多少。这份友谊是难得的财富。与领导保持密切联系,也就守住了一份人脉资源。如果人家一退休,你就不管不问,未免格局太小。万一有事相求,临到跟前再去拜佛,未免晚了点。


2、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找你帮忙。

他在重大时机没有帮助你,你清楚,他也一定清楚。现在他大事小事还找你帮忙,一定有不便言说的原因。

是人都爱面子,当过领导的尤其如此,不到万不得已,他应该不会找人求助。他找你没有找别人,一方面说明你厉害,有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没有把你当外人。他相信你的品性,相信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帮助他。

3、保持联系,留个念想。

相信题主也并非小气之人,只不过有点烦的是大事小事都找他。人老事多,老同志都存在这个问题。世界变化快,新东西太多,心理不自信,就想找人帮忙。

另外,世界上有多少大事嘛?更多的还是小事。还是那句话,能帮就帮。帮不了,直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

所谓人际关系,都是在你麻烦我、我麻烦你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果彼此不麻烦、不来往,时间一久,这条线就断了。

三、做人最重要的是心宽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这一辈子,说长就长,说短则短。老是纠结于过往,不但心理很累,行为也会出现偏颇。

人的大脑为什么会有遗忘的特征,就是让我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过去的就过去了。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希望和未来才更美好。

你用坦荡的心胸看待过去,不计较往事,该糊涂就糊涂,该清醒则清醒。不但老领导会明白一切,你的亲戚、朋友和同事、部属也会敬你三分。这就叫以德服人。在儒家文化圈,能担大任的人,都必须在德行上有如此修为。

如果你不帮老领导,认为理所应当。但是,老领导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只要当过你的领导,就是帮助过你。你不帮忙,他就到处说你这人忘恩负义,是个小人。

这些话如果传到大领导耳朵里,可不是好事。领导都有退下来的一天,因此他们在台上选拔干部的时候都会慎重考虑。能力素质是一方面,个人品性是另一方面,他们退休后能否用得上是不便言说的第三个方面。这种忘恩负义的人,最招人厌恶。自然谁也不愿提拔你。你的仕途可能就会因此蒙上一层阴影。

这就是我说的,帮则两利,不帮则两害。

你好好想一想吧。


朴素文明


10多年前,我的一个亲戚在县里面金融机构担任主任,这家金融机构下辖乡镇十几个网点。他的职位虽然叫主任,但是他就是这家金融机构县城里面的老大。

在那个时候进金融机构,对学历之类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很多时候是依靠关系进去。因此依靠他的关系进去的人很多,他的亲戚几乎遍布了所有的乡镇网点。

但是令人惊愕的是,他退休的时候提拔推荐的新主任及其他领导,竟然没有他的亲戚。恰恰推荐的是,很多与他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但是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工作能力很强。

我对这个亲戚主任十分钦佩,因为他的学历只有初中学历,在那个时代能够混到金融机构县城的老大,无论是业务方面能力还是人际关系方面能力都是非常厉害的。

他的行为招致了很多亲戚的不满,尽管他给他们提供了进入金融机构的机会。为什么这么一个有能力的人,为什么不给亲戚留一条路子,为什么要把好的机会留给了外人?现在细细想来,这也许就是他能够当上县里面金融机构老大的一种手腕,我们可以说是他正直为公。

但是可悲的是,他退休时举荐提拔的那些人,在他遇到困难,向他们求助时,那些人都躲着他,竟然没有人愿意去帮他。当初他的善良之举,后来并没有得到福报。最后帮他的人,还是那些他没有提拔的亲戚。

人走茶凉,门前冷落鞍马稀!这也许是他最真实的写照,也是每一位在位之人,退休后的写照。利益才是发生一切关系的起源点,帮与不帮都在你的心里,善良固然重要,但是善良也会有终点。

我们没必要苛求每一个人的付出都会得到回报,我们更没有权利要求我们曾经没帮助的人没有给予我们帮助。我们也没有义务帮助一个曾经可能帮助你,但是未帮助你的人。

只行好事,莫问前程,不要太纠结。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也永远不是你的。

END: 职场风云乱,迷局真相显,关注“坝上牧羊”。 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不同的观点,保证答题皆为原创,如果喜欢,"关注","点赞","转发"一下,谢谢。


坝上牧羊


我的建议,在你能力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一定要帮。帮则两利,不帮则两害。

具体情况听我结合自身经历,一一道来。

我刚参加工作一年,上级机关有3个处想调我,被强势的主任一一拒绝。有一次,有位处长请主任吃饭。主任听说请吃饭是想调我,半路上直接回去了。

我考上最高学府硕士研究生,书记不准我去,怕我考上后跑了。我怎么求情都不行。

有一年,我获得大单位评比的6个第一名,领导却把后备干部名额给了别人。

怎么样?够惨吧。

如果你不能洒脱地辞职,只有认了。我就认了。

一晃多年,当年坚决不让我走的书记找我写回忆录。几千字的材料,可是一份苦差事。我熬了两周,写好发给他。书记又让我发给另一个当年的同事,请他修改。对方理都没理。我把材料重新发给书记时,他连声说感动。我说没关系。

有些事,当初受困于一时,想通了就无所谓了。

一、事关个人格局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话说得没错,也很解气。但是,一个人如果睚眦必报,做人的格局未免小了点。在鲁国,大学者少正卯讲学,赢得满堂喝彩。孔子找机会把少正卯杀了,结果被后人诟病了几千年。

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很复杂。他没有提携你,并非没有帮过你。提携是重大机遇,固然值得牢记。没有提携也是正常,个个都要提携,哪有那么多岗位给你?

除了提携,难道没有帮助之恩?领导平时指导你工作,为你承受指责,教会你做人做事的方法,难道不算点滴之恩?

你走到今天这一步,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完全没有领导的帮助说得过去吗?

如果这一切你都视为理所应当,当我没说。

养儿方知父母恩。同理,当了领导才会知道领导有多难。

做人不要斤斤计较。世间多少事,是计较不完的。不能认为领导没有提携你,就视为路人。一日为领导,终生是领导。和领导计较往事,道理上说不过去的,感情上也有争议。

二、关系网是在麻烦中建立的

领导退休后大事小事还找你帮忙,这个线索透露出很多信息。

1、能当领导的人,必有过人之处。

哪怕是退休了,也并非意味着没用。岂不闻,虎死余威在?有些老干部退休后,底气足了,话也敢说了,找人办事更方便。

根据心理学统计,曾经帮过你的人,将来有70%的可能性还会帮你。领导与你共同工作,不知道帮助过你多少。这份友谊是难得的财富。与领导保持密切联系,也就守住了一份人脉资源。如果人家一退休,你就不管不问,未免格局太小。万一有事相求,临到跟前再去拜佛,未免晚了点。

2、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找你帮忙。

他在重大时机没有帮助你,你清楚,他也一定清楚。现在他大事小事还找你帮忙,一定有不便言说的原因。

是人都爱面子,当过领导的尤其如此,不到万不得已,他应该不会找人求助。他找你没有找别人,一方面说明你厉害,有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没有把你当外人。他相信你的品性,相信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帮助他。

3、保持联系,留个念想。

相信题主也并非小气之人,只不过有点烦的是大事小事都找他。人老事多,老同志都存在这个问题。世界变化快,新东西太多,心理不自信,就想找人帮忙。

另外,世界上有多少大事嘛?更多的还是小事。还是那句话,能帮就帮。帮不了,直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

所谓人际关系,都是在你麻烦我、我麻烦你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果彼此不麻烦、不来往,时间一久,这条线就断了。

三、做人最重要的是心宽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这一辈子,说长就长,说短则短。老是纠结于过往,不但心理很累,行为也会出现偏颇。

人的大脑为什么会有遗忘的特征,就是让我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过去的就过去了。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希望和未来才更美好。

你用坦荡的心胸看待过去,不计较往事,该糊涂就糊涂,该清醒则清醒。不但老领导会明白一切,你的亲戚、朋友和同事、部属也会敬你三分。这就叫以德服人。在儒家文化圈,能担大任的人,都必须在德行上有如此修为。

如果你不帮老领导,认为理所应当。但是,老领导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只要当过你的领导,就是帮助过你。你不帮忙,他就到处说你这人忘恩负义,是个小人。

这些话如果传到大领导耳朵里,可不是好事。领导都有退下来的一天,因此他们在台上选拔干部的时候都会慎重考虑。能力素质是一方面,个人品性是另一方面,他们退休后能否用得上是不便言说的第三个方面。这种忘恩负义的人,最招人厌恶。自然谁也不愿提拔你。你的仕途可能就会因此蒙上一层阴影。

这就是我说的,帮则两利,不帮则两害。

你好好想一想吧。



邯郸小超


我发小比我年长几岁,之前在一个中大型公司待过,当时准备要升职的时候,他们领导没有一点支持,反而还限制他升职。

当时我发小就很生气,毕竟年轻气盛。直接就写了离职申请,经过一个月的工作对接后顺利离职。因为能力不错,直接跳去了另一家公司。

并且在另一家公司工作到我毕业的时候,成功做了营销部门的二把手。

不久后,我就听到我发小之前的领导托他办事,他帮忙办了。

我当时觉得非常奇怪,之前他这个领导所作所为换做是我肯定不会去帮忙的。

然后我发小就告诉我说,没必要记仇,之前吃亏就当长一智了,人要大度一点。

然后一年之后,我发小就直接跳到了营销部门的一把手,直接对董事长负责。

后面一问,是之前那个限制他发展的老领导卖面子,一层一层的托人去照顾他了。

这可能就是佛家强调的因果吧。


境迁丶


费哪劲干嘛,我们领导,来时就看咱不对眼,应为咱太直,结果单位给统一办理职称,唯独留下咱,别人都想着咱回和他大闹一顿,,,错了,咱看看都没看他一眼,把他当个屁一样,放啦,放了心里舒坦,后来退休走了,有于经常要遇着,老远看见咱,躲着就走了,………身正不怕影子歪…是咱的,迟早的事,不是咱的,咱不待和他们耗哪个气………就是这么直


老白姓361


以前我们大主任别人对他评价不怎样,但是从没为难过我,我家里离单位百来公里坐车特别不容易,有急事开会他没为难我来得了不,说只要你完成工作就行了,有一次嘴角跟他吵架也没给我小脚鞋穿,现在下去了有些人落井下石,他找我帮忙我从来没含糊过。我这人知恩图报,对帮过我的无论别人对他评价怎样但是在我这里有恩我就会帮忙。


狐狸迷路了


有种人是使用惯人了,什么都不拘小节!你也别说有没提协的事情,你可帮就帮,不想帮也可以推拖掉。没什么的,帮是人情,不帮本份。我新搬来的邻居是退休老师,使惯学生,再加上家长的捧哏,他对我种的菜,水果想吃就拔就摘,还不用告知一声,他的朋友也可随意摘,就象他家的一样!平时叫你帮他浇花,收衣服,搬重东西就象使唤个学生,其实我都65岁了。但他从不帮你,坐在凉亭看着你家衣服没收淋个湿透也像没看见!而他们不在家,下雨了你帮他收也没一句谢谢,而有一次也同时不在家,都没收,他就大叫哎哟,我不在下雨了你怎么没帮我收衣服呀!我说我也出去了,我的也淋湿了,他却说是吗?我以为你会收才没回来收的,因为他打麻将天天风雨无阻!大家外面都安有龙头,他却用你的水,拿你的扫帚🧹肥料,工具……等等,老说我也去买一个,下次记得买……打那后,我就坚决不帮了!我对付的办法是:下雨没收衣服,他一叫我就说:哦,我也不在家,我的也淋湿了。叫干别的我就找别的说有事,等我有空先。久而久之他现不叫了,连楼上的都说,你原来是太好了,又帮他扫院子又浇花,又收衣服,又给菜又给水果……现在我不过他那边,也不天天给他扫地了,他叫着哎哟,怎么这么多树叶呀,怎么这么脏啊,就让他叫好了……我本来菜吃不完都送人的,水果也是,但不是象他摘还踩踏得不像样,摘果可以折枝,不管死活!真有这样的人。不是热心就好,因为有的人可能他自己习惯成自然,总以自己为中心,不管别人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