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斩贪虐之官吏,外逐横暴之强敌”:发生在朝鲜的义和团起义

朝鲜甲午农民战争,是1894年(甲午)朝鲜农民在东学道(东学道是朝鲜庆尚北道庆州人崔济愚在1860年5月创立的。他融合儒、佛、道三教,制成二十一字咒语,号称东学,与西学即天主数相对抗。东学道运动是十九世纪末叶朝鲜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种形式。)领导下举行的反对封建统治和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起义。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又称“东学道起义”。

“内斩贪虐之官吏,外逐横暴之强敌”:发生在朝鲜的义和团起义

01​战争的起因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开始侵略朝鲜。1876年,日本用武力迫使朝鲜李朝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从此,朝鲜逐步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此后,美、英、德、俄、法等欧美各国也先后同朝鲜签订不平等条约,朝鲜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掠夺的对象。资本主义列强,特别是日本,利用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特权,通过倾销商品和收购粮食和原料,加强掠夺朝鲜人民。

“内斩贪虐之官吏,外逐横暴之强敌”:发生在朝鲜的义和团起义

1885-1892年,日本输往朝鲜的商品总值从一百三十余万元增至二百五十万元。日本商人在朝鲜出售廉价的棉织品,获得厚利。日本商人还在朝鲜农村放高利贷,放青苗,低价收购粮食和棉花等农产品,引起粮食奇缺,粮价暴涨,朝鲜农民大批死亡。朝鲜政府还要付给日本大量赔款,国库日益空虚。朝鲜政府用增收苛捐杂税的办法,以弥补财政困难。朝鲜人民,尤其是农民在国内封建剥削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追下,生活更加难。当时,在朝鲜流行这样一首民歌:

“金美酒干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

1893年,朝鲜农业歉收,饥民遍野。全罗道古阜郡郡守赵秉甲不顾人民死活,强迫民工修筑灌溉工程,非法向农民征收水税和杂捐,这是甲午农民战争的导火线。

“内斩贪虐之官吏,外逐横暴之强敌”:发生在朝鲜的义和团起义

02战争的经过

1894年1月15日,古阜、泰仁两郡千余农民在东学道徒全琫准的领导下举行起义。起义农民手执锄头、竹枪,袭击郡衙,惩办贪官污吏,夺取军火库,打开牢门,释放无辜人民,还把非法征来的税米发还农民,烧毁土地文契。

全琫准(1854-1895年)生于全罗道古阜郡杨桥村一个乡班家庭。他的父亲因痛恨郡守贪污暴虐,率领农民攻打郡衙,被捕遭刑杖而死。全琫准从小就对现实社会不满,青年时多次参加农民起义。1874年,他怀着满腔仇恨参加了东学道,后来担任古阜、泰仁地区的东学道“接主(地方首领)。

“内斩贪虐之官吏,外逐横暴之强敌”:发生在朝鲜的义和团起义

农民起义爆发后,全琫准和东学道道主崔时亨取得联系,并制订四条纲领:(1)不杀人,不伤物;(2)忠孝双全,济世安民;(3)逐灭倭夷,澄清圣道;(4)驱兵入京,尽灭权贵。1894年3月至4月间,全琫准以白山为根据地,建立起义军司令部。他担任总大将,向全国发布檄文,完全抛弃宗教外衣,阐明起义目的是“拯救百姓于涂炭,莫国基于磐石”。号召人民“内斩贪虐之官吏,外逐横暴之强敌”。起义军高举“辅国安民”“尽灭权贵”“逐灭倭夷”的旗帜,明确表示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和日本侵略者,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城市贫民、贱民、奴婢、没落两班,儒生等纷纷参加起义军。他们头系白巾,手执竹枪,建立了一支“立则白山,坐则竹山”的英勇的起义军队。

03战争的规模

朝鲜政府非常惊慌,急忙调集军队进行镇压。4月6日,起义军在黄土岘一次伏击战中,歼灭官军八百余人,声成大振。4月7日至9日,起义军又连克井邑、高敞、咸平、长茂各县。4月23日,长城会战中又歼灭官军主力。4月28日,在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大力支援和密切配合下,起义军一举攻克南方重镇全州,乘胜向首都汉城进军。

“内斩贪虐之官吏,外逐横暴之强敌”:发生在朝鲜的义和团起义

李朝政府张惶失措,国王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一面向清朝政府乞援,一面又向起义军求和企图获得喘息时间,伺机反扑。全琫准本来主张与忠清道农民军会合,直逼汉城。但是,崔海月一派竭力反对继续战争。全琫准为了排除清朝军队和日本军队的干涉,自动退出全州并与政府笠订了《全州和约》。

政府被迫同意起义军提出的十二项要求:(1)消除政府和教人之间的宿怨,合力维持社会秩序;(2)查明贪官污吏罪行,严加惩处;(3)严惩横暴富豪;(4)严办不良儒林两班;(5)烧毁奴婢文籍;(6)改善七种贱民待遇,不得强制白丁戴平壤笠;(7)准许青年寡妇改嫁;(8)废除一切扰民的杂税;(9)任用官吏打破门阀界限,以人择官;(10)

惩办私通日本者;(11)取消一切公、私债务;(12)平分土地。起义军还在全罗道的五十三个郡建立了农民政权机构“执纲所”,由执纲一人,议事员若干人组成,负责执行议和条款,维护农民利益。

“内斩贪虐之官吏,外逐横暴之强敌”:发生在朝鲜的义和团起义

议和不久,清军应朝鲜国王之请,于6月6日在牙山登陆。日本以清军登陆为借口,也派军队在仁川登陆。7月23日,日军侵入汉城,策动宫廷政变,组成以金弘集为首的亲日派政府。亲日派政府同日本签订《朝日暂定合作条款》和《朝日攻守同盟条约》,规定:朝鲜必须进行“改革”;给予日本修筑汉城——釜山间和汉城——仁川间铁路和电线的权利;中日发生战争时,日军在朝鲜有自由移动的权利,朝鲜必须供应日军粮食。

7月25日,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此后,起义军的斗争矛头转向日本侵略者。8月底,在全罗道集合的起义军达十余万人,士气非常高昂振奋。在“驱兵入京,尽灭倭夷,澄清圣道,济世安民”的口号下,准备北伐,直取汉城,推翻亲日派政府。

“内斩贪虐之官吏,外逐横暴之强敌”:发生在朝鲜的义和团起义

04战争的结果

在这关键时刻,起义军领导集团发生了分裂。东学道首领崔时亨一派宣称,采用暴力违背教义,顽固地反对北伐。他们的分裂活动在起义军中产生了很恶劣的影响,严重地破坏了起义军的统一和团结。经过激烈的斗争以后,全琫准在多数将领的支持下,仍然坚持北伐。10月中旬,起义军分三路向汉城进军。20日,起义军在忠清道首府公州与日本侵略军和朝鲜政府军发生激战,此时先头部队已经逼近汉城。11月下旬,又在论山战斗了十ー天,由于日本增派大量援军,起义军遭到失败。

全琫准为了重整力量,率领部分起义军向南撤退。由于东学道叛徒告密,全琫准在途中被俘。他在汉城法庭上大声斥责日本侵略者说:“爱国农民已经团结在一起,唯一目的就是同你们的国家进行斗争!”他严正地拒绝了敌人的诱降,于1895年3月11日英勇牺牲。轰轰烈烈的朝鲜农民战争,被日本侵略军和朝鲜政府军的反革命联合武装所镇压。一部分农民上山坚持游击战争,为后来的反日义兵运动开辟了道路。

“内斩贪虐之官吏,外逐横暴之强敌”:发生在朝鲜的义和团起义

05结语:

朝鲜甲午农民战争是朝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具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性质。它沉重地打击了国内封建势力和日本侵略者,在朝鲜近代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