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本身是一個對政治感興趣的人嗎?

衰上尼的船


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曹雪芹他對政治感不感興趣,要從兩個方面來講,小時候的曹雪芹因該是不喜歡政治以及官場的,雖然他本身是江南威望很盛的家族的子嗣,但他從不喜歡讀書,尤其討厭八股文,但也是比較受祖母李氏寵溺,

所以曹雪芹的少年時期應該是對政治不感興趣的,就像賈寶玉一樣,後來因為家道中落,他本人對官場有了了興趣,但後來窮困潦倒的時候,對官場有了自己更清晰的認識,本人也就遠離了官場,用了一生的時間寫出了,鉅著《紅樓夢》。

所以他對政治以及官場有著自己的認識,這和他的年紀,家庭,品性都不無關係。

熱愛生活又有夢幻之感,入世又出世,這是曹雪芹在探索人生方面的矛盾。曹雪芹並不是者,他並不真正認為人間萬事皆空,也並未真正勘破紅塵,真要勸人從所謂的塵夢中醒來,否則,他就不會那樣痛苦地為塵世之悲灑辛酸之淚,就不會在感情上那樣執著於現實的人生。他正是以一種深摯的感情,以自己親身的體驗,寫出入世的耽溺和出世的嚮往,寫出了耽溺痛苦的人生真相和希求解脫的共同嚮往,寫出了矛盾的感情世界和真實的人生體驗。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嘴痕


從曹雪芹的豪門出身看,應該是一個對政治感興趣的人。曹雪芹經歷家遭蕭索,也打斷了他的政治前路,從而激起他對政治生活、秦淮美夢的逆反性思考,而政治正是他熟悉的,以致廣交名流、燕市狂歌,更深入地接觸和了解社會政治,以實現他的補天之志,從而成就鉅著《紅樓夢》,以表達“生於繁華,終於淪落”的人生探索思想。


野徑峽


曹雪芹“補天”之志從未懈怠,直至晚年,友人敦誠《寄懷曹雪芹(沾)》還在安慰他:“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殘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意思是因罪臣之後的身份及其它原因,曹雪芹的個人奮鬥遭遇艱難險阻,敦誠勸他知難而退,專心著書。曹雪芹亦不負所望,在隱居西山的十多年間,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將舊作《風月寶鑑》“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成了鉅著《紅樓夢》。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曹雪芹四十五歲,約在是年南遊江寧。南遊原因不明,可能是去看望離散的族人,也可能為其他家務私事(傳曹雪芹曾於此時前後任兩江總督尹繼善的幕僚)。南遊期間,閱歷山川,憑弔舊跡,聽話往事。張宜泉《懷曹芹溪》一詩當作於這一時期。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曹雪芹四十六歲,初秋,敦敏作詩《閉門悶坐感懷》雲:“故交一別經年闊,往事重提如夢驚。”可能是指曹雪芹南遊、經年未歸而言。此次南遊歷時一年多,於重陽節前後回京。節後不久,敦敏在友人明琳家養石軒偶遇曹雪芹,做《感成長句》以記之。



會奔跑的金絲魚


曹雪芹雖然不是《紅樓夢》的作者,可他也是《紅樓夢》的批改、刪節者。他當然不懂政治,也沒有留下什麼政論,因為在清代的政治舞臺上,根本就找不到這麼人一個。


尋找青島記憶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曹家那個經歷迫使曹雪芹不得不關注政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