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崇拜定律:人们为何渴望强者

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曾提出:“群体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心肠所动,他们认为那不过是软弱可欺的另一种形式。”这种特性使得“群体随时会反抗软弱可欺者,对强权低声下气。”

美国哲学社会科学家詹姆斯·麦格留戈·伯恩斯在《领袖论》中,首先研究的是缺乏领袖导致的危机,提出“我们这个时代(21世纪)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极具感召力和创造力领袖的渴望。”

在人类没有进入文明时代时,就会本能地服从最为强大的领袖,而进入了现代社会之后,群体依然对强者充满渴望。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同时又是偏执、专横的,所以他们不会轻易服从,只有强者才可以让他们信服。

无论现在多么强调个体,但是群体对强者的渴望,依然是一个不变的定律。

群体崇拜定律:人们为何渴望强者

群体虽然充满力量,但是无序而偏执

为什么群体总会渴望强者呢?

1、群体需要强者保护和领导。在人类的早期,强者往往代表着更能抵抗外界环境的侵害,也就能给群体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在没有主导的情况下,群体的行动往往会出现无序的混乱,无法实现群体的最大利益。

2、重新塑造秩序和稳定需要强者带领。群体对混乱感到厌倦,或者陷入迷茫,或者回归平静,都会本能地从外部寻找依靠,作为行动的依据。

3、群体需要依靠强者抵御风险。在面对未知环境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个体会寻求强者帮助或者借助强者抵御,群体向强者身边聚集,这又增加了强者的力量,群体对强者的渴和想象,得到满足和印证。

正是因为这种规律的存在,很多时候会导致对强人的盲目崇拜,使得群体很容易被引导,造成更严重的混乱,所以,群体渴望强者虽然是一种普遍心理,但个人崇拜带来的危害则需要更加警惕。

马克斯·韦伯认为,存在三种支配群体的权力类型,也可以看做三种强者类型:传统型(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也叫克里斯玛型)、魅力型(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法理型(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强者会同时体现其中多种类型。

群体崇拜定律:人们为何渴望强者

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是古典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中外历史上,我们能找到对应的例子。

我们最熟悉刘邦项羽争霸,他们就是两种不同的强者类型。项羽是楚国贵族,有着世袭得来的强权地位,是传统型强者;而刘邦更偏向魅力型,通过“约法三章”等手段获得群体的追随。

拿破仑也是魅力型强者。法国大革命的混乱期间,拿破仑以军事强人的形象出现,对外征战阶级胜利,吸引了法国人民乃至意大利人的追随,成为人们崇拜的法兰西人民的皇帝。

而看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又体现了魅力型和法理型的结合。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带领大陆军与英军作战并联合殖民地,成为人们仰望的魅力型强者,而后获得总统职位,拥有了法定的权力,当时在美国,对于华盛顿的个人崇拜一度达到顶峰,两届连任的总统生涯又使得他拥有法律赋予的权力,体现出法理型强者的一面。

法理型强者,一般都不会让个人喜好超越于制度之上,而人们对于法理型强者的渴望,也可以视之为人们对于制度的尊重转化到具体的个体。所以从历史上来看,法理型强者往往是对历史做出贡献而非破坏。

反面例子也不少,群体对强者的渴望,反而使自己陷入更加混乱的境地,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比如克伦威尔在英国内战时获得群体追随,随后建立起独裁统治;而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也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制造了许多屠杀事件,形成恐怖统治。

群体崇拜定律:人们为何渴望强者

罗伯斯庇尔最后在热月革命中被斩首

只要有群体的存在,这个规律就非常突出。

这也启示我们,通过强者引导群体,避免群体选择的反复无常、以及混乱的爆发,或者可以大大降低恢复秩序的成本。然而因为这种渴望的存在,强者个人的错误往往会影响到整个群体,所以也要避免盲目的强权崇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