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什么情况下步兵掩护坦克,什么情况下坦克掩护步兵?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自从坦克问世之后,它几乎就成了陆战的霸王,要不是反坦克武器发展迅速,陆战中还真拿它没办法。而步兵是战场上的最基础的力量,没了步兵,仗就没法打了,所以在战场上步兵和坦克都要相互掩护。

坦克虽然四周装甲防护能力强,但是顶部却是最大的弱点,在进行巷战或者山地作战时,坦克还会受到视野的限制,无法发现敌人,这时候就需要步兵的观察和引导,而且在城市巷战中坦克主炮因为仰角限制无法攻击高处的反坦克手,这时候也需要步兵兄弟帮忙了。所以说,步兵是坦克不可缺少的眼睛,他们能使坦克不被敌人暗藏的火力摧毁。

在战场上,坦克掩护步兵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是这里的步兵可不是靠两条腿推进,毕竟坦克的速度那么快,这里的步兵包括装甲步兵和机械化步兵。在地形比较开阔的平原、沙漠中,坦克冲在前面,起到吸引火力和消灭敌军工事的作用,然后打开缺口,而后面的步兵搭载步战车掩护坦克,同时还有直升机、远程火炮等配合作战,做到立体防护。在抗战时期我军缺乏反坦克武器,所以日军在进攻我军阵地时往往派出坦克在前方开路,后面步兵跟随坦克突进就可以对我军造成很大的威胁。

总而言之,坦克的火力猛,但是在一些地方机动性较差,所以就需要步兵的机动性来帮助坦克,而步兵的火力较弱,需要坦克的火力支援。至于谁掩护谁,要看战场形势,所以坦克和步兵是互相补充,二者缺一不可。


兵说


二战的一天:

美军游骑兵:“二营长,他娘的意大..M4坦克呢,给老子拉过来,给对面德棍碉堡来一发!”

一发燃烧弹之后,鬼哭狼嚎的德棍从碉堡里跑出来,M4冲向阵地,撕开口子。后面的步兵则跟随坦克,通过这个口子扩大战果。

阿富汗的一天:

小镇街道的两边异常安静,抱着头巾的阿拉伯妇女把在街上好奇观望的孩子纷纷赶回家里。沿街二层的窗户开着,隐约看到里边透着杀气。

马润叫停了坦克,安排了两个步兵班从街道两边挨个上楼检查。马润踹开二层的卧室门,一个拿着RPG的塔利班连阿拉胡阿克巴都来不及喊,就被打成了血葫芦。

步兵一边搜房,坦克一边跟随。

步兵是坦克的眼睛和保姆。而坦克则是步兵的火力平台和掩体。


疯狗的轻武



这个时候步兵一定要躲在坦克后面,此时坦克就是防护盾。面对前方超强的火力,步兵此时唯一要做的就是尽量的把腰弯着,头尽可能的底下,当然要看着前方,先别挂了再说。

这个时候也是如此,都被瞄准了还不赶快躲到坦克后方,这不是给敌方重火力一个狠狠攻击的机会吗?这种情况下面对敌重火力比如图中的重机枪,步兵躲在坦克后是最明智的选择。

这个时候重型家伙正在死拼,步兵还是远远的躲着为妙,出来不但发挥不了作用,还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如图所示,这个时候坦克乘员由于受至于视野观察限制,无法360度观察前方有无具有威胁的火力点或单个攻击点,这个时候步兵就该从坦克后方冲出,主动承担起清除和侦察以及攻击坦克火力死角的目标。

此时坦克的较量结束了,是步兵该杀出清理战场、消灭敌有生力量的时候了。






这就是没有步兵的协同,一辆坦克贸然进击,由于视觉受限,被隐藏的对手击毁!

这种情况依然是缺少了步兵的有力支援和观察,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无法发现的敌人痛快的干掉。

所以说,步兵是坦克不可缺少的耳朵和眼睛,更是坦克免遭暗藏火力击毁的保护神。同样,坦克是步兵进攻中最直接的高效的重火力支援,他们可以为步兵清除敌火力点和坚固的工事,同时为步兵提供稳入坚盾的保护。


冰雹蓝天


要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要步坦协同作战跟。作为武器,任何武器都有缺点,都有天敌,虽然坦克装甲厚,但其视野受限,反坦克导弹/火箭筒都是坦克的天敌,而步兵没有太强的防护能力,很容易遭到地方武器的打击。步坦协同就是为了将双方优势互补,达到1+1>2的目的。

要论什么时候步兵掩护坦克,上面说过,坦克的视野有限,首先,巷战,巷战被称为坦克的噩梦,因为现代坦克虽然四周装甲防护强悍,但坦克顶部却是最大的弱点,加上苏制RPG-7的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导致其流落在世界各地,如果敌方使用反坦克导弹/火箭筒在楼顶设伏,可以很简单的对坦克群造成致命打击。然后是山地作战,山地作战对坦克也是不理的,因为没人知道在各种草木丛中,有没有隐藏着伏击的敌人,而且就算发现,坦克想要攻击近距离的敌人,也是很吃力的。



说完步兵掩护坦克,在来说说坦克掩护步兵,首先要知道,什么时候步兵最容易被打击,一般情况下,在一马平川的平原或者其他地方,步兵很容易被地方火力打击,而在这个时候,出动坦克,抗下对步兵威胁较大的各种火力,掩护步兵冲锋,这才是坦克应该做的事。

想要了解步坦协同的话,美国的电影《狂怒》感觉拍的挺好,想了解的可以去看看。



个人见解,可能有疏忽或者遗漏,有问题请指出。


VDGDF


一般情况下在传统的野战中是由坦克冲在前面,步兵部队紧跟其后随时肃清残存的敌方火力点,尤其是反坦克单位;在城市巷战中,则由步兵在前,坦克则在后方提供重火力支援,待步兵部队肃清区域内的反坦克火力后坦克才可以进入。



当然进攻模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都以尽量发挥坦克和步兵各自的优势,避免其劣势为基本原则。坦克的火力和装甲防护远远超过步兵,在中远距离上坦克效能远远大于步兵,但是坦克的视野不足,尤其对于近距离的战场情况无法有效侦查,其装甲和火力优势也发挥不出来,很容易被残存的敌军单兵反坦克武器从侧翼或者后方击毁,所以需要步兵单位协助肃清。


步兵单位则存在火力射程和防护力不足的问题,即使是乘坐装甲车的装甲步兵的防护力也不高,一些速射机关炮甚至是重机枪都可以将装甲车击穿,更不用说那些反坦克的重型火炮和导弹了,所以他们需要坦克在前面为他们开路,直到冲上对方阵地上,则由步兵单位迅速肃清阵地上的所有敌方单位,尤其是那些躲在战壕里敌军,只能由步兵用手榴弹和工兵铲来肃清。待彻底占领阵地后,后面的炮兵、补给部队等支援单位才能跟上来,简单重组后再次发起进攻。


城市巷战中由于街道较窄,两侧高楼密布,坦克的视野收到极大限制,而且极易被对方从两侧、后方甚至顶部摧毁,坦克的装甲以正面最后,其他方向的防护都很弱,普通的反坦克火箭和导弹几乎只要击中坦克就一定能摧毁之。所以由坦克冲锋在前极易遭到重大损失,而且就算坦克通过了,步兵也跟不上,两侧建筑物还是需要步兵部队一步一步的清理,复杂的城市地形表明战斗只能缓慢的推进,以残酷的近战为主。所以坦克一般作为一个移动的堡垒在后方为步兵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摧毁任何暴露的火力点,而由步兵在前一个一个肃清楼房里的敌人。


战略论


坦克,主要是“扛轻弹药”的“移动装甲碉堡”,同时因为自身强大的火力能够杀伤摧毁当面之敌。

随着二战步兵轻型反坦克装甲火器的发展,摧毁坦克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难事,特别是RPG的出现更让坦克小心翼翼。

在覆盖火力不足、战场电子侦察手段不足、能够压制敌方炮火的情况下,出动人肉步兵去清除RPG手是必要。

步兵在战区形成包围的情况下,遭遇敌机枪火力点困扰时,这是出动坦克清除火力点时刻。

但实际战场却是千变万化的,无论对坦克装甲步战车还是步兵,“口径正义”永远都是正确的,什么样的坦克装甲车辆都挡不住“口径正义”的爆轰。譬如说:用107mm火箭弹的发动机推动装满炸药的小液化气瓶,打不了8km打500m~1km还是威力巨大。这种小口径液化气瓶遥控路边超次口径RPG打坦克装甲车辆,只要命中肯定是“一地节操”零件。一句话,未来战场“弹药量很重要”,而即便武器再先进、抗揍也挡不住“口径正义”。











B座603-YXQ


坦克这种主战装备一直以来就以强悍的机动性,防护性,火力为一线作战部队提供可靠的战力。如果没有适当的反坦克武器,坦克几乎是无敌的。

不过,坦克虽然强大,但是也依然离不开其他兵种的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战能力。在野战环境下,一般地形较开阔,如沙漠,平原等等;这些地形适合坦克快速机动,因此坦克更多要掩护步兵,而这时步兵主要是搭乘在步兵战车内,配备坦克部队进行作战的。开阔环境中,坦克一般会利用其强大的性能进行突击作战,打开缺口之后,步战车会将人员随后第一时间送到对方阵地进行巩固。因此这种作战模式下,步兵在进攻战斗中对坦克的掩护作用有限,主要还是由步战车来执行这个任务。但步战车也无法冲锋在第一线,所以还是要坦克顶在最前方,起到吸引反坦克火力并消灭敌方重要火力的重要作用。

当坦克进入到狭窄的作战环境中,比如巷战时,就需要步兵来掩护坦克了。因为巷战中坦克的观察视线被严重阻碍,无法及时有效的察觉到周边依靠建筑物隐蔽执行伏击战术的敌方兵力。这时步兵分队就能起到为坦克提前预警,指示目标,并消灭潜在威胁的作用。有了步兵的掩护之后,即使坦克被击伤,人员也能很大程度上逃离受损的坦克。人员保留下来自然换上新车就能战斗。但如果车组人员全损失,那么对部队战力生成影响很大。

中东地区的国家就因为步坦协同战术不好,导致在战场上不光装甲装备损失大,专业的车组人员也损失过大。俄军在打进车臣首都格罗兹尼的战斗中,就因为车载步兵不出车作战,清理周围房屋,掩护坦克反击,结果让武装人员从高处,低处等各种隐蔽处将俄军坦克车队彻底打残。其具体战术很简单,将俄军车队首尾战车打废之后堵死逃生通道,中间的车队在没有步兵的支援下,被武装人员挨个点名射杀~~损失惨重~~


陶德中士


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装甲部队是所向披靡的,由于比较厚重的装甲,普通的轻武器都很难对坦克造成致命的伤害。但是坦克在战场上面往往不是单独行进的,有的时候还要有大量的步兵跟上,那么坦克是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用来掩护步兵的呢?有时候坦克可不仅仅是步兵的挡箭牌。

简单来说,坦克和步兵的关系大概就是,步兵是坦克的眼睛,而坦克是步兵的火力输出平台和挡箭牌。这两者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这就意味着在不同的战场条件之下,这两者需要更加紧密的配合,才能取得更大的战果。如果两者没有能够很好配合或者是缺少了其中的一方,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坦克自身火力强大,装甲厚重。但是由于本身平台的缺陷,视野是有限的,而且坦克还有一些部位没有厚重的装甲进行保护。如果敌人躲在暗处,坦克往往就很难发现了,敌人会在暗处对坦克的薄弱敌方发起致命的攻击。对于步兵来说,视野比较好,但是在防护的方面就不足了。

根据这两者的优点和不足,在不同的战场情况下,两者的配合就是不同的了。比如在平原的我战场上,坦克视野不足的问题就可以相对忽略了,这个时候步兵往往跟在坦克的后面,当敌人的火力打过来的时候,坦克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盾牌挡住敌人火力,保护其身后作战的步兵。

当然,如果在这个时候步兵发现了敌人一个暗处的火力,而坦克没有能够及时发现的时候,步兵就可以呼叫坦克对敌人的暗火力进行打击了。特别是在城区作战的时候,坦克往往不会一股脑的往前冲,因为在车臣战争的时候俄军就吃了这个亏。在建筑物密布的环境下坦克视野不足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

并且在城区作战,坦克由于火炮仰角有限,往往对于高处的敌人无法打到。这个时候就可以呼叫步兵来清除建筑物上的各种反坦克火力点了,或者是当发现火力点的时候,直接呼叫坦克进行炮火覆盖。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步兵的视野非常重要,就是步兵掩护坦克了。


水镜晓先生


我来说一下想法。

其实说什么时候步兵应该掩护装甲类装备和装甲类装备什么时候应该掩护步兵更合适,坦克只是其中一类。

装甲掩护步兵:

1,抢滩登陆,

登陆战可以说是现代战争中最难的进攻行动。防守一方在滩头早早就布置了各类轻重武器,机枪,迫击炮,岸防炮等,登陆部队若以步兵强攻,损失无疑巨大,情况可参考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此时,登陆部队应以伴随登陆的水陆坦克,装甲车在前部掩护步兵登陆。


2,野外攻坚战

就是最常见的野战军部队随行的主要战斗任务(笔者曾是解放军野战军的一员)。敌对双方在广袤的野外进行攻防,进攻一方肯定是坦克掩护步兵,我们在演习的时候也是如此,都是跟在坦克的后边,拍成两排,低姿前进。原因也是同理,双方阵前火力布置都是很猛的。

3,空降作战

现代空降作战,由于运输飞行器运载能力的加强,坦克装甲车随部队空降都很正常。而空降部队一般都是空降到敌人后方要害部位,危险性也是极大的。层有人说过:我们空降兵天生就是用来被包围的。在这种情况下,顺利着陆后,肯定还是以装甲为先头,攻击敌人。

步兵掩护装甲:

1,城市作战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在城市战斗中,各类建筑门窗都可能向装甲类兵器发射致命的反装甲武器,而且大部分装甲武器顶部都是最脆弱的部位,城市战中很容易受到致命攻击。1994年俄罗斯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装甲旅长驱直入城市,被打的七零八落,损失惨重。所以城市战中,装甲本身就是弱势兵器,不能不用,要少而精,还可以专门进行改造,比如德国前几年推出专门用于城市作战的豹2A7“城市豹”。战斗中,步兵掩护装甲,遇到火力点再让装甲攻坚,攻坚完了再躲起来。


2,山地作战

山地,一个作战中相对特殊的地形,比如当年的朝鲜战场,美军装甲部队发挥也不是很优秀,损失也比较大。山地,地型起伏大,地貌复杂,便于步兵等火力点隐蔽,对装甲部队威胁比较大。就需要步兵掩护装甲部队前进,必要时再输出火力。


其实总结来说,装甲火力猛,机动性差,步兵机动能力强,火力弱。在作战地型相对复杂的情况,步兵需要掩护装甲,在地型开阔的情况,装甲掩护步兵。也不是完完全全的谁掩护谁,都是相辅相成,灵活运用。


A喵式侦察兵


这个要根据作战环境讨论,不同的作战环境需要不同的战术策略,不过在现实中,更常出现的往往是步兵和坦克彼此相互掩护,而不是简单的一方掩护另一方。

一般来说,在敌方火力较强、地形较为开阔的情况下,主要是坦克掩护步兵。比如在平原、草原等这样的开阔环境作战时,坦克凭借厚实的防护可以抵御敌军火力,而步兵则借助坦克的保护慢慢推进。

而在城市等这样障碍物众多并且容易躲藏的环境下,更多的是步兵保护坦克。坦克虽然强大,但实际上也很脆弱,反坦克地雷、火箭筒、遥控炸弹等,都会对坦克产生不小的损伤。而坦克本身感知能力就很差,尤其是二战时期的坦克,如果没有步兵保护,很容易被敌方步兵钻到其死角对其进行攻击。德国人的铁拳反坦克榴弹在城市战中就没少干掉盟军的坦克,如果有及时有效的步兵掩护结果就会大大不同。

不过如今随着武器装备水平的提升,以及作战样式的发展,城市作战开始成为主流的作战样式。而两者也基本上是彼此之间相互掩护,无论是车臣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是如今的叙利亚战争,坦克和步兵还是最佳组合,彼此之间相互掩护支援,产生了1+1大于2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