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南懷瑾:教孩子做人做事從“灑掃、應對、進退”開始

  根據中國傳統文化來說,真正的兒童教育學的是“灑掃應對”,小孩子在六歲至八歲之間入小學,怎麼掃地、抹桌子,怎麼與老師、大人、朋友講話的禮貌態度、規矩,這個最重要。古代講入小學開始學“灑掃應對”,是學做人的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轉]南懷瑾:教孩子做人做事從“灑掃、應對、進退”開始


  你不要看掃地、抹桌子、端碗沒什麼了不起,這些都是一種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會了,以後長大去做事自然會了。基本的教育沒有學好,而專門去讀書,那叫學知識,把知識學會了,而做人的基礎沒有,這個教育是失敗的。

  但現在人卻與古人相反,現在小孩子進幼稚園也好,受小學乃至受大學教育,學的都是知識,而對於做人、處事的根本道理,都是不懂,所以社會一片混亂。

  ——《南懷瑾老師教育漫談》


[轉]南懷瑾:教孩子做人做事從“灑掃、應對、進退”開始

 “灑掃、應對、進退”六個字,是古人的教育,包括生活的教育、人格的教育,是中國文化三千年來一貫的傳統。如果有外國人問起我們中國文化教育方面,過去的教育宗旨是什麼?我們不是教育專家,專家說的理論是他們的,我們講句老實話,中國過去的教育,主要的是先教人格的教育,也就是生活的教育。美國也講生活的教育,但美國的生活教育是與職業,與賺錢相配合,而我們過去的生活教育是與人格的建立相配合,不管將來做什麼事,人格先要建立。這就是中國文化的教育。

  現在我們的教育跟著西方走,所謂的生活教育,則是美國式的生活教育,教出來的孩子,先以能夠謀職業,有飯吃,謀生為第一。這其中差別很大很大,這是教育上一個大問題。當然將來會變,依我的看法非變不可,不變就不得了。社會自然會使它變,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不是偶然的,到了某一情勢、某一階段,自然會變。

[轉]南懷瑾:教孩子做人做事從“灑掃、應對、進退”開始

  過去孩子們進了學校,首先接受的教育就是“灑掃、應對、進退”這幾件事。“灑掃”就是掃地,搞清潔衛生等,我們現在小學、中學都有,好像和古代教育一樣,其實是兩樣的。我們從西方文化學來的教育,制度變了,教務、訓導、總務三個獨立。等於一個政治,三權分立,三樣都不連繫,結果三樣都失敗。教務只教知識沒有教學問;訓導是空的;總務呢?下意識中就認為是搞錢的。變成了這樣,可見我們整個教育制度沒有檢討,因此學生對學校大體上都是壞印象。中間細微末節的事還很多,譬如老師下命令搞清潔,就沒有一個搞好清潔。我經常說搞總務之難,一個好的總務,是宰相的人才,漢代的蕭何,就是搞總務的。總務這門學問,在學校裡有家政系,(這個翻譯得不好,實際上就是內務系。)訓練內務人才。但總務始終很難搞好。任何一個機關團體,一上廁所就發現毛病,管總務的也不可能每天去看每一個抽水馬桶,這就可見總務上管理之難。

  至於灑掃方面,現在的青年連地都不會掃,雖然中學小學要掃地,可是拿到掃把揮舞,反而把灰塵揚得滿天飛,抹上桌上灰塵,轉身反而抹到牆上,連灑掃都沒學會,生活教育真不容易。再其次的“應對”,更成問題。現在的學生幾乎不會應對,如問他:“貴姓?”他就答:“我貴姓某。”“府上哪裡?”他會說:“我府上某地。”就是如此,應對的禮儀沒有了,這是大問題。最後“進退”更難了,一件東西該拿不該拿?一件事情該不該做?是大學問,小的時候就要開始教。如吩咐去向長輩拜年,到了親友家,該站該坐?站在哪裡?坐在哪裡?進退之間,做人的道理,都要注意教育,現在這些都沒有了。古代的教育,就從灑掃、應對、進退這些地方開始。

[轉]南懷瑾:教孩子做人做事從“灑掃、應對、進退”開始

 中國的古禮,周公之禮,六歲就讀小學,小學就從這種生活規範學起;進一步八歲十歲認字;十八歲入大學,那是學大人。所以中國文化,小學這個階段,就是求作人的知識,先培養一個人,然後再講高深的修養,才是大學之道,這是我們中國過去文化教育的路線。

  現在我們看到這個時代真可憐,很差勁,“灑掃、應對、進退”統統沒有了,非常嚴重,這不能全怪學校,幾乎每個人都要怪自己,因為現在我們搞得不中不西,不今不古。如果完全西化還好,西方人還是蠻有禮貌的,儘管有的披頭散髮,像嬉皮一樣,他對人還是有一套,很有禮貌,也許他只穿一雙膠拖鞋來,但對美國人不必要求這些,因為他們很節省,以頭髮來說,美國孩子一年中難得有一次上理髮館,普通家庭婦女,都是自己動手的,節省得很,只有英國講究衣飾派頭,所以不要以為外國人平時穿著不好就沒有文化,當他們參加社交宴會時就很講究了。人家有人家一套禮貌,可憐的是我們這一代青年們,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這一代必須特別為下一代著想。這是對“灑掃、應對、進退”大概說了一下,如果詳細說中國傳統“灑掃、應對、進退”的沿革,可以出一本專書了。

  ——《論語別裁》

[轉]南懷瑾:教孩子做人做事從“灑掃、應對、進退”開始


  目前青年在社會上做事的很多很多,但是工商界任何公私機構,大概都會發現,很難好好用一個大專或者研究所畢業的人。為什麼?第一、不安於位,錄取進來做不了兩個月三個月,就有變動。譬如到貿易公司做事,做上半年,覺得自己摸得差不多了,也要另外到外面開個貿易公司。這種情形太多了。

  第二、一般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不能吃苦耐勞,都認為自己是大學畢業,擔任工商方面的企劃可以,至於上街跑腿、搬椅子、擦桌子,那是你們另外僱個工友才對,都是這般想法。甚至,自己親自連一個茶杯都不會洗。

  我經常教學生洗茶杯。在我那裡做事,每一個同學可憐得很。我這個老師不隨隨便便、馬馬虎虎,不管你是什麼博士、碩士當了教授回來,都要給教學掃地。茶杯不會洗,我就洗給他看。洗茶杯不能衝一下就算,杯子內外面這圈嘴巴下口的地方,要仔仔細細地刷洗,會傳染疾病都是這一圈,你打開水龍頭衝一衝搖一搖,等於沒有洗。做事是這樣的嗎?


[轉]南懷瑾:教孩子做人做事從“灑掃、應對、進退”開始


  現在青年這類的事都是這樣,從小就沒有注意。掃地不知怎麼掃,穿衣不知怎麼穿,你說這是怎麼回事?我發現,我們常常將許多事情歸諸於社會問題、教育問題、青年問題。其實社會沒有問題。社會是個什麼東西要搞清楚。社會是大家的,是由每一個人結構而成。不能將一些錯誤的事情,都推給社會,那是推託的話,自己不負責任。誰都不必負責嘛!因為那是社會問題。但是,社會是誰管呢?誰都是社會,誰也都不是社會。

  至於,若說是教育問題,那也是見林不見樹的話。請問是什麼教育問題?是小學教育出了問題?還是中學?還是大學?是那個地方出了問題?都不是,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現在真正要講教育,每個家長都得重新再教育。尤其二三十歲這一代的青年,自己怎麼做家長、教育兒女,都不清楚。你說嚴不嚴重?

  所以有些同學要結婚,我說你有資格結婚嗎?這麼說,對方當然很奇怪,我說當然了,找個房間,兩個鋪蓋湊在一起,那叫結婚的話,你們絕對有資格。至於說人究竟怎樣成家,怎樣處理男女家庭問題,乃至延續後代培育後代,這個我看你還沒有資格。因為當年我們也是受害者,以受害者的經驗來看,此事非同小可,不是“船到橋頭自然直”那麼簡單。

  ——《解決青年問題的我見》

  在後臺留言,寫下您想要諮詢的兒童成長問題,將會有專業指導老師進行免費答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