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武漢的第30天,我想回家了


我院98年的護士陳秀麗,到武漢第一醫院重症病區參加抗疫工作已滿一個月。這位來自肇慶封開的姑娘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就熱衷於參加志願者活動,做過交通支援者,做過創文明城市社區撿垃圾志願者,還經常去敬老院和老人家互動幫助老人家整理家務,當問及她為什麼喜歡做這些時,她頭微微一側:“幫了人家會從心裡感覺高興的。”


到武漢抗疫也是在幫助別人,疫情初期,她就已經跟同學們討論過是否應該參加抗疫這個問題,她說道:“我和幾個好朋友都想去,我也知道有危險,但我自小就有一個想法,要多幫助別人,幫助別人的人才快樂多。”初到武漢她不大言語,埋頭苦練穿脫防護服,當這項技能熟練掌握後,她才開始打開話匣子“雖然我年資淺,但我有信心,基礎護理我完全沒有問題,我也在ICU實習過,能幫一個是一個,我們一定能戰勝病毒,我不怕。”


陳秀麗日誌

來武漢的第30天,我想回家了


  3月12日 武漢


明天就是來武漢滿月之日,援鄂微信群上某位小可愛為了緩解這思鄉之情開玩笑說:“我們要不要搞個滿月酒啊?在這個疫情形勢嚴峻之時,我們來到武漢,初來乍到,猶如出生的嬰兒,誕生在這個英雄輩出的城市,滿月之日,猶如長大成人,可以獨擋一面保護想保護的人了。”


來武漢的第30天,我想回家了


俗話說的好:青春之美,在於拼搏,在於奉獻。在這場看不見敵人看不到硝煙但卻要直面生死的戰場上,我們驚奇地發現,賣萌並不影響我們年輕人衝鋒,恐懼也不影響我們勇敢,我們能迅速調整自己情緒,崩潰完馬上又投入戰場上,這證明當年在父輩護佑下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雖然我們在父母眼中仍然是長不大的孩子,而在外人眼中卻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可愛人兒了。

來武漢的第30天,我想回家了


從初入艙的陌生及不適感慢慢的過渡到習以為常,從護理危重病人到輕症病人,看著初始時一兩個病人出院到現在越來越來多的病人出院,就好像看到了黑暗中那一抹似閃電般的光發展到伸手能看到五指的光。


來武漢的第30天,我想回家了

隨著病房越來越多的空床位,新聞報道上一間又一間方艙醫院休艙,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一天比一天少,出院的病人從個位數逐步擴增到幾千人,說明我們離歸家的日子也不遠了。

來武漢的第30天,我想回家了

偷偷告訴你們:“當你們問我怕不怕感染的時候,當記者攝影師為我們拍出艙照的時候,問我“你有什麼話想對家人說、疫情結束後想幹什麼?”的時候,我不敢把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說出來,我怕說出來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我怕給爸爸媽媽,親朋好友們看到,怕她們擔心我。每次和家人打電話的時候,告訴他們,我在這裡一切安好,勿擔心。我覺得大部分人都是這麼跟家人說的吧!”

來武漢的第30天,我想回家了

在電視新聞上方艙醫護人員休整時再次請戰的請戰書上寫著“疫情不退,我們不撤”。這就是中國人不畏艱險,不懼怕生死,迎難而上的的精神,這就是中國十幾億中國人團結的力量。

來武漢的第30天,我想回家了

未來可期,仍須堅持。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堅持心中所想,堅持心中所念,相信堅持就是勝利。願一切早日迴歸正軌,我們可以正臉待人而不是蒙臉待人。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來武漢的第30天,我想回家了

---陳秀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