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后若有这几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该收手了

很多人的观念里,都认为孩子要打才能成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会用棍棒的方式让孩子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实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毕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成长,但是如果打多了或者打过分了,那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可能会适得其反。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几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该收手了

很多家长就是没有看懂这种求救信号,“当打已经不管用时”,家长们真的该收手了,而且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了。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几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该收手了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几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该收手了

1.导致孩子越发叛逆

首当其冲的就是让孩子越发叛逆,打了不听话,实际上就是孩子的一种无声反抗,也是孩子的求救信号。如果出现这种状况,家长们趁早还是收手,否则会更严重的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几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该收手了

2.会让孩子陷入孤僻

而且经常打骂孩子,很容易让孩子的性格陷入孤僻和敏感,一个孩子从小在暴力的环境当中长大,肯定不利于心理健康。久而久之,造成性格上的一些缺陷,形成敏感孤僻又自卑的性格,后果不堪设想。

3.给孩子树立坏榜样

除此之外,家长们经常打骂孩子,无形当中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很有可能让孩子也走向极端。在这种坏榜样的引诱之下,也会激发孩子的暴力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几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该收手了

4.造成亲子间的隔阂

当然,家长对孩子进行打骂,还会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不仅不利于家庭的稳固,甚至还会导致孩子仇视家长的心理,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家庭的幸福和谐。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几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该收手了

其实面对这种现象,家长们就该收手了,孩子们的沉默反抗,孩子们的充耳不闻,孩子们的死性不改,“刚打已经不管用时”,实际上就是一种求救信号

。如此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孩子不听话-打-更不听话-打的更狠”,如此,便是没完没了,不仅让家长头疼,孩子也永远都不会改过。。

那么孩子既然不能打,家长应该用什么方式去更好的教育他们呢?

首先要和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沟通。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认为与孩子的沟通就是浪费时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是不能理解家长的,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懂得很多,正是这种家长的自以为是的认知,所以才导致了孩子那样暴虐的脾气和叛逆的性格。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几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该收手了

其次,家长要控制自己不能随意发脾气。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时都会大发雷霆,一直直言孩子的错误,其实这不是正确的做法。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家长就像是一只画笔,你给他描绘什么样的颜色它就会是什么样的。家长完全可以静下心来,从孩子的角度去认识,去理解和思考孩子的问题,如果孩子犯错了,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帮助他找到原因并改正,而不是一味的发脾气去打孩子。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几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该收手了

结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存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学会因材施教,家长选择棍棒式教育也并非不爱孩子,只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学习自控能力,培养孩子从小做一个懂礼貌、有素质、不撒谎、按时吃饭睡觉的良好习惯,这样孩子在以后的学习成长中,才会更加游刃有余。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几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该收手了

坏习惯会成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好习惯则会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刚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想让孩子长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惯养成的关键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孩子走的更远。然后深刻的去了解孩子,然后像朋友一样跟孩子沟通交流,或许对孩子成长更有利。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套有关好性格品格培养的绘本《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父母可以给孩子当睡前故事读,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几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该收手了

这套绘本一共有10册,分别是《我能承担责任》《我不随便发脾气》《我能表达自己》《我能与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礼貌》《我可以独立》《学会尊重别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几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该收手了

绘本中的图画也是非常适合孩子看的,因为孩子对图画还是非常敏感的

好的习惯决定好的未来,这套行为习惯培养绘本应该可以帮到忙。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几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该收手了

父母打孩子肯定是希望孩子会变得更好,但是如果打多了反而就会适得其反,“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孩子的打骂一定要适度。切不可在孩子犯了一丁点错误的时候都要被打被责怪,而是更多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温和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给与孩子更多的关爱,用爱去感化他们,引导他们,让孩子可以更好地成长。

家长点击下方,用最好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