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孩1个月自杀2次:孩子的这些“求救”信号,家长不要再无视

14岁女孩1个月自杀2次,背后原因竟是父亲的这个举动

之前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晴晴一个14岁的武汉女孩,在一个月内竟自杀两次!听到这个消息想必大家和我一样震惊,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才能让在花季般的孩子,这么决绝的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呢?

14岁女孩1个月自杀2次:孩子的这些“求救”信号,家长不要再无视

来源网络

原来晴晴的爸爸是一名老师,在女儿4岁的时候与妻子离婚了,虽然一个人抚养孩子,但是爸爸为晴晴倾注全部心血,凡是只要一涉及晴晴的事,爸爸就变得敏感。

当医生问孩子,你为什么想不开。晴晴带着哭腔说:“因为爸爸不理解,我说的他都不听,总认为自己才是对的,每次吵完架我就不想在家。”

看到这则新闻,其实我心里是很心痛的,除了晴晴对自己生命的漠视,更心痛的是,晴晴爸爸明明是爱孩子的,却因为忽视了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好沟通,不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导致亲子关系疏离,孩子生无可恋。

14岁女孩1个月自杀2次:孩子的这些“求救”信号,家长不要再无视

来源网络

这类青少年自杀的事例在网上一搜还是层出不穷的,每一条都让人惋惜:

2017年11月,江苏丰县一名10岁女孩在家喝农药自杀,留下手写遗书和告别视频,嘱咐爸爸妈妈不要再为她吵架了。

2017年1月,云南镇雄县一名15岁男孩在除夕夜喝农药自杀,他留下最后的话语,说死了是对自己的一个解脱,他死了,爸爸就高兴了,就不会有什么事情烦他了。

从这些血淋淋的事例中,可以发现主要是因为父母孩子沟通不到位,不能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试想当孩子主动找你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要求时,你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敷衍或者完全不接纳孩子的做法,结果一次次的拒绝让孩子封闭了自己的心,直到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被压断,孩子绝望了,选择了极端的方式解脱自己。

14岁女孩1个月自杀2次:孩子的这些“求救”信号,家长不要再无视

来源网络

儿童心理学家齐常才说

亲子沟通就是父母与孩子的有效情感交流,包括语言、肢体和面部表情的互动交流。

他强调,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有没有蹲下来跟孩子平等交流非常重要,很多父母之所以跟孩子之间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先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可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想法能被家人理解,并获得支持。

虽然在我们的传统的观念里,觉得一个家庭是一个权利的金字塔,父母可以对子女呼来换去,丈夫可以对妻子呼来换去,喜欢对对方发出指令,操控对方。但是面对这一组组冰冷的数字,家长还能无动于衷吗?我想没有哪一对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想不开,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走上绝路,那么身为父母,就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和行动。

14岁女孩1个月自杀2次:孩子的这些“求救”信号,家长不要再无视

来源网络

一 平等的沟通:把孩子看做是一个平等的主体

孩子也是一名家庭成员,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先不要觉得孩子的想法不具有参考性,蹲下了慢慢的询问孩子,帮助他分析哪里好,哪里不好。让孩子明白,我们知道他的想法并且会作出反馈。晴晴之所以两次自杀就是因为,爸爸从来不听从自己的想法,压制自己情绪和想法。在平时的家庭活动和决策中,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这样可以让家庭更加有凝聚力更加和睦。

二 看见孩子的需要:有沟通就会有需要

凡是有沟通就会有需要,需要被知道,危机便化解了,比如当你的孩子像你提出你认为不合理的请求时,先不要带着强烈的指责,而要考虑他说这句话的真正需要,这个真正的需要有什么目的,而不是简单的指责孩子的需要。

14岁女孩1个月自杀2次:孩子的这些“求救”信号,家长不要再无视

来源网络

三 及时说出自己的感受:没有表达的爱,相当于不存在

我们的父母总是不善于表达,对孩子的打骂甚至多于赞赏,而孩子哪里知道那么多,你总是用批评他,孩子会以为你根本就不喜欢他,所以才有上面的孩子用自杀来结束父母对自己的打骂,以为爸妈不爱自己。

四 引导孩子自己疏通情绪,作出决定

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多去户外散心,走进大自然,周末带孩子看一场他喜欢的电影,多和孩子交流,拉拉手,微微笑,每一次的相处和接触,都会让孩子深刻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14岁女孩1个月自杀2次:孩子的这些“求救”信号,家长不要再无视

来源网络

面对孩子情绪失控,等孩子情绪稳定以后,可以跟孩子深入交谈几次,共同协商,找到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并且付诸行动。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孩子给了父母生命的色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人父母,就有义务和责任教会孩子珍惜生命。也要承担起职责,理解和接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在迷惘中找到出口活出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