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后若有这些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告诉家长该收手了

文|西红柿妈妈

中国有句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人都把这句话奉为经典,认为孩子不打不行,只有打出来的孩子,才会更听话,长大才会有出息。但实际上,一个孩子的优秀成才与否,和打不打是丝毫没有关系的,甚至经常的打骂孩子,还会取到反效果,阻碍孩子的成长道路。

“看你还敢不敢了?问你话呢,快回答,下次还敢不敢了?”刘先生这下是彻底怒了,小兔崽子不好好的上课,竟然翻墙通宵去打游戏。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次了,也已经打了无数次了,可是这孩子就是不听话,真的是让人头疼。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些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告诉家长该收手了

刘先生赶紧的和妻子穿衣出门,大冷天的,骑着摩托车把学校的各大网吧都转了一遍,终于在一家网吧的偏僻角落,发现了儿子的身影。他当即便是怒不可遏,孩子还没有注意,便是一脚把孩子踹在地上,连拖带拽的直接走了。

回家的路上,刘先生一直都是骂骂咧咧,刘女士也在一旁不断的唠唠叨叨,而孩子便是如此沉默了一路。他当然知道回到家之后面临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一顿胖揍,早就习惯了。面对父亲的问句,充耳不闻。果不其然,刚刚回到家,父亲便是直接拿鞋底朝着身上一阵乱打,打完之后,孩子也没多说什么,直接静静地回到了卧室,反锁睡觉

“看看他这是什么反应?现在我打他都不管用了,真是逆子”。以前的儿子还算听话,自己说什么都能听进去,可是如今打这么厉害,对方还是以沉默来反抗,甚至什么都听不进去。别看现在被打得这么厉害,下次该去网吧的还是去。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些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告诉家长该收手了

其实面对这种现象,家长们就该收手了,孩子们的沉默反抗,孩子们的充耳不闻,孩子们的死性不改,“刚打已经不管用时”,实际上就是一种求救信号。如此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孩子不听话-打-更不听话-打的更狠”,如此,便是没完没了,不仅让家长头疼,孩子也永远都不会改过。

而很多家长就是没有看懂这种求救信号,“当打已经不管用时”,家长们真的该收手了,而且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了。

有很多家长不自知,持续自己的暴力和错误行为,很容易导致以下几点后果:

1.导致孩子越发叛逆

首当其冲的就是让孩子越发叛逆,打了不听话,实际上就是孩子的一种无声反抗,也是孩子的求救信号。如果出现这种状况,家长们趁早还是收手,否则会更严重的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些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告诉家长该收手了

2.会让孩子陷入孤僻

而且经常打骂孩子,很容易让孩子的性格陷入孤僻和敏感,一个孩子从小在暴力的环境当中长大,肯定不利于心理健康。久而久之,造成性格上的一些缺陷,形成敏感孤僻又自卑的性格,后果不堪设想。

3.给孩子树立坏榜样

除此之外,家长们经常打骂孩子,无形当中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很有可能让孩子也走向极端。在这种坏榜样的引诱之下,也会激发孩子的暴力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些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告诉家长该收手了

4.造成亲子间的隔阂

当然,家长对孩子进行打骂,还会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不仅不利于家庭的稳固,甚至还会导致孩子仇视家长的心理,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家庭的幸福和谐。

以上四点,便是打孩子所造成的一系列恶劣影响,还希望家长们都能够警惕起来。尤其是当“打孩子不管用了”,这一信号出现时,那就更应该重视。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的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

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家长如果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不如尝试一下这几种办法:

•按暂停键,冷静一段时间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些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告诉家长该收手了

可以按暂停键,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索性把自己关在房间。宁愿憋着,也不能当场把脾气爆发出来。冷静过后,心平气和地找孩子谈话,是个不错的办法。

•换位思考,学会角度置换

家长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孩子虽小,但是做什么事情也会有理由。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尽量地去理解孩子,平等地去教育去引导。

•懂得尊重,不要太过强势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些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告诉家长该收手了

我们还要懂得尊重孩子,有很多家长仗着自己是家长,总是出现以大欺小的行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指责孩子,对孩子非常强势,得理不饶人,很容易触发孩子的抵触心理,而且还难以树立自己的威严。

当自己控制不住脾气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以上三点。先按一下暂停键,然后再换位思考懂得尊重,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最后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也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幸福和谐。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些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告诉家长该收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