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后若有这些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可以这样做

现在大部分人都知道,棍棒式的教育模式已经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了。但是我们依旧不能够排除有极个别性格暴躁的父母,他们依旧喜欢打孩子,认为打不打与孩子是否优秀有必然的联系,他们觉得就要打骂孩子才能对孩子起到正面的效果。王先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这样一位虎父。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些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可以这样做

有一天晚上王先生儿子的班主任给王先生打了一通电话告诉他,他的儿子在上课期间翻墙出校门,去网吧打游戏了。王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怒火中烧,挂掉电话之后立马跑到了儿子的屋子想要问清楚这件事。没想到事情是真的,而且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天了,只是今天他被班主任抓了现行。王先生听到儿子这样说,彻底怒了,觉得自己的孩子本来成绩就不好,现在还去翻墙玩游戏,王先生感觉自己整个人生都没有希望了。所以他就随便拿起了孩子书桌上的书打他,边打边问他还敢不敢了。王先生的孩子嘴上承认了错误说不敢了,但是几天之后,他又跑去网吧玩游戏了。

王先生知道之后赶忙和妻子到学校周边的网吧去找自己的儿子,但是那时候天色已晚,王先生把学校周边的网吧都找遍了,还是找不到自己的儿子。直到深夜12点左右,王先生在自己家小区旁边的网吧发现了儿子的身影。当时的他怒气已经到了顶峰,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发现儿子之后一脚把他踹在了地上,要不是妻子拉住他,王先生还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殴打自己的孩子。

回到家之后,王先生对儿子一直骂骂咧咧,孩子却一直沉默,没有说出一个字,即使王先生打他,他也不哭不闹一直沉默着。其实王先生的儿子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每次一遇到事情,父亲就一顿胖揍他,从来都没有例外。这次依旧是这样,在父亲打完他之后,孩子只是默默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

看到儿子的这种态度,王先生好像更生气了,在客厅破口大骂。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原本乖巧的孩子变成了今天这副模样。

其实,如果孩子用沉默去反抗家长的打骂,家长们就应该意识到,打骂这种方式对孩子已经没有效了,家长就应该收手,不要再打骂孩子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求救的信号,如果家长不懂得这种信号,只是一味的打骂孩子,不仅不会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而且情况还会更加的严重。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些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可以这样做

家长的暴力容易导致什么后果呢?

  • 一,孩子越发叛逆

就像上文中提到的王先生的儿子,他在父亲打骂之后难道会停止不再进入网吧吗?当然不会,他们会依旧像以前一样,不会改正。沉默其实是他无声的反抗,他会越来越叛逆,家长越不让他们做什么,他们越想要去做。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已经出现了这种逆反的情绪,就应当立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立刻停止。

  • 二,让孩子陷入孤僻

社会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孩子因为父母感情非常的差,常常在家里吵架,他们选择了自杀。父母之间的打骂和对抗都会容易让孩子陷入到敏感偏执的性格当中去,父母对孩子的打骂,更是他们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造成严重的心理缺陷。

  • 三,给孩子树立坏的榜样

父母经常用打骂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会让孩子习惯的模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任何情况,都容易通过暴力行为去解决,特别是等到孩子长大之后,虽然他们受到了父母的家庭暴力,但是因为受到父母的不良影响,他们极有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施暴者。

  • 四,造成亲子间的隔阂

打骂孩子既容易造成亲子之间的分裂,夫妻关系和其他家庭关系也会因为亲子之间的巨大矛盾而受到不利的影响。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些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可以这样做

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应当怎么办?

一,冷静一段时间

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出现激烈的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出现这种激烈情绪之后,不能够直接将脾气发到孩子的身上,而应当自己冷静一段时间,等到情绪平静下来,再心平气和的去找孩子谈话。

二,学会换位思考

王先生在碰到孩子做错事情之后,一上来就打骂孩子,从来不问原因。其实孩子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有他们的原因,家长只有搞清楚这些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提出意见和解决的方式,所以家长应当学会换位思考,但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三,懂得尊重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所犯的错误只是父母认为他们做错了,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家长总是以大欺小,强迫孩子去接受他们的观点和认识,这其实是非常不正确的。有些事情孩子之所以做是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考,家长不能够去强迫孩子,更不能得理不饶人,在孩子的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严,让孩子对父母产生隔阂感。

孩子被打后若有这些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家长可以这样做


所以说有时候孩子犯的错误根本就不是错误,只是他们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家长应当站在孩子的角度予以充分的理解。如果孩子真正做错什么事情了,家长也应该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冷静的思考,平静地与他们交流和沟通,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做正确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