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柴榮不死北伐成功,打敗契丹統一北方,趙匡胤會成為什麼角色?

大馬哈魚12


一直對宋這個朝代不怎麼喜歡,因為他從根本上就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朝代,並立的政權有,遼,夏,金,從趙匡胤的所作所為和實行的政策來看,趙匡胤並不是一個,戰必勝,攻必克的帥才,而且當時他只是禁軍頭領,說白了就是皇家保安隊隊長,再加上後來的杯酒釋兵權,用文臣統兵的行為來看,他是看不上當兵的大老粗的,但是又不得不靠他們打天下,這點有點像美團的王興,他從內心一直瞧不起銷售這個職業,據說曾經還把幹嘉偉晾在外面,讓他等了2個小時才見他。言歸正傳,柴榮號稱五代第一英主,這點我是贊同的,而且個人認為他跟劉秀的性格有點相似,如果他活著說不定真能一統江山,如果柴榮一直活著那麼他對趙匡胤的使用絕對會有所保留,而且以趙匡胤的所作所為來看,絕對不是雄才大略的主,欺負孤兒寡母的事情但凡有點血性的男人都做不出來,如果他能夠打敗遼,金,再稱帝,我想大家都不會有太多意見,而且從他的作為看出,他壓根就沒真正想這麼做,是個格局很小的人,當年毛主席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完全是為了湊數押個韻而已,趙匡胤頂多就是個玩弄權術的權臣,所以,柴榮在世,趙匡胤頂多就是個節度使到頂了,甚至我都覺得他都不一定能有善終。


大堂二老爺


以柴榮的能力,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應該超過五成,而趙匡胤想稱帝估計就只能想想了。

一代英主

後周世宗柴榮自公元954年即位,在位期間勵精圖治,致力於大一統。後周在他的統治之下,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同時南征北戰,特別是大敗遼國,連克三關三州,史家稱讚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英年早逝

可惜,公元959年,柴榮突發疾病,駕崩,在位時間僅6年,逝世時才39歲。隨後其子恭帝柴宗訓即位,年僅7歲。柴榮的突然去世,直接打斷了後周的發展形勢,特別是對遼的進攻態勢,也讓遼逃過一劫。

“陳橋兵變”

趁著皇帝年幼,時任禁軍將領的趙匡胤,聯合各部發動“陳橋兵變”,公元960年建立宋朝,都城汴京,趙匡胤即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也志在大一統,可惜“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禁軍將領的兵權,更是讓宋朝尚武精神漸漸沒落,再也無力吞併遼。

歷史沒有如果,柴榮是一代英主無疑,有柴榮存在,也就沒有宋朝啥事了,趙匡胤絕對是大一統的功臣之一。


史知今



柴榮,後周世宗,於北伐契丹(遼)途中突患疾病而不得不退兵,使唾手可得的“燕雲十六州”轉瞬間化為煙雲。從此,終極後來的有宋一代,“燕雲十六州”始終未回到中原皇朝手中。柴榮突患疾病退兵開封、任命趙匡胤等人為託孤大臣後沒幾天就駕崩,享年39歲,可謂天妒英才!

如果柴榮不死北伐成功,打敗契丹(遼)統一北方,趙匡胤會成為什麼角色?

柴榮的文治武功

柴榮即位後,隨即面臨北漢和契丹(遼)的威脅,在後周群臣都要求暫避的情況下,柴榮力主親征與北漢決戰,在高平之戰中大敗北漢與契丹(遼)聯軍。此戰是柴榮在軍中威望大升,同時柴榮藉此機會開始整飭軍紀,斬殺臨陣脫逃將士、提升有功將領。對了,趙匡胤也是在此戰中表現突出而擢升。

在位期間勵精圖治,致力於統一大業,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志:

1、內政方面

在位期間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修訂禮樂、制度、刑法,使得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區經濟開始復甦。

2、外政方面

採用大臣王樸在《平邊策》中“先易後難”的主張,即:先攻下江南(南唐)、嶺南(南漢),再取巴蜀(後蜀),其後是遼國的燕雲之地,最後是河東(北漢)。在位期間先後西敗後蜀,收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遼國,連克三關三州。


【注:看到這裡,我們是不是發現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在內外政策的大體框架方面與柴榮高度相似?再說一個小秘密,趙匡胤的黃袍加身也不是他的發明,而是後周太祖郭威在登基稱帝時用過的,過程完全跟趙匡胤黃袍加身差不多,也是將士擁立。】

假設趙匡胤會成為什麼角色?

很顯然,柴榮的文治武功是唐末五代十國以來少有的明主、名君。那麼趙匡胤作為後周的重要將領肯定會在全國統一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國家統一做出重要貢獻。如果沒有戰死沙場,那麼趙匡胤肯定會慢慢擢升。古有”文到尚書武封侯“的俗語,故而趙匡胤會成為一代良將,最高封侯,死後配享武廟,享受後世供奉的殊榮。僅此而已!

為什麼不假設趙匡胤會造反?這裡要提一下,後周世宗柴榮曾改革軍事制度:

1、實施練選制度,精簡中央禁軍,補充強健之士,設有殿前都指揮使、水陸都部署、殿前都點檢等高級軍官,形成“殿前諸班”的禁軍,其中殿前都點檢掌握軍事實權。(趙匡胤就是擔任此職在後周世宗去世後發動陳橋兵變,篡位建宋朝。時機把握的非常好,欺負柴氏孤兒寡母,要是柴榮在世,趙匡胤借他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啊。趙匡胤獲得此職也是在柴榮突患疾病後任命,作為託孤大臣之一。)

2、嚴明軍紀,命兵部尚書張昭遠制定新的軍法。

3、最後是限制藩鎮權力,例如禁止造軍器、干預民政等等。

可想而知,趙匡胤在此制度下,根本無法造反。而且柴榮非常強勢,內有柴榮自己坐鎮掌中央禁軍,外放節度使也又被限制權力,何談造反?況且以柴榮的文治武功,隨著全國的統一,進一步進行改革也說不定。因此,柴榮在世,趙匡胤無任何造反的機會,只能做忠臣良將!



雪峰居士


哎呀,這是我最想假設的歷史問題了。

真的。

柴榮死得太早了。

他有能力,有魄力。可惜天不假年,若不然,也不會扔下孤兒寡母讓人欺負。

如果柴榮命夠長,北伐成功,打敗契丹統一北方,那趙匡胤會成為什麼?

當然會成為得力大將,繼續南征啊。

趙匡胤能成事,是利用了柴榮的家底的。現在東家不死,自己還能幹,趙匡胤沒有機會,當然只能繼續打工了。

當時柴榮的兒子還小,所以被迫“禪讓”了,也不知道他本身的能力如何,如果他在父親的庇護與教導下長到適齡接班,自身手腕過硬,治得了趙匡胤等一班老臣,穩坐下去沒有問題。

如果小柴接了班,卻治不住那些老臣,那麼,一統之後再度分裂不是沒有可能。但世事難料,在再次的分裂中,趙匡胤也許一枝獨大,也許被他人所滅,也許,柴氏宗族中另外躍出一匹黑馬,重新歸攏力量也未可知。

也許,趙匡胤在新君繼位後不久就掛了——畢竟他的壽命壽命也不長。那就終其一世,還是個臣子。

一切都是假設。但柴榮活得久一點,政治格局肯定會不一樣。

趙匡胤黃袍加身,確實佔了孤兒寡母的便宜。


錢多多讀文史


如果柴榮不死北伐成功,打敗契丹統一北方,趙匡胤會成為什麼角色?

論文治武功,柴榮並不遜色於趙匡胤,倘若不是英年早逝,想必歷史上的皇帝圈根本沒有趙匡胤的事兒。趙匡胤黃袍加身,繼承了柴榮的皇位,可以說是撿了一個天大的便宜。大周王朝在柴榮的任期內,對外南征北戰,廣闊疆土,對內平和政治,撫卹平民,制定了一系列強國的策略。

可以說,趙匡胤能夠創立大宋江山的版圖,是站在了柴榮這位偉人的肩膀上。如果沒有這份基業,趙匡胤是很難對外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征戰契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柴榮在世,燕雲十六州收入囊中是勢在必行的。可趙家傾兩兄弟之力,都沒有實現這個夙願,這就是能力的差距。

至於柴榮如果沒有早逝,趙匡胤在大周王朝的地位,其實並不難猜測。

趙匡胤在柴進去世前,是柴榮的禁衛軍統領,雖然有兵權,但是並沒有達到位高權重的地步。如果柴榮活著,趙匡胤最多做到大將軍一職,柴進也不可能將天下兵馬歸他統領,頂多讓他統領一部兵馬。待天下平定之後,論功行賞,也許會給他封侯,成為一方諸侯。

可以這樣理解。

趙匡胤深得柴榮信任,本事了得。

就如韓信之劉邦,李靖之李世民,但是柴榮宅心仁厚,只要趙匡胤沒有露出造反的尾巴,也不會有狡兔死走狗烹的行動,將功高震主的趙匡胤殺害。倘若趙匡胤圖謀不軌,則另當別論了。

我覺得,柴榮如果一統天下,建立大周王朝,想必比大宋王朝要強盛許多。

畢竟,在華夏的地盤上,大宋王朝並沒有真正的統一,西有虎視眈眈的西夏,北有龍盤而據的大遼。


櫻花如歌


如果柴榮不英年早逝,他很有可能完成統一事業,完全沒有趙匡胤的機會。如果是這樣的話,趙匡胤扮演的角色很可能是一位開國功臣。

我們都知道,趙匡胤不僅善於用兵,在政治上更加玩的轉。

稱帝后,他實施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在軍事方面,他解除了將領的兵權,調往外地任節度使,這時候的節度使和五代時候的節度使完全不同,是沒有實際權力的;在行政方面,分割宰相的權利,避免中央權力一家獨大,設立通判與知州相互制衡,避免地方權力一家獨大;財政方面設立轉運使,保證中央財政收入。

趙匡胤前期作為軍事將領,表現非常出色。柴榮一但統一天下,無仗可打,作為開國功臣的趙匡胤必須面臨專業,鑑於他在政治上也才能卓著,非常合適當個宰相,不過這要看柴榮怎麼安排了。

那麼趙匡胤有沒有可能在柴榮手裡篡位呢?

趙匡胤是一個做事非常謹慎的人,沒有把握的事情絕不會幹,謀反這種性命攸關的事情更加不會盲目衝動,就算是在柴榮幼子手裡篡位的時候,尚且一再試探手下的誠意,如果面對柴榮,可想而知他絕不會有這個膽量,等到柴榮一步步掌權牢固了,他就更加沒有機會。


秦曰漢雲


如果不死,後面趙匡胤也做不了皇帝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了兵變,七歲的周恭帝被迫退位,後周就此被大宋所取代。但是在一年前,趙匡胤還是一名忠心耿耿的將領。在柴榮病重的時候還乞求上天保佑他的皇帝,可是為何在柴榮逝去僅僅一年,趙匡胤就迫不及待的稱帝了呢?如果當初柴榮晚死幾年,還有趙宋嗎?

在討論柴榮不死是否能改變歷史之前,我們先來說說被趙匡胤取代的後周。

後周的太祖郭威本來是名低級兵校,投奔後漢,因其驍勇很快便出任高級將領,手握重兵,受到了皇帝的猜忌,受身邊大臣蠱惑,殺郭威全家。郭威聽聞,一怒之下起兵造反,殺回了都城。幹掉了仇人,手握廢立大權,本想自己稱帝,卻擔心名不正言不順,於是便立了一個小皇帝。

後來京城風聞契丹進犯邊境,郭威便率大軍向北出發,大軍走到了一個地方,怎麼也不願意前進,眾將士非要擁立郭威為帝,並在混亂中將一面黃旗子披在了郭威的身上,隨後郭威殺回都城正式稱帝,建立了後周。

而郭威此時所作的一切都被趙匡胤看在眼裡。要說趙匡胤實在是沒有創意,10年後,趙匡胤照著郭威這個劇本,將這臺大戲,重新演繹了一遍,建立了大宋。

郭威建立了後周後沒幾年便死了,奪天下前,郭威的家人被後漢的皇帝全殺了,只有養子柴榮和他領兵在外得以倖免,因此只好將皇位交給了養子柴榮,好在柴榮勵精圖治、比郭威還要雄才大略。

周世宗柴榮像

柴榮徵南唐,北伐契丹,在即位短短五年的時間裡,將後周的疆域擴大了數倍之多,不但如此,柴榮還進行了很多改革,經濟文化大繁榮,後世稱柴榮為“五代第一明君”。

可以說趙匡胤的宋朝不但在疆域上繼承了後周,在施政上同樣是延續了後周的方法,踩在後周的肩膀上大宋幾乎沒費什麼力氣便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後世的很多人都在討論一個問題:如果柴榮不英年早逝,再給他十年的時間,會不會完成統一?趙匡胤是否還會在柴榮死後來一次兵變?

先我們來看看趙匡胤敢兵變的兩大倚仗:

1. 軍權在手

從後周太祖郭威起兵造反之後,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中原王朝如此短命,能傳位三代的已經是比較長久的王朝了。郭威認為這些王朝之所以如此短命,就是因為武將的權力太高了,權力大的武將看皇帝不順眼,就起兵造反,取而代之,所以郭威在位期間一直致力於削弱武將的權力。

郭威死後,柴榮也一直想不能讓武將有太大的權力,但對新建立的後周來說,四周強敵環飼,這個時候削弱軍權,無疑是自斷一臂,柴榮必須要倚重各路將軍手中的兵將。這種情況下,柴榮無從選擇。高平一站,趙匡胤展露頭角,立下殊功,才得郭榮信重,在禁軍中緩步經營勢力。

趙匡胤

2. 主少國疑,人心惶惶

柴榮最大的問題,便是身後事的安排。自五代亂世以來,從來沒有少主能夠守住國家的先例。最大的威脅除了其他國家的虎視眈眈,還有國內各個將領,除了趙匡胤,郭威的女婿張永德、外甥李重進這些人,同樣對皇位蠢蠢欲動。

主少國疑,人心惶惶。是以孫策不傳子孫紹而傳弟,司馬師不傳嗣子司馬攸而傳弟,趙匡胤長期以趙光義為實際儲君,等到親兒子長大成人後,趙光義羽翼已豐,尾大不掉,欲易儲已不可能,也是同樣緣由。

郭榮重病後,為保孺子皇位,費盡心思去打壓張永德、李重進,反讓和郭威毫無關係的趙匡胤輕易得了天下,是他眼光和胸襟不如他養父的地方。

但是如果上天能夠再多給柴榮10年的時間,一切都不一樣了。首先這10年即便柴榮完不成統一,但也基本上處於大局已定的情況,在這幾年,柴榮有足夠的時間去處理可能會對他兒子即位產生威脅的大將,比如張永德、李重進、以及趙匡胤等。

而柴榮多了十年,小皇帝也長大了,主少國疑的狀況不復存在,即便他不如他的父親那樣雄才大略,但守成是沒有問題的。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有宋三百年,商品經濟發達、市民文化繁盛,如此不同過往各朝的獨具特色,當時世界第一大都會,古代史上繁華富庶無與倫比的汴京城,實為周世宗郭榮這樣一個小販出身的帝王所奠基。

郭威——柴榮——趙匡胤,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整體。三代君王歷時近半個世紀後,才終於在李唐帝國的廢墟重建了一個昌盛的漢人王朝,結束了兵戈連綿、黎民饑饉的百年亂世。






富士康一哥


歷史上的柴榮軍事上是強於趙匡胤,從對遼戰爭可以看出。而且趙本人也是柴榮一手提拔提來的年輕將領。柴榮如果不英年早逝北伐成功的幾率還是很大的。北伐成功,以柴榮的政治覺悟肯定會乘勝揮軍南下統一華夏!如果這些都做完了的話會肯定著手解決這些手握重兵的將領!如果趙這時還活著,他只有倆個選擇,一交出一切兵權,韜晦養老。要麼就是兵變被抄滿門!趙多半會選擇前者,毫無懸念的事他肯定不會去冒這個風險...


回眸五千年


周世宗柴榮–五代十國後期的一代英主,必然有過人的能力。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甦。他又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4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在商議取幽州時病倒,不久去世,年僅39歲,廟號世宗,諡號睿武孝文皇帝,葬慶陵。而趙匡胤–後周世宗逝世前被任命為殿前都點檢,掌握殿前禁軍,公元960年,北漢和契丹聯兵犯境,趙匡胤受命前往禦敵,於陳橋驛黃袍加身,發動“陳橋兵變”,逼迫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建立宋朝,史稱“北宋”。而趙匡胤在周世宗時期縷建戰功,逐步被器重,但這也是在柴榮的英明領導下,如若柴榮不死(或晚點死),北伐或可成功,後周一統天下,而趙匡胤會做為開國功臣位於朝堂,斷然沒有造反逼迫皇帝禪位的可能,也就沒有後面的宋朝,當然也沒有後來的南宋偏安一隅,當然,這只是假設性的歷史……


驍騎龍尊


如果柴榮不死,北伐成功,打敗契丹統一北方。趙匡胤有三種不同角色,結果天地之別:

一是在戰爭中戰死。戰爭總會有犧牲,柴榮北伐,統一北方,需要發動戰爭,趙匡胤作為他手下重要將領,肯定會親身指揮參與戰鬥,這就有戰死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