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拜祖後,以後清明節會不會漸漸淡化了?

來熱鬧一下唄


不會的,暫停拜祖後,人們更注重清明的重要性意義性。為什麼暫停,就是讓活著人,好好的活著,只有生著的人,知道生命的意義和不可複製性。敬畏生命,緬懷先人,要有一個儀式感,便是清明這個點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春。一首古詩,清明的景象,嵌入中國人的骨子裡去了,讓清明是踏青的季節,也是追思憑弔先人的時令。

是的,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微乎其微,在疫情面前,一切的儀式節點,都可以忽略。但忽略,不是忘卻,只是暫時延續。今年暫停拜祖,不會淡簿模糊清明,而是清明愈加凸現它的存在意義與象徵。


楓林晚185736420


新型肺炎疫情當中,我覺得人死為大。 所以說在這次一起一期間,我也遇到了兩回喪事。我去參加葬禮的時候發現,由於這次疫情控制的非常的嚴格,所以說逝去的人,這次連自己最親近的兒子都沒有參加到自己的葬禮。按理說,人死去的時候,自己的兒子給自己養老送終,這是不管有多大的事都要趕到老人的身邊的,可這次新型肺炎疫情。要求人們不要跨省跨區出行。所以說這次我參加的葬禮都是孩子們在外面無法回來盡孝,這真的是大家雖然感覺到惋惜和遺憾。可同時大家也覺得這特殊的時期應該是理解的,等到疫情結束以後再回到家裡面,給逝去的親人上上香燒燒紙,也算是盡了兒女親人的責任。

我說這個目的就是說就是老人去世,遠方的親人都趕不到身旁,所以說就別說這清明小長假了。如果說它跟戰勝新型肺炎疫情相比較,當然是抗擊疫情最重要。所以說清明如果不讓祭掃的話也沒有關係。但是這種風俗習慣是不會淡化和遺忘的,所以說這不用擔心。


伊春美食美客


說句心裡話,我從小到大就去一次拜祖先,因為家族裡頭的人,都是男人拜祖先和拜祠堂,外婆過世,也就去過一次,外公的還沒有去過,我的爺爺奶奶過世也從來沒有去過,我的奶奶是世界上最討厭我的人,因為我是老二,又是女孩子嗎?家裡頭從小到大幹活最多的人也就是我,餵豬,餵雞🐔,澆菜,做飯,洗衣服,姐姐從來沒有做過這些活,弟弟也沒有,感覺是我人生當中幹過最多的一次農活,現在想起從小到大都是跟隨外公外婆和奶奶待著時間最多。說淡忘,我是不會的喲,就算沒有時間也是要打電話發微信問候家裡的親人們要去給他們上墳燒香,燒紙錢什麼的。


三寶媽媽的生活日記


不會。一次疫情根本無法動搖數千年流傳下來的民族傳統,如果能夠因為一次拜祖而淡化,那麼清明節也不可能流傳至今。

世之大事就是生死大事,在我們的文化當中,對於親人的祭奠,向來都是極其嚴肅和認真的大事。雖然在平時的節日當中,也都有祭奠的行為,比如說鬼節、春節、寒食節等,都有上墳的內容,但是真正屬於掃墓祭奠的節日,只有清明節,這是一年當中唯一的專事祭奠節日。而且很多相關的葬儀活動,也選擇這一天進行,比如遷墳、合葬、立碑等。

家庭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內核,它構成了最基礎單位的組織細胞,我們可以屬於不同的單位和派系,包括國家,但是作為家這個單位永遠都不會分割撕裂,很多時候,祖先和長輩就是我們的精神圖騰,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我們在祭奠親人的同時,既是精神上的告慰,也是情感的療傷。

我們舉一個例子,很多人因為今年的疫情,婚結了,但是並沒有舉行婚宴,沒有進行傳統的接送迎親儀式,那麼你難道說以後是不是也會淡化婚禮儀式呢?當然不可能。

中國人,向來注重儀式感,越是內心尊重的大事越注重儀式的嚴肅性,而清明節恰恰就形成了這種莊重感,因此成為一種傳承數千年的文化習俗。


元芳有看法


清明節始於周代,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也是後人祭祀先祖的重要習俗,經過幾千年歲月更替,直至今日,清明掃墓悼念已逝親人的習慣仍然盛行於民間。

今年清明節因為處在防疫抗疫的特殊時期,可以採取家庭或其他祭典形式,對以後不會帶來大的變化。



用戶言午澤群


我個人說這個不好,清明節是我們傳統的風俗,停了就等於放棄,我不贊同。

我就說一個比方,那麼多佛都有那麼多人拜,為什麼不可以停了?

現在把祭祖都不要了,你是從哪裡來的?沒有祖先還會有我們什麼事?

沒有祖先那有佛什麼事?

不言不語靜觀天下!




雲門道家養生


清明節、春節、端午節和仲

秋節為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與

其它三個節日相比,清明節既是

傳統節日,又是自然節氣點,還

是掃墓祭祀的肅穆節日。

清明節祭祀祖先的習俗,由

來已久,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屬於中國人感恩、不忘本的傳統

文化,其觀念根深蒂固,已被列

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年清明節暫停人們回鄉祭祖,是防控疫情的需要。現在,

國家倡導文明祭祖,人們可以通

過在家中祭拜、網上祭拜等方式,以寄託對先人的緬懷之情,思念

之意。所以,以後清明節絕對不

會因為今年的暫停回鄉拜祖而漸

漸淡化的。


白髮丹心2019


您好,我也想回答下這個問題。

1、暫停拜祖,符合社會提倡的環保要求。不用燒紙祭奠了。

2、可能您會說,親戚關係和家族觀念變淡了,大可不必那麼想。現在科技發達了可以隨時隨地的互相問候。

3、形式上暫停了,只是怕疫情期間的聚集。可以清明節以後在擇日拜祖。

總之,以大局出發,該有的親情不會變淡的。


春色易得


不會,以後清明節會越來越受到重視,且被賦予更多意義,因為:

一、現在講文化自信,國家會保護清明節並且引導大家重視清明節,但祭祖形式會有轉變,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防止火災,可能不提倡燒紙燃放鞭炮。

二、清明節在維繫家族成員情感方面會越來越凸出。市場經濟時代,一個大家族成員往往會分散在多個地方,平時除了過年很難聚在一起,清明節可以讓大家聚在一起,聯絡感情。

三、人們對自身家族的歷史越來越重視。隨著人們物質越來越豐富,人們逐漸對自身家族的歷史越來越重視,如修家譜,清明節祭祖涉及到對祖先的歷史的追溯,修家族族譜也多安排在清明節,有利於廣泛徵求大家的意見。

四、近幾年清明節的祭祖規模越來越大,容易形成磁吸作用,把更多的同一姓氏的人員吸收進來,形成一種文化,如網上經常曝出的某某姓氏不分地域幾千人加入共同祭祖,一方面有利於加深對祖先和彼此之間的認同感,另一方面形成規模後可以形成具有觀賞娛樂價值的旅遊現象,從而會有更多人加入(現在只是因為疫情)。


茶馬古道上的文化


不會的。因為清明節不是憑空出現的日子,它順應了我們大多數人的情感需求和文化需求,這比它呈現的形式更重要。拜祖只是清明節的一項活動而已,暫停也不會停了清明節要帶給人的更多東西。


受疫情影響,最先波及到的是我們的春節。

和往年春節完全不同,沒有串門、沒有禮尚往來、沒有壓歲錢,連日常出門都能省則省。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今年的年味也沒有變淡,以後更不會變淡。過年辭舊迎新的意義、對他人的祝福、對未來的期待都沒有變。大家改登門拜年為視頻拜年,身體健康的祝福被多次提起,早日結束疫情成了全體華人對新一年的期待。人與人沒有疏遠、人與節日更沒有疏遠。

非常時期非常對待,我們是應變能力很強的民族。即將到來的清明節,也許我們仍然不便出門祭祖,但我們總有辦法繼續傳承清明節的情感需求和文化需求。

清明節主要有兩項意義,一是追懷先祖,二是踏青賞春。

追懷先祖有很多形式,重要的是我們不會丟掉對逝去的親人的思念。

《尋夢環遊記》已經放映很多年了,我仍然忘不了它給我們的慰藉。雖然是一部異域電影,但它很好地表達了我們中國人追懷先祖的意義:人一生中會經歷兩次死亡,逝去的親人們活在另一個世界裡,如果在我們的世界裡沒人再思念他們,他們會走向第二次死亡,那才是此生的終結。有了思念和時時追憶,逝去的親人就好像在以另一種方式活著。所以,不能前去祭拜沒有關係,我們把他們放在心裡,以我們能做的方式去回憶他們生前的種種和帶給自己的諸多美好就是在過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清明節。


踏青賞春是為了感受萬物復甦的氣息。

若不能欣然前往,那確實遺憾。但即使我們錯過了這個春天,還會有很多個春天等著我們。我們對美麗大自然的嚮往並不會因為這一次疫情而阻斷。打開窗子,我們可以看看春天。打開書本,我們可以讀讀春天。播放歌曲,我們可以聽聽春天。一想到沒能雙腳踏進春天的遺憾會在戰疫勝利的那天一次性補給我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