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運動性猝死,需牢記這3個原則,不給心血管疾病“可乘之機”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中指出,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處於上升階段,據推算我國的心血管病患人數已高達2.9億,佔居民疾病死亡率構成的40%以上,居死亡率首位。在此背景下,"強心"、"護心"、"養心"顯得尤為重要。在冬春交際之時,氣溫變化大,身體的各項機能也會受到影響,不僅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造成猝死。同時,當今不少人不恰當的運動,也會造成猝死。那麼,要如何正確"強心"、"護心"、"養心",預防運動性猝死?

警惕運動性猝死,需牢記這3個原則,不給心血管疾病“可乘之機”

運動"強心"牢記"357原則"

汗為心液,汗液可排洩人體代謝的產物,可以在每天午後多走動一下,曬太陽出汗。中老年人一旦少曬太陽、運動不足或是出汗太少,就很容易產生病痛。若是長期缺乏鍛鍊,對健康的影響非常之大,不僅會引發肥胖,還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可通過運動"強心",每天保持一定的運動量,中醫學家華佗對於運動的建議是"但使微微汗出,不可過極爾",即運動時稍微出汗就好,現代醫學也認為運動要適度,需要防止過度運動導致的勞倦,甚至運動性猝死,建議可以參照"357原則"。

何為"357原則"?3即每次運動不少於30分鐘;5即每星期運動不少於5次;7即運動後每分鐘心率數保持為170減去自身年齡。在運動時,牢記這些注意事項,每週保持一定的運動量、適度運動,可以很有效地避免運動性猝死。

警惕運動性猝死,需牢記這3個原則,不給心血管疾病“可乘之機”

調緒"護心"心態平和很重要

中醫認為,人的心情、臉色、睡眠等也反映著心臟的狀況。"心主神明"說的其實是"喜",調節情志到快樂平和,正是養護心臟的最高境界。所以想要心臟強壯些,就要保持心態平和,每天都開心一些,不要悶悶不語,因為不良的情緒容易產生應激反應,而急劇的或長期慢性的應激反應,容易使人體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低下,久而久之容易產生心腦血管疾病。"心開竅於舌",平時主張中老年人多於別人溝通,保持心境平衡,而對於較為忙碌的中年人,則建議儘量勞逸結合,適當調解生活與工作中的壓力,也是一種養心的方法。

飲食"養心"均衡飲食宜清淡

中醫講到"心與小腸相表裡",通過控制飲食,對養心也很有幫助。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均衡飲食,且以清淡為宜。每天的食物品種要超過12種,每週的則要在25種以上,進食宜雜不宜偏,肉類、蛋類、蔬果類、雜糧類,都可以進食,但注意不可過量。不同食物含有的營養素,特別是微量元素,都是不同的,而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代謝非常重要,是某些蛋白質或者酶的輔助單位,缺乏微量元素則容易形成慢性病,如血管內皮容易損傷、細胞抗氧化能力減弱、容易衰亡等。

警惕運動性猝死,需牢記這3個原則,不給心血管疾病“可乘之機”

此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飲食"養心",早餐一定要豐富。現在很多上班族每天工作壓力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一天之計在於晨,營養豐富的早餐可以讓人更加精神,很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早餐建議食用適量的肉類、蔬菜、水果,或是搭配一些麵食,能很好地控制內分泌和激素水平波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