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的覆灭之路


黄巾起义的覆灭之路


导语: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伴随着醒聩震聋的高喊,在张角、张梁、张宝的号令下揭竿而起,掀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摸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成的民变之一。这次起义拉开了武装反对东汉王朝的大幕,点燃了反抗东汉朝庭的星星之火,反汉之火成燎原之势一发而不少收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除此之外,这次起义彻底动摇了东汉的统治根基,促使了东汉灭亡的导火线,导致了后来三国局面的形成。

但是这场以农民为主的武装起义,犹如被放在天上的烟花一般明亮。在留下它那壮丽的一瞬间,马上烟消云散,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被东汉王朝所镇压,令人感到非常婉惜。那么在起义过程中,是哪些错误的因素导致了起义最终会被镇压的呢?是起义军内部矛盾?还是东汉王朝还没有到灭亡的时候?下面笔者娓娓道来黄巾起义背后隐藏的种种原因。

起义背景

黄巾起义的覆灭之路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以“柔道治国”为主的理念,退功臣,进文吏,提高专制皇权。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全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三公权力再次大幅度被削弱,尚书权力得到提升。在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汉和帝继位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了极盛,当时被人称为永元之隆。

到了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年继位的皇帝多借宦官才能亲政,朝政日益腐败,而因豪强势已经造成地主庄园势力的土地兼并。使大批农民失掉土地,沦为农奴,或流离失所。由于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官吏贪残,横征暴敛,敲诈勒索,人民负担沉重,苦难日深。

如果说窦太后埋下了祸乱的种子,那么汉恒帝就是让这种子快速的生根发芽了。

黄巾起义的覆灭之路


到了桓帝、灵帝统治时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桓帝、灵帝后宫彩女都有数千人,衣食之资日费数百金。封建国家财政枯竭,经常减百官俸禄,借王侯租税,以应付军国急需;桓帝还公开地卖官鬻爵,大肆聚敛。到了灵帝时期,更变本加厉,拼命搜刮。他公布卖官的价格,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甚至不同的对象也可以有不同的议价。

自安帝以后,朝廷长期对羌族用兵,耗费军饷四百多亿,这一沉重负担又全部落到农民头上。加上各种自然灾害,以致出现了“田野空,朝廷空”,的严重局面。

黄巾起义的覆灭之路


东汉末年,张角、张梁、张宝兄弟三人于魏郡,用法术、咒语到处为人医病,许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后,都不药而愈,张角被百姓奉为活神仙,张角又派出八使到外传教。因此,追取的信徒愈来愈多,甚至高达数十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大州,几乎占了当时全国的四分之三。

张角在民间活动十多年,有三、四十万人加入,张角见信徒渐多,便创建了“黄天泰平”,又称“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称“大贤良师”,他把势力范围分三十六区,称为“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个领袖,全由张角控制,反抗汉室之声日盛,不过信众中不乏豪犟、官员、宦官等,所以汉室并未多加理会。

起义经过

起义爆发

公元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为口号兴兵反汉;“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据五德始终说的推测,汉为火德,火生土,而土为黄色,所以众信徒都头绑黄巾为记号,象征要取代腐败的东汉。张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机关门上写上“甲子”二字为记认,另一方面派马元义到荆州、扬州召集数万人到邺准备又数次到洛阳勾结宦官封胥、徐奉,想要里应外合。

黄巾起义的覆灭之路

(张角画像示意图)

可是在起义前一个月,张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门徒告密,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马元义被车裂,官兵大力逮杀信奉太平道信徒,株连千余人,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张角。由于事出突然,张角被迫提前一个月在二月发难,史称黄巾起义。

因为起义者头绑黄巾,所以被称为“黄巾”或“蛾贼”,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掠,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朝庭官兵镇压

汉灵帝于三月戊申日(184年4月1日)拜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卫京师;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蝦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关口,设置都尉驻防;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如刘备就受到商人张世平苏双资助组织义军。

黄巾起义的覆灭之路


时中常侍吕疆言于汉灵帝说:“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汉灵帝接纳提案,在王子日(4月5日)大赦党人,发还各被流放的罪犯,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弩、兵器,推举众将领门第的子弟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到公车署接受面试。

而另一方面又发精兵镇压各地举事: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儁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朱儁又上表召募下邳的孙坚为佐军司马,带同乡里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发与朱儁军连军。四月庚子日(5月23日),张曼成攻杀南阳郡守禇贡,响应张角。

官兵在首战并未得利,于四月,朱儁军就被黄巾军波才所败而撤退,皇甫嵩唯有进驻长社防守,被波オ率大军围城,官军人少,士气低落。又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黄巾军并未因汉室的动作而有败退的迹象。

起义失败

后因首领张角病死军中,黄巾逐渐势弱,各部黄巾互相各自为战,未能协调配合;人数虽多,却缺乏战斗经验,逐渐被朝廷逐个剿灭,直到张燕率最后的黄巾军——黑山军投靠曹操,黄巾军才被完全剿灭。

黄巾起义的覆灭之路


解析起义失败的原因

  1. 黄巾军面对的敌人强大。起义爆发后,镇压黄巾军不仅有庞大的东汉官军,而且还有各地豪强的大小武装,他们面对的是整个地主阶级的疯狂镇压,最终寡不敌众,终于失败。
  2. 由于起义计划被叛徒出卖,使起义不得不仓促发动,各地起义军之间的相互配合发生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洛阳起义流产,使东汉政府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全力镇压外围起义军。
  3. 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性。从主观方面来说,黄巾军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人物,其起义计划的制定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不进行相互支援配合,终于被官军各个击破。起义军首领缺乏军事指挥才能,张角、张梁、张宝、波才、张曼成、赵弘、韩忠等,个个都是只知固守一城一池,或久围坚城,与东汉军拼消耗,不懂得运用灵活的战术战法,取得主动,始终被动挨打,直至失败。
  4. 东汉派来镇压黄巾起义的将领,如皇甫嵩、朱儁、曹操等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悍将,他们的统兵作战的能力,军事指挥的才能、战术计谋的运用,都高于黄巾军首领,因而往往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击败黄巾军。
  5. 黄巾之乱虽然开始是农民起义,但是在起义后完全背离了刚开始时的宗旨,比当时的官府更疯狂地残害农民,失去了农民拥护的基础,完全化为一股盗匪,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再加上官府的镇压,最终失败。

黄巾起义的覆灭之路


黄巾之乱对于东汉末年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尽快平定战事,中央下放军权至地方,使得黄巾之乱无法快速蔓延至全国,减缓了东汉复亡的危机。但是却造成了地方轻视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将领或官员借着在黄巾之乱中拥有的兵力割据地方,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更为三国分立种下远因。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笔者结语

反观黄巾起义的最终失败,笔者认为其实败在一个没有长远的正确目标,从一开始谋划的方案就有漏洞,不够谨慎。后来被人告密,让计划不得不提前,带来的后果则是影响了一大盘棋局。取得胜利的时候,迅速被糖衣炮弹所麻痹,没有做好下一步的正确目标。

张角,张梁,张宝三人本身不具备一个军事指挥的能力,战略发展,识人用人,对于大局的时机把握,都有所欠缺,当高层的领导人物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和管理手下将士的能力时,最终等待他的只有走向覆灭之路。

作为在新时代生活的我们,浅析了解正确的历史事件背后并不是要去讨论谁对谁错,而是要在正确的历史事件中找到有利于我们成功的经验道理,这才是我们正确研究历史的真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