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國“群體免疫”:人文藝術在追求對1%的個體尊重

關於英國“群體免疫”:人文藝術在追求對1%的個體尊重

分享茶器知識,

最新市場消息,

感悟茶器文化,

就在,

敢說真話的九叔茶器圈

茶器縱論-No.39

《關於英國“群體免疫”:人文藝術在追求對1%的個體尊重》


其實九叔茶器圈不應該寫其他文章,

但是昨天英國官方對疫情的“群體免疫”,

讓九叔覺得很心驚肉跳,

九叔覺得這不是我認知中的英國。


關於英國“群體免疫”:人文藝術在追求對1%的個體尊重


我在想,英國擁有莎士比亞,

擁有拜倫,擁有雪萊,擁有濟慈,

擁有狄更斯,擁有蕭伯納……

以其獨立的人文底蘊和文化傳承,

在世界的藝術之林都有一席之地,

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




01


關於英國“群體免疫”:人文藝術在追求對1%的個體尊重


昨天,英國首相鮑里斯宣佈:

“不再對輕症患者進行檢測,

讓大家做好失去親人的準備”。


關於英國“群體免疫”:人文藝術在追求對1%的個體尊重


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接受採訪時說:

目前採取的策略是,

讓60%的英國人感染新冠肺炎,

來獲得群體免疫,

從而達到保護全體英國人的目的。


什麼是群體免疫呢?

就是指當大多數人對一種疾病免疫,

他們就能為未感染人群提供保護,

讓其他人很難感染這種疾病。

叔看了蠻多專家的解釋,

認為這種方法理論上可行,

當然也有說幾乎不可能,風險太大。


我們不去探討該方案的可行性,

我們假設這個方案可行,執行力滿分,

那麼完美通過所謂的“群體免疫”,

英國要付出的代價是:

目前人口6600萬人,

將有396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

而3960萬人中,

死亡率目前1%(意大利據說6%),

將有39.6萬的英國人失去生命……


讓39.6萬人死去,救活6600萬人,

決策看似很偉大,

但問題是,誰願意成為這個1%?

誰願意自己的家人成為這個1%?


人類的文明發展和人文教育,

甚至包括說藝術的本質追求,

其實就是在對於1%個人的尊重與理解。


關於英國“群體免疫”:人文藝術在追求對1%的個體尊重


02

一個民族,

需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

這樣才有希望——黑格爾


這句話的意思有很多種說法,

有說對星空的觀測,

有說對未知的探索。

我個人覺得,這些仰望星空的人,

其實也就是1%,

他們或許是詩人,或許是畫家,

或許是歌者,或許也是個孩子。


世人或許是一群在孤島上游蕩,

工作、挖掘、建造的人,

但也會有那麼一些人,

選擇遠離紛繁喧囂的人世勞動場景,

木然注視著海洋和星空,

沉浸在星辰大海的奇異、神秘和力量中。


關於英國“群體免疫”:人文藝術在追求對1%的個體尊重


突然間,想到了杜甫,想到了徐渭,

想到了曹雪芹,想到了《追風箏的人》。


很多人,路過豪宅門口,

聞著酒香,看著豪車,

會去想著真氣派,

大概也只有1%的人,

會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己的茅屋都被大風吹起來,

在寒風冷雨中瑟瑟發抖,

大概也只有1%的人,

會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出身於大家族,

從小就是才華橫溢,

雖然科舉不行,

也是省級領導胡宗憲的幕僚,

大概擁有這樣豪華經歷的,

也只有1%的人,

混到最後,半瘋中自殺未遂多次,

最後會留下《墨葡萄圖》,

留下寫意的花鳥,留下那無言以對的西風。


同樣是出身於大家族,

人生的前一半,過著錦衣玉食,

後一半是一把辛酸淚,

披瀝數載,刪改數次,

大概這樣遭遇的人,

也只有1%的人,能寫出那樣的曠世奇文。


近幾十年,算是地球的人物文明,

戰爭最少的一段時期,

但阿富汗從曾經的富饒之地,

到最後成為地獄般的地區。

或許,人類現在頻發戰爭的地區,

大致也就只佔到了1%,

但這1%地區的人民,

就活在《追風箏的人》的故事中,

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03

人類迄今為止,

所有的人文藝術,無非兩種。


第一個是:

1%的人,

告訴了一件事,給99%的人;


第二個是:

99%的人,對那1%的人,

給予了尊重與理解。


不要把自己的眼睛變成數字和符號的濾鏡,

要做活人,

也把別人當活人。

人文藝術的本質,

就是在追求對1%的個體尊重。

關於英國“群體免疫”:人文藝術在追求對1%的個體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