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国“群体免疫”:人文艺术在追求对1%的个体尊重

关于英国“群体免疫”:人文艺术在追求对1%的个体尊重

分享茶器知识,

最新市场消息,

感悟茶器文化,

就在,

敢说真话的九叔茶器圈

茶器纵论-No.39

《关于英国“群体免疫”:人文艺术在追求对1%的个体尊重》


其实九叔茶器圈不应该写其他文章,

但是昨天英国官方对疫情的“群体免疫”,

让九叔觉得很心惊肉跳,

九叔觉得这不是我认知中的英国。


关于英国“群体免疫”:人文艺术在追求对1%的个体尊重


我在想,英国拥有莎士比亚,

拥有拜伦,拥有雪莱,拥有济慈,

拥有狄更斯,拥有萧伯纳……

以其独立的人文底蕴和文化传承,

在世界的艺术之林都有一席之地,

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01


关于英国“群体免疫”:人文艺术在追求对1%的个体尊重


昨天,英国首相鲍里斯宣布:

“不再对轻症患者进行检测,

让大家做好失去亲人的准备”。


关于英国“群体免疫”:人文艺术在追求对1%的个体尊重


英国首席科学顾问接受采访时说:

目前采取的策略是,

让60%的英国人感染新冠肺炎,

来获得群体免疫,

从而达到保护全体英国人的目的。


什么是群体免疫呢?

就是指当大多数人对一种疾病免疫,

他们就能为未感染人群提供保护,

让其他人很难感染这种疾病。

叔看了蛮多专家的解释,

认为这种方法理论上可行,

当然也有说几乎不可能,风险太大。


我们不去探讨该方案的可行性,

我们假设这个方案可行,执行力满分,

那么完美通过所谓的“群体免疫”,

英国要付出的代价是:

目前人口6600万人,

将有3960万人感染新冠病毒。

而3960万人中,

死亡率目前1%(意大利据说6%),

将有39.6万的英国人失去生命……


让39.6万人死去,救活6600万人,

决策看似很伟大,

但问题是,谁愿意成为这个1%?

谁愿意自己的家人成为这个1%?


人类的文明发展和人文教育,

甚至包括说艺术的本质追求,

其实就是在对于1%个人的尊重与理解。


关于英国“群体免疫”:人文艺术在追求对1%的个体尊重


02

一个民族,

需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

这样才有希望——黑格尔


这句话的意思有很多种说法,

有说对星空的观测,

有说对未知的探索。

我个人觉得,这些仰望星空的人,

其实也就是1%,

他们或许是诗人,或许是画家,

或许是歌者,或许也是个孩子。


世人或许是一群在孤岛上游荡,

工作、挖掘、建造的人,

但也会有那么一些人,

选择远离纷繁喧嚣的人世劳动场景,

木然注视着海洋和星空,

沉浸在星辰大海的奇异、神秘和力量中。


关于英国“群体免疫”:人文艺术在追求对1%的个体尊重


突然间,想到了杜甫,想到了徐渭,

想到了曹雪芹,想到了《追风筝的人》。


很多人,路过豪宅门口,

闻着酒香,看着豪车,

会去想着真气派,

大概也只有1%的人,

会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己的茅屋都被大风吹起来,

在寒风冷雨中瑟瑟发抖,

大概也只有1%的人,

会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出身于大家族,

从小就是才华横溢,

虽然科举不行,

也是省级领导胡宗宪的幕僚,

大概拥有这样豪华经历的,

也只有1%的人,

混到最后,半疯中自杀未遂多次,

最后会留下《墨葡萄图》,

留下写意的花鸟,留下那无言以对的西风。


同样是出身于大家族,

人生的前一半,过着锦衣玉食,

后一半是一把辛酸泪,

披沥数载,删改数次,

大概这样遭遇的人,

也只有1%的人,能写出那样的旷世奇文。


近几十年,算是地球的人物文明,

战争最少的一段时期,

但阿富汗从曾经的富饶之地,

到最后成为地狱般的地区。

或许,人类现在频发战争的地区,

大致也就只占到了1%,

但这1%地区的人民,

就活在《追风筝的人》的故事中,

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03

人类迄今为止,

所有的人文艺术,无非两种。


第一个是:

1%的人,

告诉了一件事,给99%的人;


第二个是:

99%的人,对那1%的人,

给予了尊重与理解。


不要把自己的眼睛变成数字和符号的滤镜,

要做活人,

也把别人当活人。

人文艺术的本质,

就是在追求对1%的个体尊重。

关于英国“群体免疫”:人文艺术在追求对1%的个体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