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光緒變法不從抓兵權開始?如果不能,為什麼不再等幾年慈禧老死後開始?

裝家達人


首先,兵權不是想抓就能抓的。一開始抓兵權,那就是赤裸裸的準備開幹了。慈禧太后也不會容忍的。百日維新總共只有百日,這百日裡面,作為維新派其實是在造輿論,試探底線,拉幫結派的過程。還沒等到正式開張,就被慈禧一巴掌拍翻了。

其次,光緒皇帝本身也是一個才能平庸,急功好利的主。他對於執掌國政其實根本沒什麼真實想法,完全就是想從老佛爺手中奪回權力。甲午戰爭時候叫囂想要和日本決戰。你要他再等下去,這也難為他。當時慈禧太后也才60出頭,還能活多久誰也不知道,萬一和武則天一樣 活到80多呢?萬一光緒活不到40歲呢?(順治、咸豐、同治都沒活到40)。這不急死皇上了麼。

再則,維新黨本身內部也是矛盾不斷,康有為和翁同酥就尿不到一壺裡。包括最後抓兵權,譚嗣同去找了袁世凱,想讓袁世凱幫忙抵擋董福祥和聶士成。後來袁世凱倒戈,他們又哀嘆還不如去找聶士成。然而,找了聶士成還不是一樣。

整個來說,百日維新就是一次三分鐘雞血下的衝動嘗試,參與者根本沒想好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可能面臨哪些壓力,如何應對這些壓力。後面的諸多措施都是在想當然,因此遭到失敗也就毫無辦法了。


巴山夜雨涮鍋




王榮聯1


要是能抓兵權,光緒早就抓了,關鍵是慈禧並不想將兵權拱手相讓啊。

慈禧是多麼老謀深算的人,她能允許光緒去抓兵權嗎?而且對於抓兵權這件事,光緒也並不是沒想過。他曾在百日維新期間提升袁世凱為兵部侍郎,令其專管操練北洋新軍,不必受直隸總督榮祿節制。



這不是赤裸裸的奪兵權,又是什麼?

再者說,如果光緒真有耐心等到慈禧老死後再搞維新變法,那他就不是光緒了,他也就不可能傻到任用康有為去推行變法,更不會急著在三個月內連續發佈詔書。

歷朝歷代變法都是艱難的,因為涉及到既得利益的剝奪與再分配,過於強硬專橫、鋒芒畢露往往沒法把變法措施具體落實。尤其是一個王朝在走向衰落的時候推行變法,更是要小心謹慎,避免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導致統治階級內部的離心和瓦解。

實際上,慈禧最初是支持光緒變法的,而且所有變法措施也並沒有根本觸及制度領域。但後來光緒帝似乎想通過撤換官員的辦法把變法逐步導向制度改革。但那麼多的官員,其中的人際關係和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猝然動之,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甚至說引發官場地震都不誇張。光緒的做法就是撤,撤完還不給安置政策,這讓官員們大感委屈,紛紛跑到頤和園找慈禧告狀。



另外,光緒還要廢除科舉,改試策論。我們試想,一個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的科舉考生,突然告訴他以後不考四書五經了,改考策論,這等於是砸了他的飯碗,還不給人家其他安置政策。這一措施實際上是讓中國廣大的讀書人失去了上升的通道和奮鬥的目標,極有可能會動搖清政府的統治基礎。

加之康有為等人毫無政治經驗,也沒有深入考察國情,便貿然行事,這更令慈禧覺得有必要中止維新變法,而圍園殺後的計劃只是使變法的中止提前了而已。



如果光緒能夠在慈禧的首肯下,以更加穩健的姿態去推行變法,那麼說不定近代中國將會有著不一樣的前景。但如果真的那樣,光緒也就不是光緒了。


達摩說


其實如果深度解讀這段歷史的話,戊戌變法的失敗應該算是康梁和光緒自己造成的。

光緒大婚後。慈禧名義上歸政於光緒,但其實光緒手中的權利並不多,最重要的兵權就不在,所以遇到一些事,還是會請教於慈禧的。



甲午戰爭過後,著實的打了清王朝很大的臉,清王朝真的有過反思,貴族間也確實希望通過變法圖強,慈禧也希望變法圖強,以維護清王朝的統治。


所以,光緒的戊戌變法,是得到過慈禧的首肯的,戊戌變法的很多舉措,都是慈禧通過後才頒佈的,這一點歷史記載與教科書一筆帶過有很大出入。

但是康梁他們的變法過程,凸顯了他們的政治不成熟,他們一味的求快,毫無顧忌的仰仗光緒的支持,大斧的實施各種舉措,一刀切的廢除了貴族的所有特權,動了他們的利益,自然跟你玩命,於是都到慈禧那邊是訴苦。


慈禧也覺得變法太快了,應該循序漸進,慢慢來,就叫來光緒,說了他一頓,光緒也覺得太快,於是下詔給康有為,讓他不要這麼激進,沒想到康有為竟然篡改了光緒的意思,所光緒收到慈禧的威脅,於是打算聯絡袁世凱的新軍,以武力脅迫慈禧下臺,完全歸政於光緒,袁世凱自然不敢,報告了慈禧,這才導致慈禧下令逮捕戊戌變法相關人員。


康有為提前得到消息就跑了,戊戌六公子被抓後,慈禧並不打算殺的,只是康有為逃出後像世界宣佈慈禧如何如何控制光緒,說慈禧是寡婦什麼的,慈禧一怒之下殺了他們。

之後光緒被軟禁在南海瀛臺。

另外提一下,譚嗣同,此人的政治頭腦也很低,甲午戰爭失敗後,他曾經說過一句話,把新疆西藏甘肅青海等地賣給俄國,一平方公里100兩銀子,先把賠款還了,然後用剩下的錢建海軍發展教育。多傻多天真。



以上均來自《歷史深處的民國》對戊戌變法總結而來,非小編胡編捏造。


大智


槍桿子出政權的道理,光緒肯定能懂,可是不是你想抓兵權就可以抓的,你光緒想抓兵權,慈禧還想抓兵權呢,再怎麼說也沒輪到光緒啊!就靠一幫康有為一幫文人的鼓吹,維新變法就成功嗎?光緒掌握不了實權,變法只能是空想,慈禧有著太多的優勢,光緒很難斗的過慈禧,維新變法是光緒不考慮後果,熱血上腦,倉促進行,他以為那樣的做法,能夠會受別人的支持,從而可以抗衡慈禧,結果大家都拋棄了光緒,因為感覺光緒實在不靠譜啊!

當時的兵權主要是清朝訓練的新軍,至於什麼八旗兵實在是廢物,完全靠不上。當時的新軍是榮祿的武衛新軍,武衛軍實力是挺強的,裝備都是西方的裝備訓練也是西方的,是當時清朝最強的軍隊。光緒當然想拉攏榮祿,可是辦不到啊。榮祿可是慈禧的心腹,也是慈禧少時的玩伴啊,所以榮祿是拉攏不到的。因此光緒把主義打到袁世凱身上,袁世凱雖然是榮祿的手下,但是袁世凱自己是親領軍隊的,又是漢人。光緒就下力氣籠絡袁世凱,袁世凱很精明和油滑,表面是接受光緒的好意,內心是光緒慈禧兩邊討好,兩邊都不得罪。袁世凱很明白,光緒拉攏自己無非就是把慈禧幹掉好上位嘛,至於說什麼得權後實行君主立憲,軍權和政權交給袁世凱什麼的,基本都是騙袁世凱罷了,袁世凱作為官場上的老油條何嘗不知道其中道理,政治有時是很虛假的,先前說什麼承諾最後翻臉不認人多的是啊!再說了袁世凱是漢人,清朝本來就不信任漢人,你能相信光緒得權後把權力交給一個漢人的袁世凱嗎,不會出手把袁世凱給幹掉嗎?所以袁世凱不是傻瓜,你光緒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就能幹的過老謀深算的慈禧,慈禧時刻盯著光緒,朝堂上的官員都是慈禧的,光緒是親政,大事還是慈禧說了算,光緒實在沒多少實力對抗慈禧啊!所以袁世凱表面上投靠光緒,而光緒信以為真,最後袁世凱還不是把光緒給出賣了嘛!

光緒為什麼倉促變法,其實是維新派天天在他耳邊鼓吹,只有新法才能救大清,變法成功了,清朝就能一下子變強國。光緒的政務能力不強,他看不到全局,變法不是說說就能成的,促成光緒變法最終的原因是維新派告訴他,變法可以讓光緒真正的掌握權力,可以乾的過慈禧。當時清朝甲午戰爭輸了,輸給了日本一個小國,整個社會都認識到,不變法是不行的,如果這時候,光緒實行變法不就獲得了整個社會的支持嘛,先把輿論搞起來,大家都贊同變法,慈禧再怎麼阻擋也不行啊,只要大家集中在光緒身邊,就有力量對抗慈禧啦,權力歸回皇帝手裡不就有望了嘛!就這樣,光緒熱血上腦,決定變法,變法是好,只是光緒不體察實際,變法的內容是東一套西一套的,想到一撮是一撮,也不管變法是否能實行,想到什麼是什麼。結果就是得罪了所有的文武官員,按照光緒的變法,官員以後的前程都沒有了,光緒就惹上麻煩啦!

慈禧一直關注著光緒變法,無非就是以退為進,變法不容易搞的,只要光緒出了什麼差錯,慈禧立刻出手辦理,最後的變法,不就是慈禧抓住了康有為的弟弟,而康有為的弟弟在逼問下透露了維新派想殺自己的計劃,同時又從袁世凱那裡得到了確實的消息,慈禧迅速作出反應,立刻去逮捕維新派,軟禁了光緒皇帝,維新變法也就區區實行了一百天,其實也沒有實行,只不過是在這一百天裡,光緒發了挺多的旨意罷了,落到實處一件都沒有。被軟禁的光緒認識到自己實在對抗不了愛惜,是慈禧的傀儡,在往後的生活中,光緒成了一個非常乖的貓,什麼都聽慈禧的也許光緒還有一點念想就是,既然硬的幹不過慈禧,那就等吧,等到慈禧老死,光緒不就輕鬆的掌握權力了嘛,反正光緒比慈禧年輕多了!只是慈禧是什麼人啊,不會不想到光緒的心思,所以在臨死前一天毒死了光緒,光緒也就悲哀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光緒是悲慘的,他一生都沒有開心過自由過,人生最大的亮點就是維新變法,只是也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天,最後也不明不白的死了,光緒也真夠悲催啊!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問出這樣問題的人,純屬是“後見之明”。

如果光緒皇帝在戊戌變法之前,知道他們後來做的這些事最終失敗了,那麼他們一定會反思,我應該先抓住兵權,不應該信任袁世凱,不能太急切的變革政府機構等等,但是歷史不能假設。

光緒從小就懼怕慈禧,有些嚇破了膽

先說光緒這個人,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光緒這個人呢,雖然比較開明,但是他的童年非常不幸。

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載淳死了之後,按理說,應該從下一輩裡面選出一個皇帝,也就是從溥字輩裡面選。不過,慈禧為了把持朝政,選了同治皇帝的堂弟載湉當皇帝,是為光緒。

光緒的母親是慈禧的妹妹,可以說,親上加親,讓她的兒子做皇帝,慈禧更容易管控。

當時,光緒皇帝剛剛三歲,就由父親帶著進入紫禁城。根據史料記載,幼小的光緒皇帝在轎子上哭個不停,堅決不去。光緒的母親也呼天搶地,她知道,兒子這一去,她就再也沒有辦法叫她兒子,而只能叫做皇上了。

光緒皇帝進宮之後,慈禧對他非常嚴厲,除了要承受繁重的課業外,還要學習宮廷禮儀。慈禧這個人脾氣又不好,經常因為光緒偷懶而大家訓斥,甚至不給飯吃。

史料記載,到了後來,小光緒一見慈禧就哆嗦,吃飯的時候突然打雷,甚至能嚇得把筷子掉地上。

光緒對慈禧的懼怕已經到了骨子裡,因此,他在戊戌政變之前,都對慈禧唯唯諾諾。

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到,光緒皇帝其實根本就不敢和慈禧硬碰硬,開始的時候也從來沒想過利用兵權發動政變。

慈禧在晚清時代相對開明 開始的時候更是全力支持變法

再說慈禧。慈禧這個人,雖然揹負了太多的罵名,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晚清大環境中,她還是相對開明的。

比如,洋務運動時期,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建工廠,修鐵路,練海軍,慈禧一般都會應允。以練北洋水師為例,1872年之後,清廷曾就是否買船,買什麼樣的船進行討論。

類似這種事情,慈禧一般都不會搞一言堂,而是讓各地督撫上摺子發表意見。後來,左宗棠強調要派兵守護西北疆土,慈禧也是全力支持,命陝西、甘肅等省全力供給錢糧。

甲午戰爭之後,康有為等人開始公車上書,要求清廷變法維新。慈禧開始的時候,對此是全力支持的。我們都知道慈禧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只要不違背祖宗大法,不危機滿人權勢,即不阻止。慈禧這麼說,開始也是這麼做的。

那個時候,光緒從內心深處也認為,慈禧會全力支持自己,根本沒考慮兵權的事。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改革太急促,觸動了慈禧的利益

那麼,最後清廷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為什麼以失敗告終呢?主要還是因為當時整個國家的思維意識和政治制度太落後,慈禧雖然開明,但是她是落後制度的捍衛者,因此,我們說清廷洋務運動的失敗,慈禧也要負主要責任。

作為領導者,你沒有超前的眼光,洞察大勢的思維,你就不配做一個國家的領導者。所以,我並不是要為慈禧“洗白”。

那麼,究竟是什麼事情讓慈禧開始反對戊戌變法呢?

核心原因就是光緒變法速度太快,太激進。有些本來無關輕重的事情,說變就變。比如,要求把跪拜禮改成西方的握手禮,從穿長袍馬褂變成穿西式服裝。這些事都是細枝末節,要讓大眾接受,需要慢慢引導,急不得。但光緒說變就變,還頒佈法律,自然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裁撤禮部六堂官,直接讓慈禧開始反對變法

最重要的就是,光緒下令裁撤禮部六堂官事件。當時,有個變法的積極者名叫王照,他寫了一個奏摺要上交給光緒,要求廣開言路等,這些事按理說很正常。

但在奏摺裡面,王照還說,請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巡幸中外,到各國考察。

我泱泱大國的皇帝皇太后,怎麼能夠去蠻夷之邦,簡直荒唐。禮部上書懷塔布就堅決不將這個奏摺呈上。

因此,光緒一怒之下將禮部主要的六個官員全部罷免。懷塔布呢,這個人是慈禧的親戚,就跑去頤和園找慈禧哭訴。

自從戊戌維新之後,慈禧幾乎都住在頤和園,其態度就是告訴天下,讓光緒放手去幹。

結果,慈禧聽懷塔布一說光緒的變法已經開始改祖宗之法,同時也侵害了滿人利益,於是開始阻撓變法,此外,她也意識到光緒這麼做其實也是想把慈禧架空,這是她絕對不能容忍的。

慈禧開始動手反撲,比如,為了保證自身的安全,他命榮祿做直隸總督,命自己的滿族心腹掌管北京的各個軍隊。

光緒、康有為想拉攏袁世凱 卻沒想到袁竟然是個牆頭草

光緒和康有為等人意識到慈禧開始不再支持他們,就開始打算除掉慈禧,有了利用兵權的念頭。可是,北京已經被牢牢控制住了,怎麼辦?他們就想到了袁世凱。

他們本來打算調動袁世凱的北洋新軍,讓袁世凱建議慈禧和光緒去天津閱兵,就此在天津除掉慈禧。

但是,去天津閱兵的事遭到了慈禧的拒絕。康有為就派譚嗣同去遊說袁世凱,想讓他帶兵進北京“圍園殺後”。

此時,袁世凱也意識到了帝后必有一戰。我們現在說,是袁世凱率先告的密,其實並不是這樣。袁世凱的確是最先知道康有為等人的打算,但是開始的時候,他並沒有報告,而是打算保持中立,最後誰贏了就支持誰,這就是地方督撫圓滑的一面。

沒想到的是,後來這個計劃被榮祿得知,榮祿開始積極調兵防止兵變。袁世凱知道大勢已去,才主動找到榮祿,將這件事告訴了他。

此後,就是慈禧突然從頤和園回到紫禁城,質問光緒為何要殺自己。光緒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梁啟超流亡海外,戊戌變法失敗。

應該說,光緒等人開始的時候,壓根沒預料到慈禧會突然發難,他們自然就不會考慮掌握兵權的事。

光緒擺弄鐘錶向慈禧示威 最後卻被人毒死

最後再說一下光緒為何不等慈禧死了在變法。當時,全國要求變法的呼聲很高,慈禧又支持,光緒自然沒有想那麼多。

倒是被囚禁之後,光緒開始喜歡在瀛臺擺弄鐘錶,大有向慈禧示威的意思(咱倆熬時間,我肯定能熬過你)。

巧合的是,光緒死在了慈禧之前。根據最新的研究,光緒應該是被砒霜毒死的。至於兇手,極有可能是慈禧(也有人懷疑是袁世凱)。慈禧動殺機,是否跟光緒擺弄鐘錶跟他示威有關,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兮兮說事兒


對付一個老太婆何須軍權,一碗毒藥即可。光緒與慈禧之爭實質是權利之爭。不管打了多少敗仗,不管簽了多少條約,當時滿清皇權不是初建,而是根深蒂固。上至公卿,下至黎屬,只認皇帝。但慈禧硬把皇權中心轉移到自己身上,所以官員提升,軍權,財權任由她擺弄。但這是立根不正,有違祖訓,後宮干政,她越壓制光緒,越說明這一點。光緒在出師有名上佔據高風。何謂軍權,各地的封疆大吏,皇城內外,有軍權的,帶兵的多了,誰能保證光緒能抓在手?事不密則敗,正如曹操進言何進對付十常侍,一酷吏足以。你囚不住慈禧,就只有殺。何須十萬軍,一碗毒藥即可。事成後,對內,對外,充分利用帝黨和太后黨的矛盾,相互制衡,假如真有起兵鬧事的,更好,急著表忠心的多了,用就是了。外國人也會趁虛而入,正好借力打力,趁機打垮朝中守舊派,展開維新,僱兩個洋顧問,對外起到與駐京公使共同交流,擺出一副西化的樣子。對內掃清阻礙,真正能推行新政。明以中華道德為交納,暗使西洋外力塑國新。

多少事,就缺了一碗藥和一副好腦子。


群眾參謀部


明朝最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王陽明生前曾說過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聽起來很簡單,但真正能夠搞明白的人並沒有幾個。

就像這幾年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明白了很多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就是在指,並沒有真正搞明白什麼叫知行合一。

光緒皇帝之所以變法失敗,最核心的問題也是沒有能夠做到知行合一。

在中國歷史上要完成一次成功的變法,需要多個因素共同發生作用才有可能。

第一,變法有一套很成熟的可以被執行的體系。也就是說你要完成的變法,必須是能夠直被執行的,而不能是空想出來的,根本沒辦法完成的。必須有一套清晰的思路,循序漸進,一點一點鋪開。

第二,在全國,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結構中,有自己強有力的政治班底和執行團隊。在中國歷史上,想把一件事做成,必須有自己的嫡系人馬。否則不管你決策是正確還是錯誤,都沒有辦法落到實處。

第三,在改革的同時,有一個很大的前提,確保政治局勢和軍事局勢的穩定性。變法必然會對利益進行重新分配,就肯定會產生利益受益方和利益受損方。既得利益集團必然會破壞變法的進行,利益受益方必然會支持變法的進行。變法又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能夠平衡各方面利益,保持一個相對的穩定性。

回到光緒的變法,我們就可以看到三個條件都不成熟,也就是說,失敗是必然的。

先看第一個,康有為根本就沒有很系統的學習過西方的政治制度,他自己的理解也是很片面的。再者來看,康有為之前沒有在清政府的政治系統裡邊任職過,這樣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制定出一套可行性方案,保證變法能夠推行下去。

再來看第二個,不管是光緒還是康有為,都沒有自己的嫡系人馬和強有力的改革隊伍。當時清政府的大權還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也就是說,沒有慈禧太后的點頭和支持,變法是根本沒有辦法進行的。這是變法迅速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清政府高層和地方政府,光緒並沒有完全控制和人事任免權,根本做不到政令統一,也就是說,就算慈禧太后不出面干預電發也沒有可能徹底推行下去。

第三,從第二點我們就可以看出,光緒皇帝根本就沒有控制當時的政治體系和軍事系統。也就是說,他根本沒有能力保證這兩個系統的穩定性,不能為變法的順利實施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我經常講這麼句話:做任何事情,僅有一個良好的願望是遠遠不夠的。能力和實力決定一切,沒有對大局強有力的控制能力,不管是不是在變法,這樣的政治局面都是非常危險的,都是處於失控狀態。

最後我們來看,光緒皇帝為什麼沒有去抓軍權?慈禧太后根本就不允許他去抓軍權。清朝最主要的兵力都控制在榮祿手上,榮祿又是慈禧太后的鐵桿粉絲。光緒皇帝曾經朝見過袁世凱,希望袁世凱能夠支持他,然而袁世凱的實力遠遠不足以支持光緒皇帝來推行變法。

從本質上來看,光緒的變法不過是一場能力不足以支持夢想的行為,其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新知傳習閣


剛看了前面一個人說,搞死慈禧只要一碗毒藥即可。這位仁兄也是“歷史問答達人”,可是政治得分只能說為零,太幼稚了。


如果慈禧要這麼好搞定,那麼曾國潘早在滅了太平天國後就提兵北上了。慈禧在時,袁世凱不敢有任何輕舉妄動,戊戌變法時,天真的康有為等人想靠袁世凱發動政變,沒想到袁竟然打小報告去了,慈禧只簡單安排下,光緒和變法六君子關的關,死的死。


袁世凱並非完全是頑固派,他倒向慈禧是因為知道光緒帝必敗。慈禧太后掌權30多年,宮內外都是她的勢力,無論是朝廷還是軍隊,完全站在她的一邊,光緒帝是慈禧培養的接班人,慈禧一度也曾讓光緒接班,所有有意培養他執政,對於戊戌變法,慈禧只是冷眼旁觀,起初並沒有反對。


但因康有為等人政治上的幼稚,其所推行變法幾乎要革了愛新覺羅家族的命,最後竟然打起了慈禧太后的主意,除了同樣天真的光緒帝外,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果不其然,慈禧出手了,結果沒有任何懸念。

慈禧不是東漢“十常侍”,光緒帝更不是手握兵權的何進大將軍,滅”十常侍“確實只要一碗毒藥即可,但想動慈禧太后,光緒還沒這個能力。要想等光緒掌握軍權,還得看慈禧同不同意,只是光緒等不及了。


華哥雜談


自古以來,打到外戚從來只是宦官,打到知識分子官僚的從來都是帶兵虎將。

可是,慈禧和以往外戚專權不一樣,自己家人幾乎不用,醇親王是妹夫,榮祿是弟弟的朋友,岑春煊護過駕,這些是死黨嗎?不全是。曾左李張這是地方實力派有軍權誰都要爭取。至於宦官勢力,壓根不存在。

慈禧牌不錯,前提條件是皇帝是自己的。光緒呢?沒有牌!只有書呆子翁同龢,陰謀家康有為,最關鍵的是,連自己都聽不了自己的,慈禧見他面都不敢和他大聲說話,怕嚇尿!

還記得上官儀給李治起草廢后詔書嗎?太監一報信,媚娘一來撒嬌撒潑分分鐘弄死了上官儀。

如果李治是多情和柔弱的話,光緒就是腦殘和慫包。

君主掌握絕對權力是時代,皇帝的個人性格能力幾乎是能否掌權的決定因素。東漢末何進被太監反殺,太監被袁紹殺光,這就是魄力!玄武門之變,多門之變,父子兄弟尚且互相殘殺。

光緒,對你的姨媽和嬸孃有什麼柔情啊!你以為可以秦昭襄王和羋太后那樣不離不棄二十年嗎?

那些說光緒是明君的基本都是腦殘,光緒當著起仁孝二字,婦人之仁,愚忠之孝。

讓大清滅亡有慈禧這個背鍋俠,光緒這一招狠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