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歷史的六位人物,卻都死於一人之手,可悲可嘆

都叱吒過風雲,都歷經大事,一定程度上都主宰過時局。但他們都死於小人的之手,這是他們的偉大,也是他們的悲哀。

秦始皇(統一全國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於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今邢臺廣宗)。太監趙高為了繼續欺騙臣民,車隊不敢捷徑回咸陽,而是擺出繼續出巡的架勢,繞道回咸陽。由於暑天高溫,秦始皇的屍體已經腐爛發臭。為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買了許多鮑魚裝在車上,鮑魚的味道掩蓋了屍體的腐臭味,迷惑了大家。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薩拉熱窩事件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二世之孫,卡爾·路德維希大公長子,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之侄。

首先來說,提及這位大佬並不是因為他對世界有多大影響,而是因為他的死對全世界的影響太大。這就要從“薩拉熱窩遇刺事件”說起,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戰不是一觸即發的,是有準備預謀的。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之間的利益矛盾就像一堆高溫的炸藥,而“薩拉熱窩事件”只是丟進炸藥堆裡面的一點火星。

林肯(解放黑奴

亞伯拉罕·林肯,共和黨人,美國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黑人奴隸制的廢除者。第16任美國總統,其任總統期間,美國爆發內戰,史稱“南北戰爭”,林肯堅決反對國家分裂。他廢除了叛亂各州的奴隸制度,頒佈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林肯擊敗了南方分離勢力,維護了美利堅聯邦及其領土上不分人種、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是美國曆史上首位共和黨籍總統,多次被評價為最偉大的總統。

1864年11月8日他再次當選為美國總統。然而,還沒等林肯把他的戰後政策付諸實施,悲劇發生了。1865年4月14日晚10時15分,就在南方軍隊投降後第5天,林肯在華盛頓福特劇院被槍殺。同情南方的演員約翰·布斯趁總統保鏢離開之時,悄悄溜到總統包廂開槍擊中了林肯。4月15日,美利堅合眾國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與世長辭。

齊桓公(從齊桓公開始了春秋爭霸

齊桓公,姜姓,呂氏,名“小白“,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見,是為了平定宋國的動亂。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諸侯與齊桓公在鄄地盟會,齊桓公從此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另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

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桓公四十二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於齊,齊令各國諸侯發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 。冬十月七日,齊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對方,齊國一片混亂。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殮

馬丁·路德·金(美國民權運動領袖

馬丁·路德·金,非裔美國人,出生於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美國牧師、社會活動家、民權主義者,美國民權運動領袖。1963年,馬丁·路德·金與林登·貝恩斯·約翰遜總統見面,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196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從1986年起,美國政府將每年1月的第3個星期一,定為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

1967年城市種族間暴力升級, 美國聯邦調查局主管埃德加·胡佛則趁機加強了破壞金領導力的全面努力。加之金對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公開批評,使得他與林登·約翰遜政府關係緊張。同年12月,馬丁·路德·金髮起了對抗經濟問題的窮人運動,這項活動並沒有得到早期民權革新運動者的支持。其後一年,在支持孟菲斯清潔工人的罷工中,他發表了最後演講“我已到達頂峰”。1968年4月4日晚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洛林汽車旅店二層被種族主義分子暗殺,終年39歲。

聖雄甘地(民族解放先驅)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尊稱“聖雄甘地,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印度國民大會黨領袖。甘地是印度國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現代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爭取能以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出生在一個印度教家庭,父親是當地土邦首相。甘地19歲時遠赴英國學習法律。1893年,甘地來到英國統治下的南非,領導南非印度人爭取權利。他把印度教的仁愛、素食、不殺生的主張,同《聖經》、《古蘭經》中的仁愛思想相結合,並吸收了梭倫、托爾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漸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論。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很快成為國大黨的實際領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為國大黨的指導思想,開始為印度的獨立而奔波。

他的非暴力學說及其所認同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團結的政治主張遭到了一些印度教極右民族主義者的強烈反對。作為一名印度教徒,在教派衝突之後,他經常冒著生命危險走訪怒火熾盛的穆斯林村鎮,這讓一些極端印度教徒非常反感,直接導致了日後的遇刺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