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加快推進七大領域新基建投資項目落地

本報記者 彭妍

面對全球金融動盪陡然升級,各國央行緊急採取救市舉措。3月12日,美聯儲帶頭臨時實施3月期回購操作,向市場投放至少5000億美元流動性;3月13日將繼續實施至少5000億美元的3月期及1月期回購操作各一次。三輪操作共向市場緊急投放至少1.5萬億美元的流動性,致使美聯儲總資產超過5.7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歐洲央行保持三大關鍵利率不變,但也表示準備投放流動性維護市場穩定。

對此,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財經頭條首席經濟學家徐洪才認為,這一次股市劇烈震盪,就其原因來看: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開來,未來對全球供應鏈衝擊和對世界經濟影響一時半會還難以估計。另一個原因是沙特和俄羅斯的石油價格戰。兩者疊加,引發了空前的市場恐慌情緒。受此衝擊,全球大宗商品全線下挫,美國國債價格飆升,避險情緒和恐慌指數也在大幅飆漲。從短期市場表現來看,美聯儲的緊急性政策並沒有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

徐洪才認為,面對系統性金融風險,任何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中國A股市場隨之也出現劇烈調整。未來幾天,全球金融市場可能還將延續震盪模式。但隨著各國救市政策加碼,市場也一定會止跌企穩。其中,最先穩住的應該是中國A股市場。原因有三方面:首先,中國和全球的疫情週期是錯位的,中國已經接近尾聲,但美國和歐洲卻剛剛開啟。其次,中國A股市場的估值一直處於低位,有可能走出獨立行情。第三,美元貶值,全球資本可能加速流入中國,人民幣將成為全球避險資產的重要選擇。

徐洪才認為,疫情在全球蔓延將會對中國經濟產生“第二波衝擊”,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型經濟體而言,全年外貿規模超過30萬億人民幣。全球商品流動和人員來往受到疫情的限制,外貿、外資必將受到衝擊,中國的就業、稅收和經濟增長都將受到負面影響,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

從政策面上看,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同時兩眼向內,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在鞏固前期復工成果的基礎上,已出臺的鼓勵消費、擴大投資的政策都要加快落實。要把受疫情影響暫時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培育出來,加快推進七大領域的新基建投資項目的落地。

從央行貨幣政策來看,全球開啟大水漫灌模式,我們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但要提高政策靈活性。在市場信心受挫的背景下,市場急劇動盪引發的直接後果就是流動性風險。因此,央行要保證流動性合理充裕,降準降息等政策工具都應在考慮之列。展望未來,世界經濟金融還將面臨新的風險,要做好應對預案,以便快速做出反應。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