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潛力仍然巨大

本報記者彭妍

近期,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在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19年度盛會上就當前經濟形勢發表做了主旨演講。

徐洪才指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增長只有3%。去年是3.6%,前年是3.7%。美國去年勢頭很好,增長2.9%,但是今年可能只有2.3%,大不如從前了。全球經濟增長都在放緩,而且貿易投資增長也在放緩,今年全球貿易增速可能只有1.6%。這意味著經濟增長動力嚴重不足

徐洪才表示,在這樣紛繁複雜、十分嚴峻的外部環境下,中國經濟增長表現出了極大韌性。“作為一個大型經濟體,估計今年我們經濟增長6.2%應該問題不大,但這是很不容易的。在我看來,估計四季度不會像多數人預期的那樣繼續往下掉,相反會往上走一點,全年平均增長6.2%。如果明年一季度、二季度保持穩定勢頭,繼續增長6.2%也有可能。即使明年下半年往下掉一點,由於有了2018年GDP多出來的1.89萬億元,我們仍然可以如期實現兩個翻一番的戰略目標。”

機會和挑戰總是並存的。在徐洪才看來,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潛力仍然巨大,還沒有完全釋放。首先,農村城鎮化。到2030年,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還沒有完成城鎮化使命——城鎮化要到2035年前後才能完成——但是老齡化社會漸漸來了。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銀髮經濟、大健康產業,還有環境治理、低碳綠色產業,都為未來投資消費提供了新空間。通過土地制度改革,盤活重要生產要素——土地,形成城市和鄉村之間生產要素雙向自由流動、融合發展的機制,這是未來希望所在。打破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機制障礙,農民變成市民,會帶動消費和基建投資,增加城市地下管網建設等。

其次,國有企業改革。混合所有制進一步推進,未來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合理定位,民營企業、國有經濟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要建立競爭中性、公平競爭機制,就需要改革。這就需要國有企業、國有資本更多集中於關係國家戰略、國家安全、民生領域、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領域,而讓那些競爭性、商業性領域充分放開,讓民營資本大展拳腳,激活民營經濟活力。

再次,新一輪改革開放。最近幾年改革開放力度空前未有,但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體制,國有、民營、外資公平競爭,一視同仁,要建立這種機制,我覺得還任重道遠。打破行政壟斷,減少對國有企業不必要的潛在補貼,打破公平競爭障礙,這也是國際社會的期待。

最後,就是人才紅利。要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國有1.6億人口接受了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這是發展現代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堅實基礎。釋放出1.6億高素質人才的潛能,產業高端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大有希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作用,推動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還有很大潛力。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