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明年GDP或增6%,中國經濟機遇大於挑戰

徐洪才:明年GDP或增6%,中國經濟機遇大於挑戰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經濟政策研究會副主任徐洪才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仕省 北京報道

“即便我們的目標都能夠如期實現,我們也不能過於自信、過於驕傲,因為從綜合國力來看,美國依然是全球第一,我們一定要有一種務實的心態,砥礪前行。展望未來,機遇與挑戰並存,但是機遇大於挑戰。”11月30日,在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華夏時報、水皮雜談主辦的主題為“中國經濟增長新空間”的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媒體高層峰會上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經濟政策研究會副主任徐洪才表示,中國經濟發展有韌性、有壓力,也有潛力,而未來機遇大於挑戰。

總體穩中有進

談及中國經濟的韌性,徐洪才借用第四次經濟普查的數據加以闡述。他說,此次普查把2018年GDP的規模補回來1.89萬億,因此明年實現兩個翻一番的奮鬥目標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據他測算,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長是6%,按照原來的估算,今明兩年GDP必須達到6.2%才可以實現兩個翻一番的奮鬥目標。但是現在GDP已經到了6%,進入5.0時代成為一個大概率事件,只是時間的問題。而照此基數估計,明年經濟增長5.6%以上,就可以實現兩個翻一番的奮鬥目標。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中國明年經濟增長是5.8%,徐洪才的預測稍微樂觀一些,為6.0%左右。

“去年主要的宏觀經濟指標還是令人鼓舞的。經濟增長前三季度平均下來6.2%,總體上是逐步回落,但是在全球經濟增長面臨巨大下行壓力之下,今年世界經濟增長只有3.0%,去年是3.6%,前年是3.7%。至今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依然超過了30%以上,可以說是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一個基石。”徐洪才表示。

而除了經濟增長以外,就業一直表現不錯。據徐洪才介紹,去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後,一直把穩就業放在突出的位置,今年預計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300萬應該是沒有問題。就業的穩定對於老百姓收入的穩定,對於消費的穩定,是一個強有力的支撐。

此外,物價總體上還是保持穩定的。徐洪才稱,近期由於特殊原因,CPI也創下了一個新高3.8%,但是這種上升的勢頭已得到了有效的遏制,PPI為-1.6%,但未來繼續回落的態勢已得到了有效緩解。

另外,國際收支總體上也是平衡的,且今年外貿順差是擴大的,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增加的。主要的宏觀經濟指標是穩定的,結構在優化,第三產業、高科技、裝備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的增加值是上升的,吸引的資金也是增加的,短板領域得到資金的支持,所以,總體來看是穩中有進,可謂來之不易。

當然,當下經濟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徐洪才指出,首先就是來自外部的壓力,世界經濟在往下走。美國經濟三季度表現還不錯,環比年率為2.1%,預期全年經濟增長可能是2.3%,相比於去年2.9%的經濟增長速度美國經濟增長明顯回落;德國作為歐洲的核心國面臨很大的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保持正增長0.6%;日本經濟增長表現還不錯,但也不到1%。世界經濟增長動能明顯減弱,且貿易的增長今年會低於經濟增長,可能不到2%,製造業、服務業整體的增長動能都是不足的,全球的跨境投資也是減弱的。

與此同時,當今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也出現了重大轉變,美國短短几月連續降息三次,現在全球有17萬億美元的國債是負利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明年世界經濟增長3.4%,我預計明年可能跟今年差不多,3.0%左右。”徐洪才說。

機遇大於挑戰

面對外部壓力,國內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在新舊動能轉換,經濟增長速度換擋的節骨眼上,內需是疲弱的;投資方面,名義增長只有5.2%;1月份到10月份的消費增長僅7.2%,如果扣除物價因素的話消費增長只有4.9%;規模工業以上增加值低位徘徊,10月份為4.7%。

從微觀上看,企業的生存情況也不容樂觀,特別是流動性緊張。“消費增長乏力,汽車消費是負增長的,還好住房的消費是相對穩定的,去年全國全年的社會物質消費品市場規模達到38萬億,今年可突破40萬億成為世界第一,其中住房的消費13萬億,汽車的消費9萬億。”徐洪才說,消費未來作為驅動經濟主要的動力所在,也面臨著動力減弱的壓力。

因此,徐洪才判斷,今年全年6.2%的經濟增長是沒有問題的。其中,貢獻比較大的還是外需,今年外貿順差是擴大的。

值得期待的還有未來新舊動能的轉換。“在自主創新方面,我們還是有一些短板,老齡化社會漸行漸近,勞動力人口在減少,從2016年開始每年減少400萬左右,所以未來儲蓄力的下降對未來經濟的增長是有一定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經濟增長雖然有一定的壓力,但是也有一定的潛力。”徐洪才說。

徐洪才認為,中國經濟未來經濟增長的最大潛力就是城鄉結合部,就是要建立城鎮和鄉村之間生產要素雙向流動的機制。隨著農民變成市民,會拉動消費增加消費,帶動基建的投資,投資的需求,所以內需的潛力還是很大。

而在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面,是值得期待的。明年1月1日要正式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未來通過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釋放經濟發展的潛力,這個也是未來的一個重要的著力點。過去的3年,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的排名已經大幅度提升,但是在稅收、外貿、產權保護方面,還有很多的短板。

“我預計到2030年前後中國的GDP規模總體上超過美國是沒有問題的,到2050年前後中美之間的經濟規模此消彼漲會發生一個根本性的改變。目前,如果說中國GDP佔全球16%,美國佔24%的話,兩項相加達到40%;到2050年,中國GDP規模佔全球有望達到25%,美國降到15%,兩項相加依然是40%,可見在未來的30年只要中美之間能夠良性的合作,處理好關係,對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共同繁榮仍是一個定海神針,但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徐洪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