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徐洪才: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將是中國對全人類的大貢獻

導 語

徐洪才: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将是中国对全人类的大贡献

徐洪才,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財經頭條首席經濟學家。

徐洪才在2019財經頭條全球經濟學家年會上,就全球經濟和中國未來發展機遇等話題發表了《未來全球發展五大趨勢和中國經濟五大機遇》的主題演講。

1 主要國家經濟都在下行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在歲末年初的時候,我們共同回顧2019年,展望2020年,我演講的題目是《未來全球發展五大趨勢和中國經濟五大機遇》。

從全球視角看,第一,經濟、貿易、投資低速增長;第二,低利率、高槓杆、金融動盪可能成為一種新常態;第三,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治理體系出現危機;第四,中美關係陷入長期化、複雜化的態勢;第五,亞洲世紀正在加速來臨。

從國內情況看,應對目前經濟下行壓力、潛能進一步釋放出來,有五大機遇:第一,城鄉要素雙向流動融合發展;第二,國企國資改革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機遇;第三,人力資本紅利進一步釋放;第四,創新驅動與產業轉型升級;第五,是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紅利。

從全球視角來看,2019年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包括一些其他的金融機構都做了預測。高盛最新的預測2019年只有3.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3.0%,相比於2018年3.6%,2017年3.7%的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回落,貿易投資都是回落,無論是新興經濟體還是發達國家。

全球經濟增長是3.1%,但是2020年的預期大家是一致的。2020年有一個溫和的反彈,就是說不會比2019年更差。當然其中主要是新興經濟體,從4.2%漲到4.8%,發達經濟體由於自身的原因,保持平穩的態勢。

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的老大,2019年預期增長2.3%,相比於2018年2.9%的增長也是有一個很大的回落,但是2020年保持2.3%不變。

另外,發達經濟體的核心國,像德國、日本2019年增長也在放緩。中國經濟2019年和2020年預期,高盛是6.1%,2019年我預期是6.2%,2020年我預期是6.0%左右。可能沒有鄭主任那麼樂觀,但是在5.9%和6.0%之間,在政策的逆週期調整和各項改革政策落地的背景下是可以實現的,但是總體上增長速度是放緩的。

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裡面大家看到,全球的工業生產、貿易還有製造業訂單都是明顯的放緩,這個放緩是從2018年4季度開始,一直是下行。未來的投資、貿易也是低速增長,特別貿易是負增長,作為傳統拉動經濟的引擎,現在也出現了問題。

徐洪才: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将是中国对全人类的大贡献

這兩張圖很相似,左邊這個圖是全球貿易,也是繼續回落,這是高盛公司的圖,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很相似。右邊這個圖是高盛公司製造業跟蹤調查以及ISM調查的製造業指數,總體上看近期都有明顯的回落。發達經濟體的傳統制造業現在面臨設備更新、投資不足的問題,產業也面臨轉型升級壓力。

從主要經濟體GDP的表現來看,總體上都是往下走的,而且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十年全球經濟4.5%左右的增長速度。

2 中國經濟朝著高質量方向發展

中國的經濟增長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經過將近十年的調整,現在也到了合理區間的底部下限,未來可以預料中國經濟增長朝著高質量方向發展,但是增長的速度不可能超過6%以上,這是比較艱難的,總體來看是下行。

從我們自身的角度來看,經濟下行壓力主要是內需不足,需求不足,2019年經濟增長四季度會有一個短暫的反彈。大家從近期PMI、信貸資金投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等指標來看,都有一個短期反彈,說明近期逆週期調節政策已經起到一定積極效果。四季度不會太差,我估計6.1%左右,比三季度略微有一點反彈,全年平均增長6.2%。

但是大家看到其中外貿出口的貢獻是很明顯的,因為2019年的外貿順差跟2018年相比出現了明顯的增加,這不是因為出口強勁,而是因為進口非常疲弱,改變了過去三年外貿順差每年下一個臺階的狀況。

但是我估計由於各種因素,包括基數效應、外部環境,2020年的外貿順差不可能像2019年這樣進一步的上漲。所以2019年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不小的。因此,對2020年我們的內需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現在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都明顯減弱,2019年1-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只有5.2%,這是名義上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但這也是名義上的增長,實際增長都是低於5%。

製造業投資,基建投資是低速增長的,好在我們房地產投資還是起到了一個穩定劑的作用,否則整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還要進一步減弱,大家很難想象投資的實際增長不到3%,消費的增長不到5%,怎麼能拉動GDP實際增長6%以上呢,全年平均下來,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增長不到6%,所以這個拉動力是很弱的。

3 全球面臨負利率的衝擊

隨著美國帶頭降息,全球掀起了降息浪潮。2018年美聯儲的政策是縮表加息,2019年三季度以後180度轉彎變成降息和擴表,現在很多人認為擴表有點類似於量化寬鬆,當然跟量化寬鬆有一定差別,但是未來半年之內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擴張是非常快的。

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歐洲、日本採取負利率,美國的利率水平也接近0。這樣一個水平,在全球範圍內已經形成了將近17萬億美元的負利率債券。大家想一想,負利率利息不給,本金還要受到一點損失,因此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之錨已經沒了,必然導致整個金融體系的無序,資本流動,匯率劇烈波動。

2019年大家看到像阿根廷這些脆弱的經濟體,金融體系已經遭受嚴重衝擊,未來這種衝擊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美國7月底以來三次降息,最近一次按下暫停鍵,暫停降息,主要原因是它的通脹壓力上升,所以它也是進退兩難。但是特朗普還是希望要進一步降息,出現了國債收益率倒掛現象,長期的收益率很低,處於一種扁平化的趨勢,這對全球金融體系有很大影響。

這裡面已經列舉了一些主要的經濟體,採取負利率,這種情況在歷史上是很罕見的。

國際金融協會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國債2019年創下255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超過全球GDP總規模三倍以上。這裡面一些脆弱型的國家未來可能面臨債務的風險,土耳其、墨西哥、智利,以及公共債務比較多的阿根廷、巴西、南非、希臘,舉步維艱,可能誘發金融體系動盪。

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未來可能還要進一步下調,2015年底加息以來,這個週期很短暫,說明通過幾輪量化寬鬆刺激經濟增長帶來的經濟恢復是很脆弱的。德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年期還有十五年期跌到水平線以下,已經是負增長了,傳統意義上看德國是一個工業大國,發達國家,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都表現出極大的韌性。但是,近年來出現的情況引起大家的深思,德國都出現了經濟問題。

4 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生變化

當前,保護主義抬頭,治理體系出現了問題。首先美國帶了一個壞頭,帶頭退群,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氣候協定,揮舞貿易制裁的大棒,不僅對中國,對其他傳統盟友也是一樣,近期跟歐洲也是撕破臉皮。

另外大家關注WTO上訴機構已經癱瘓,這個情況導致WTO多邊貿易體系的平臺處於一種危機的狀態,這是2019年12月出現的,總幹事已經宣佈了這個令人沮喪的結果。美國百般刁難,法官裡面只有一個,沒有辦法開庭,爭端沒法解決。

與此同時,美國在推行它的新一套規則體系,也就是在同一天,美國和墨西哥以及加拿大簽署新的墨加條款。要為未來奠定一個基礎,就是美國依然主導規則體系。

亞洲世紀正在加速來臨。現在全球的中心正在走向亞洲,近期大家看到一個很好的消息,RCEP接近臨門一腳。這裡面還有一些變數,印度不願意加入,日本猶豫,但無論如何中日韓,亞太合作可能會進一步加強。

根據麥肯錫的報告,八項指標裡面,未來有七項在亞洲地區是上升的,機會在亞洲。這裡面四個部分,發達的亞洲、還有中國作為一個單獨的模塊,以及新興亞洲和邊疆亞洲來看,是差異化的,形成互補的關係,存在一種機遇。

隨著未來的消費增長,我們內部的價值鏈進一步完善和市場的形成,新的產業體系會產生一種驅動力、輻射力。會創造一些新興產業,名不經傳的城市可能會脫穎而出,成為投資的目的地。

5 中國有望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未來機遇在哪呢?我認為2020年實現經濟增長6%沒有問題,建成小康社會也沒有問題。

但是在未來五年甚至更長一點時間,能不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達到世界銀行設定的高收入國家標準,也就是人均1.3萬美元左右,我認為挑戰很大,是一個嚴峻挑戰。

如何把握機遇呢?

第一,城鄉要素雙向流動、融合發展。未來要形成反哺、迴流機制,知識、人才、資本、技術下鄉,形成一個融合的機制。與此同時,我們要推動農業的現代化,擺脫過去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過度依賴政府補貼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要把6億農民局部解放出來,成為新型市民,帶動消費升級和基建投資的進一步擴大。

第二,中國國企國資改革、未來要合理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嚴格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裡面的要求發揮好國有資本、國有企業的獨特作用。最近幾年大家看到,包括前面鄭主任指出的,投資不足的短板領域、供給不足的領域都是利潤比較薄的、公益性特點比較明顯的民生領域。因此要更多發揮國有資本作用。對競爭領域要充分放開,對內開放,通過混合所有制讓民營經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人力資本的紅利。最近幾年15到59歲就業人口每年減少400萬,2019年新增的嬰兒減少500萬,老齡化社會加快來臨。雖然人口紅利減少,但人才紅利仍有很大潛力,中國有1.6億人口是高素質,接受了高等教育和系統的專業技術教育,是發展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堅實基礎。我們要改革相關的管理制度,人力資本管理制度,以及完善激勵機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激活人的潛能,這是未來最大潛力之所在。

第四,創新驅動與產業轉型升級。除了區域經濟空間佈局進一步優化、協同發展以外,更重要是產業升級,提升產業的基礎能力和促進產業的現代化、高端化。這裡面會釋放出經濟發展的潛力,這不展開講。

最後,改革開放的紅利。全國推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體制,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因此,2020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衝刺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更是改革的關鍵之年。對於改革,大家寄予很大的期待。

未來我們要營造一個競爭中性的市場環境,產業政策導向和重心,我個人認為要引向公平競爭,拋棄傳統的各種隱性補貼,這也是國際社會關切的問題。真正形成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權利平等,公平競爭的環境,中國經濟未來的潛力就會進一步釋放。

展望未來,充滿期待和希望,尤其未來十年是中國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候。從二戰以來70多年的歷史來看,世界上只有為數不多幾個經濟體成功實現了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如果中國14億人口能夠實現這樣一個目標的話,對於人類社會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到那個時候中國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會進一步完善,國際形象、競爭力會進一步提升。

因此,到2035年基本實現中等發達國家的中期目標,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大有希望。

祝大家身體健康,來年相見,謝謝!

徐洪才: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将是中国对全人类的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