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曾經兩次承認:外蒙古是中國固有領土

外蒙古和蒙古國其實是兩個概念,蒙古國是指東亞地區的一個主權國家,位於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總面積156.65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而外蒙古是一個歷史名稱,總面積約180萬平方公里,包括如今的蒙古國全境,以及俄羅斯聯邦所屬圖瓦共和國等17.0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唐努烏梁海地區)。

俄曾經兩次承認:外蒙古是中國固有領土

由於外蒙古曾為我國領土,如今很多人仍使用“外蒙古”一詞指代現代的蒙古國,實際上這一稱呼並不準確。外蒙古一詞源於晚清時期,在清朝前期俗稱為喀爾喀蒙古,鴉片戰爭之後,中華民族的一統江山開始遭到嚴重破壞,我們祖先留下來的神聖國土也慘遭瓜分和蠶食。清朝後期,隨著北方大片領土的喪失,開始稱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為外蒙古,此後外蒙古一詞,開始廣泛使用。

俄曾經兩次承認:外蒙古是中國固有領土

​清朝滅亡後,中國不久進入了混亂的軍閥割據時代,沙俄於是趁著中國一盤散沙,支持外蒙建立了博克多汗國,脫離了北洋政府的統治。不過在此期間,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承認博克多汗國為獨立國家,國際上仍視外蒙古為中國領土。一戰結束後,北洋政府趁沙俄倒臺,一度出兵收復了外蒙,但最終外蒙還是在蘇聯的支持下,脫離了中國。由此可見,外蒙的脫離和俄羅斯有著脫不開的干係,但鮮為人知的是,俄羅斯在歷史上,曾經不止一次承認外蒙古為中國固有領土。

俄曾經兩次承認:外蒙古是中國固有領土

第一次,中俄《恰克圖條約》,又叫做“恰克圖界約”,“喀爾喀會議通商定約”,於1728年(雍正六年)在恰克圖(今俄羅斯恰克圖市)訂立。《恰克圖條約》是確認中俄此前簽訂各項條約(包括《尼布楚條約》、《布連斯奇條約》等)的總條約,確立了中俄之間漫長的國境線。

俄曾經兩次承認:外蒙古是中國固有領土

其中《尼布楚條約》確立了中俄東段邊界,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界,等於從法律上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領土。《布連斯奇條約》確立了中俄中段邊界,從恰克圖、鄂爾懷圖山之間,東至額爾古納河,西至薩彥嶺,其北歸俄國,其南屬中國。等於從法律上確認了,廣闊的外蒙地區為中國領土。

俄曾經兩次承認:外蒙古是中國固有領土

以上兩份條約,分別在康熙和雍正年間訂立,屬於相對平定的條約,但實際上仍然喪失了大片土地。貝加爾湖與額爾古納河之間的部分地區,在中俄尼布楚條約中割讓予俄羅斯。貝加爾湖西邊、南邊的部分地區,在中俄布連斯奇條約中割讓予俄羅斯。兩份合約,總共失地約260多萬平方公里。 所以中俄《恰克圖條約》確認了以上兩份合約之後,俄羅斯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曾得意地說:通過條約,不僅使中國在邊境上割讓有利之地帶,且從未屬於俄者,亦獲而領有之,俄國使團的其他官員也在奏章中說:條約對俄國“極其有利”。《恰克圖條約》簽約之後,中俄之間漫長的國境線得以確立,困擾康熙雍正兩代帝王的邊界問題,最終得以解決。

俄曾經兩次承認:外蒙古是中國固有領土

第二次,中俄《恰克圖協約》,於1915年在恰克圖訂立。恰克圖位於現在的俄蒙邊界界河的北岸,和南岸的蒙古國的阿勒坦布拉格(清代稱買賣城)隔河相望。這裡原是清朝中國商人對俄貿易的重要城市。1915年簽約時,清朝已經滅亡,所以簽約雙方為沙俄和北洋政府。

俄曾經兩次承認:外蒙古是中國固有領土

1911年清朝滅亡後,沙俄支持的所謂博克多汗國並沒有得到國際承認,很快淪為了笑柄,沙俄也因而倍受譴責。於是在1915年,沙俄以退為進,和北洋政府簽訂了《恰克圖協約》,一面承認外蒙古為中國固有領土,一面逼迫北洋政府不得在外蒙駐軍。沙俄通過此舉,僅使中國得到了外蒙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的虛名,而沙俄卻保住了在1911年策動外蒙“獨立”時所攫取的各種殖民特權。等到一戰期間,沙俄垮臺之後,北洋政府趁俄國自顧不暇,終於出兵收復了外蒙,不僅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外蒙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也同時廢除了沙俄的各種特權。但很遺憾,最終外蒙還是在蘇聯的支持下,脫離了中國。所以說,沙俄的承認,並沒有什麼實際作用,領土的獲取,最終還要靠實力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